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儿是一片贫瘠的土地,没有希望,也没有哀伤;没有梦想,也没有幻灭。那儿无所谓未来。那儿的过去只留下这个教训:爱是使人遍体鳞伤的错误,而它的帮凶希望,则是令人悔恨莫及的幻想。”——《灿烂千阳》
一位70年代在阿富汗首都工作两年的美国老师记录了战争前的阿富汗。他镜头中的阿富汗宁静安详如同一首田园牧歌。他拍摄阿富汗人仿佛在拍摄自己的邻人与兄弟,他们的眼中丝毫看不到警惕、恐惧和焦虑。
阿富汗从前曾是一个相当不错的旅游国家。那里位于兴都库什山区,气候温和,四季分明,全年平均气温13℃左右。
那时,潘杰希尔山谷和巴米扬大佛都是全球范围内颇具知名度的景点。据说,潘杰希尔是阿富汗最安全的地方,据说,潘杰希尔河水是阿富汗最好的水源。牛羊成群在河边奔跑,黄色油菜花、红色野花漫山遍野。
20世纪60、70年代,阿富汗还像一块巨大的磁石,吸引着来自美国和西欧的叛逆嬉皮士与背包族纷纷来这里寻找不一样的生活。直到阿富汗于1979年陷入战火和硝烟之中。
“帝国的坟场”
阿富汗在亚欧大陆的中央,如一片棕色的桑叶,它的国土面积约有65万平方公里,总面积比欧洲的法国多近10万平方公里(法国面积约54万平方公里),比法国和奥地利加起来还多约1.6万平方公里。
可惜阿富汗身在东西方丝绸之路上的要冲,它被众多大国包夹其中,独特的地理位置曾给这个内陆国家带来了融合东西方文化的荣耀,更带来了惨烈的战争与杀戮。
19世纪英属印度总督寇松勋爵有言:“阿富汗就是一杯亚洲的鸡尾酒,它的战略地理位置决定了帝国、地区性大国和众多邻国都要来搅和一把。”
从十九世纪初开始,不可一世的大英帝国为了占领阿富汗这一战略要地,曾三次入侵阿富汗,但是每次都是损失惨重,第一次入侵阿富汗的英军甚至以全军覆没的惨烈局面收场。
在阿富汗旁边还有一个庞然大物,那就是苏俄,在帝俄时期,沙皇曾与英国争夺这一地区的控制权。
阿富汗的人口中,塔吉克族占25%,乌孜别克族占8%,乌兹比克人和塔吉克人等苏联中亚共和国的主体民族,都在阿富汗拥有大量的同族。
苏联将阿富汗视为其核心利益的一部分,如果阿富汗落入不友好力量的控制之下,则苏联柔软的下腹部中亚就会对其敞开,这是当时的苏联领导人所不愿意看到的。
苏联就曾支持过阿曼努拉汗国王,还曾派兵助其复位。击败英国侵略者后,年轻的阿曼努拉汗国王随即游历欧亚各国,一心想把阿富汗变成一个发达的君主立宪制国家。随后他在阿富汗施行一系列的改革,由于改革步伐过快,同时改革措施触及了宗教势力与部族势力的利益,阿曼努拉汗随后被政变推翻,改革宣佈失败。1929年1月,阿曼努拉汗宣布退位 ,他本人也逃往欧洲,开始了30年的流亡生涯,于1960病逝于苏黎世。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阿富汗再次保持中立。1963年,穆罕默德·查希尔·沙阿国王制定新宪法,规定行政权由国王任命的首相掌握,立法权属于由两院组成的议会。但在1973年前苏联支持发动的一次军事政变后,政权落到了查希尔国王的堂兄穆罕莫德·达乌德将军手中,他宣布阿富汗为共和国,自任国家元首。
达乌德是一个强烈的“民族主义者”,不甘心一直在苏联的鼻息下过着卑躬屈膝的生活,于是开始渐渐疏远昔日的“恩人”。1977年4月,达乌德刚从莫斯科回来不久,前苏联便策动一批阿富汗青年发动军事政变,达乌德和他的支持者们被处决。政变成功后,在前苏联的支持下,阿富汗建立了以人民民主党总书记穆罕莫德·努尔·塔拉基任革命委员会主席的亲苏政权———阿富汗民主共和国。
正是从这个时候开始,前苏联对阿富汗政权的影响日益深入,而此时的反对派仍然处于分崩离析、软弱不堪的境地。但是,塔拉基政权内部依然存在着严重的派系斗争。他所属的“人民派”与以总理阿明为首的“旗帜派”之间的斗争日趋激化。1979年9月14日,前苏联驻阿富汗大使普扎诺夫设计帮助塔拉基诱捕阿明未果,塔拉基反被阿明借机推翻,阿明自任革命委员会主席。曾经显赫一时的塔拉基,被阿明的手下用一只小枕头憋死。
