1949年前的东北,我们的教科书只会将笔墨着重于奉系军阀、伪满洲国这类耳熟能详的大事上。
事实上,东北三省是我国二战后期,受到战争伤害最严重、财富流失最多的地区。
近代史中介绍国内工商业城市,只会先说排名靠前的上海、天津、青岛、武汉。
就是谈及中国电影史,也总是强调上海影业的繁荣,知名影星阮玲玉、胡蝶、赵丹几位的轶事。
却对于当时中国乃至于亚洲最大的株式会社满洲映画协会却只字不提。
即便涉及到也总是一笔带过,直接从1945年接手日伪的设备、厂房、人员着手成立东北电影公司开始讲起。
那么1949年之前的东北到底有多富裕?
一、那段岁月
第三次直奉战争胜利后,奉系军阀成功进驻上海,此时的东北经济早就赶超江南等富庶的地区,特别是20年代末期,张作霖父子打造的东北民族工商业群体,已严重威胁到日本在东北经济的优势地位。
皇姑屯事件后,东北易帜,中国统一。当时无论是钢铁、煤炭这样的重工业,还是粮食加工、纺织、食品工业这样的轻工业,都属于东北地区特有的民族工业体系。
而同时期的关内,只有为数不多工业维持着关内大城市的尊严。
那时候北平、上海拍发到欧美发达国家的电报,需要经过沈阳-哈尔滨中转才能送达。
当我们从各种途径知道十里洋场大上海的时候,请不要忘记,那个年月,亚洲第二大国际都市是哈尔滨。
这里有34家外资银行在哈埠开设的分支机构,能够直接与巴黎、纽约这样的国际金融中心对接业务。
毫不夸张地说,哈尔滨金融圈可以左右远东经济走势,控制着哈尔滨的1809个商业机构命脉。
1926年,中国第一家广播电台在哈尔滨营业并开播。
1928年,哈尔滨车站直接开通前往欧洲各城市的直达客票。并且建立全国最大面粉生产和出口基地、酒精和啤酒生产基地。
东北的外贸经济,实际上是出超的,也就赚洋人的钱,稳坐全国六大海关首位。
1933年3月1日,伪满洲国成立,虽然没得到合法性,但却得到世界上80多个国家或政权的认可,从而开始通邮、通车、通航及贸易联系。
早在1942年,伪满当局就对东北三省大大小小109个城市的建设做出详尽规划,如此系统的开发,在其他地区尚未有过先例。
当时的“国都”长春是亚洲近代唯一赶超东京的先进城市,也是第一个全由外国专家规划并设计的城市,人均拥有绿地2272平方米。
1934年,长春建成亚洲最大的无线电台——新京无线电台。为了向国际化大都市靠拢,长春开始普及全民用抽水马桶,并建立起全亚洲第一个全市架构管道煤气,并且规划地铁的城市。
并且增设环城地铁和有轨电车道,初步扩张120公里。还增设环城高速公路,并在主要街道采用地下管线,安装照明设备。
9.18事变前,东北城市化水平已经接近11.5%,而关内直到1990年才达到18.96%。
2001年,东北城市化水平达到52.1%,而其他地区仅为37%。
1943年,东北全境铁路长达6万多公里,而解放前夕,中国全境铁路不过8.09万公里。
1932年,东北航空总里程1.5万公里,而1950年,我国民航总里程才1.14万公里。
中国第一列弹丸高速列车在大连机车厂下线,属于全封闭空调车厢,被命名为亚细亚号,主要服务于南满铁路新京至大连区间,时速可达130公里。
从沈阳到大连的沈大线两侧工业区林立,规模碾压日本本土,成为全亚洲第一。
沈阳铁西区被誉为“东方鲁尔”工业区,工业总值占农工业总产值59.3%,而2003年,我国才达到57.5%。
世界知名的丰满水电站,仅1943年建成当年发电高达22亿度,而1943年中国整体发电量才43亿度。
东北仅占全国九分之一的土地,十分之一的人口,却能有如下全国占比产出:煤炭49.4%、生铁87.7%、钢材93%、电93.3%、硫酸69%、苏打灰60%、水泥66%、机械95%。
东北占全中国工业总产值85%,台湾占10%其余部分只占5%。