要么丢掉阿富汗,要么军事干涉
在1979年9月阿明发动政变后,阿明希望苏联不要继续干涉阿富汗内政,如果苏联政府不接受这一“劝告”,自己将不得不效仿埃及的萨达特总统,做出驱逐苏联顾问、苏联军事代表团以及苏联驻军,乃至废除《苏阿友好合作条约》的决定,而最后可能导致两国关系的破裂。
为了逐步摆脱苏联的束缚,开始在外交上疏远苏联,与美国逐渐缓和。阿明提出要实行“更为平衡的外交方针”,公开表示希望同美国改善关系。与此同时,阿富汗国内穆斯林武装力量迅猛发展,波及阿富汗全国28个省中的23个省,阿富汗政府的权力受到严重威胁。各种穆斯林武装合计已拥有4万兵力,控制了阿富汗全国80%的领土。此时的阿富汗已经到了全面失控的边缘,阿明政权面临的问题已经不再是难以驾驭,而是临近崩溃。
在1979年3月份苏联中央政治局召开的紧急会议上,乌斯季诺夫、安德罗波夫和葛罗米柯“三巨头”(德米特里·费多罗维奇·乌斯季诺夫时任苏联国防部长;尤里·弗拉基米罗维奇·安德罗波夫时任苏联克格勃主席;安德烈·安德烈耶维奇·葛罗米柯时任苏联外交部长)共同强调“无论如何都不能失去阿富汗”,这既是苏联有关方面的基本原则,也是决定是否出兵的底线。
勃列日涅夫既不愿看到阿明的权力扩大,又不愿看到阿富汗出现伊朗式的“伊斯兰革命”,两者都是苏联不能容忍的。勃列日涅夫反复强调:“我们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能失去阿富汗。”
1979年12月8日,苏共中央政治局召开核心会议,经过反复斟酌,决定出动规模不大的兵力,武力解决阿富汗问题。
其实,在1979年9月阿明发动政变后,苏联就开始为入侵做精心的准备。12月初,苏联向阿富汗空运了3个营的兵力,实际控制了喀布尔以北的巴格拉姆空军基地;12月8日,苏联的运输机把一队队全副武装的苏军士兵运到喀布尔。这些人都来自苏联中亚地区的加盟共和国,外表与阿富汗人极为相似。
早在1978年春,20架苏军直升机被派往阿富汗,协助阿富汗政府军镇压穆斯林武装。在阿富汗行动的苏军直升机全被重新涂装成阿富汗空军的颜色,由来自苏联中亚地区的塔吉克族和乌孜别克族飞行员驾驶。这样做目的是为了直升机在阿富汗坠毁时不会引起太多的怀疑。
1979年11月底,驻守首都喀布尔的阿富汗政府军4个师“奉命”被调往外地,喀布尔防守空虚,完全被苏联军队所控制。与此同时,部署在喀布尔以南的阿富汗政府军第7师和喀布尔以西的阿富汗政府军第8师这两支精锐部队在做奇怪的事——他们在苏联顾问的劝说下“清点弹药”,封存轻武器,实际上失去了战斗力。
在喀布尔以北的巴格拉姆空军基地,苏联顾问又以“维修检查”为名,从阿富汗军官手中“暂时接管”了通信线路。其他喀布尔以外的阿富汗军队,苏联顾问和专家们以对坦克进行换季维修以适应冬季训练为理由,把阿富汗政府军的坦克拆得七零八落,根本无法抵抗任何突然袭击。
直到这时,苏联人还信誓旦旦地向阿富汗政府军的将军们保证,绝对不会有“任何不幸的事情”发生。苏联入侵阿富汗前的第二十天,恰逢《苏阿友好睦邻合作条约》签订一周年,勃列日涅夫亲自向阿明致电祝贺,声称苏联将继续向阿明提供“全部无私的援助”。
KGB主席安德罗波夫主要负责“特殊任务”的准备工作。在他的安排下,苏联内务部负责安全的第一副部长维克多·帕普京中将率代表团于12月5日来到喀布尔。帕普京是苏共中央候补委员,曾长期供职于苏联国家安全委员会,先后在许多国家组织间谍网,并成功地策划过几次政变。
帕普京中将的代表团在评估阿富汗局势后指出——为了加强阿富汗治安力量和武装部队的实力,建议由苏联帮助改组阿富汗军队、警察部队和情报机构。阿明指责这一建议等于削弱自己对武装部队和治安力量的领导权,立即予以拒绝。帕普京又提出苏联政府愿意出兵帮助镇压穆斯林游击队,阿明对苏联的意图表示怀疑,也婉言谢绝了。