太平洋战争时,美军为了拉拢苏俄参战在雅尔塔密谋,以出卖中国外蒙古和东北权益来对付日本。1945年8月8日,苏联对日宣战。以150万人的兵力仅23天就火速占领满洲里、朝鲜半岛北部和南库页岛。
当时,苏联军队在东北三省展开疯狂扫荡,将东北的工厂、矿山、电站等处资源强拆回国。
从1945年9月到1946年5月,7个月的时间里,中国的大部分物资和运输车辆被洗劫一空。
直到1946年3月,美国新任总统杜鲁门在中国要求下,才对苏联提出交涉,要求苏联撤军回国,而此时的东北基本被搬空,曾经工业区到处是断壁残垣。
二、东北的牺牲在哪里
建国初期,辽宁是当时全国重工业的产量的近七成,都是关乎国际民生的主要产品,如:钢材、成品油、电力、机床,其中军工更高达八成以上。
而我们熟知的上海,仅占全国轻工业产量的35%。
在原煤这一块,辽宁因为抚顺、阜新这两个在当时亚洲最大的露天煤矿仍占全国55%的产出。
刚建国时,大连作为日本在中国的战略基地,得以保存基础设施和重化学工业基地,工业底子也胜过日本的川崎和广岛。
陈毅元帅曾评价淮海战役的胜利:这是靠山东的小推车和大连的大炮弹扛过来的。
当时国内军工第一厂“大连立新厂”首任厂长是吴运铎。淮海战役中用到的大连大炮弹就是产自于这里。
在保家卫国的朝鲜战争中,也是前方战士流血战斗,后方百姓拼命生产。依靠辽南地区稠密的铁路网,快而平稳地将前方所需物资送达。
在建国初期,党中央提出“一五计划建设纲要”,大力发展工业建设。
东北开始着重建设并完善以鞍山钢铁为中心的东北工业基础,起到有力保障作用,这一支援就持续了50年!
计划经济时代,大庆无偿支援全国,机电产品集散地沈阳每年89%的产品无偿调配全国。
国内唯一能生产重轨的鞍钢大型工厂,建国初期,没有一寸重轨是铺在东北的路面上。
60年代是铁路建设的黄金时代,可辽宁省只能自筹资金建成沟海线。
当时支援“大三线”建设,辽宁又被借调走超过30%的技术和管理骨干,支持西部大开发。
改革开放初期,需要有上缴财政大户作为有力依托在南海搞窗口,搞实验田,东北再次发挥“长子”风范成为主力军。
80年代初期,辽宁、吉林、黑龙江、上海每年的本级财政支出是财政收入的3到6倍。加上隶属辽宁的计划单列单位,辽宁省多年为国家上缴的税收排行第一。
这时候的东北已经显出发展后劲的不足,有些竭泽而渔。
相较其他省份地区而言,工业设备老化、技术落后、企业留利过少、自我发展资金短缺,都是导致东北在八十年代后期发展不起来的主要原因。
以鞍钢为例,作为行业老大,每年上缴利税最多,可留利却很少,甚至不足首钢一个零头。最困难的时候,连买煤的钱都要靠全体职工捐助,更不用说添置新型炼钢炉。
90年代开始,国家着重发展上海,各种优惠政策大力扶持。
而东北,却要在这样的条件下负重前行,只能眼看着江苏、广东、山东、浙江、河北、河南其他后起省份赶超。
三、废掉了!
2001年,辽宁省排名第四,吉林、黑龙江也都在前十之列,还算能撑住局面。
然而,东北由于政策差、改革晚、政商环境没及时改善等等,在发展的路上渐行无力,越来越落后。
到了2019年,东三省进一步衰落,经济数据惨不忍睹。
全国GDP数据中,辽宁跌出了前十,而黑龙江、吉林两省稳居倒数后十位,而且经济增速也倒数。
发展跟不上,收入没有提高,面对高昂的物价,艰难的就业机会,使得年轻人纷纷外出务工。
这也是为什么各大短视频平台上看到的多为东北年轻人活跃,除了天生的幽默感外,更多的是一种无奈。
如果说中国经济腾飞第一批是粤、闽、浙、苏,第二批是京、沪、桂,那么东北三省是否可以在第三批序列呢?
按照现在国内发展趋势来看,应该是西部,重庆、四川、甘肃、新疆。
东北无疑还要等待,经济的寒冬还要继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