入侵行动方案是在国防部长乌斯季诺夫的领导下,由苏联国防部、苏军总参谋部、中亚军区和土耳其斯坦军区共同制定的。在拟定方案的过程中,他们根据阿富汗东西正面宽、南北纵深短的地理特点和境内交通状况,认为这是检验苏军“宽正面、大纵深、高速度”战役理论的大好时机。他们最终决定:以铁尔梅兹—喀布尔为主要突击方向,以库什卡—赫拉特—坎大哈为辅助突击方向,分进合击,实行钳形攻势,对阿富汗实行东西合围。
为了增大入侵行动的突然性,苏军采用了就地动员、就地扩编、迅速展开、快速推进的做法。除空降部队外,主要使用中亚军区和土耳其斯坦军区靠近阿富汗边境部署的6个师。12月14日至15日,苏军将白俄罗斯军区所属第103空降师和南高加索军区所属第104空降师各一部,以远程空运演习为名,转往莫斯科附近,尔后调至中亚军区的巴尔喀什和奇姆肯特。同时,苏军中亚军区所属的第105空降师秘密进驻铁尔梅兹。
等到12月24日,苏军的6个摩托化步兵师、2个空降师、3个武装直升机团和2个运输直升机团共12.5万人已基本完成入侵前的战略准备和展开。这支强大的入侵部队,共拥有坦克2000余辆、步兵战车1000辆、各种火炮2000门、汽车2.5万辆、各型固定翼飞机200架、直升机150架。这些装备除少量留在苏联境内外,其余大部分全部投入了入侵行动。
从12月24日夜间开始,大批苏军被运进了喀布尔。据当时的目击者说,由于苏军大规模空运部队,喀布尔市区的夜晚简直无法入睡,大批飞机在低空轰鸣,震得窗户上的玻璃格格作响。
喀布尔机场上,一架架巨大的银白色“安东诺夫”运输机起降不息,巨大的苏军安-12和安-22运输机在跑道上连发动机都不关闭,等士兵们冒着螺旋桨卷起的风沙走下飞机后,运输机立即起飞,返回苏联运载另一批士兵。机场上到处摆满了坦克、大炮、装甲车、汽车和各种军用物资;机场附近帐篷林立,苏军士兵来回巡逻,往日空旷的机场热闹得像集市。
而早在在12月中旬,苏联驻阿富汗大使塔别耶夫就以保护阿明安全为由,劝说他暂时离开喀布尔的总统府人民宫,搬到喀布尔郊外的达鲁阿曼宫居住。达鲁阿曼宫是喀布尔众多王宫之一,也是具有新古典风格的欧式建筑,建于20世纪20年代。它曾是阿马努拉国王推行改革的重要象征。阿马努拉国王下台后,该宫曾先后用作喀布尔博物馆和国防部办公楼。这里地形险要,防守严密,出于自身安全考虑,阿明接受了这个建议。阿明就这样离开了喀布尔市区,留下了信息和权力的短暂真空。
最后通牒
达鲁阿曼宫中的阿明此时却接到了苏联驻阿富汗大使塔别耶夫的电话。塔别耶夫的意思明确——尊敬的哈菲祖拉·阿明同志,鉴于阿富汗目前政治局势混乱、反革命势力猖獗和日益扩大的反苏倾向,苏联共产党中央委员会认为,阁下作为阿富汗总统、总理和人民民主党主席,已经丧失了控制局势和领导人民同帝国主义势力开展斗争的能力。因此,为了避免阿富汗局势的恶化,避免喀布尔成为西方帝国主义反苏势力的附庸,防止不必要的流血事件,莫斯科建议阁下辞去阿富汗总统、总理和人民民主党主席职务。
为了拖延时间,阿明谎称要考虑一下。塔别耶夫表示同意,并告诉阿明,一小时以后将有4辆苏军的装甲车来接其全家撤离。
阿明放下电话,立即下决心调动阿富汗政府军,与苏联人做最后一搏。当他拿起电话准备向忠于他的将军们下达命令时,才发现达鲁阿曼宫通往外界的电话线除保留了同苏联大使馆的专线外,其余全被切断。早在当天下午,一批苏联专家就以检修通信设备故障为名,闯入喀布尔电话局,截断了达鲁阿曼宫与外界的一切电话联系。
1979年12月27日傍晚,夜幕在喀布尔降临。市区南部的大小商店相继关门打烊,穆斯林居民们吃过晚饭后大都早早地歇息了。喀布尔市区北部则是霓虹灯争相闪烁,呈现出一片欢乐气氛。圣诞节刚过,距1980年元旦只剩4天,驻阿富汗的西方国家使馆官员和新闻记者正沉浸在新年的欢乐之中。一些专门为外国人开设的酒吧和咖啡厅内人影晃动,喧闹声和与伊斯兰教音乐大相径庭的现代爵士乐不时传出,丝毫没有反常迹象。
苏联大使馆内,由塔别耶夫主持举行的盛大宴会正在进行。阿富汗政府的部长们、军队的高级将领们大多数都被邀请到这里。宴会主人频频劝酒,阿富汗人感到盛情难却,为苏阿友谊而开怀畅饮,不少人已被烈性的伏特加灌得昏昏沉沉。
时钟刚刚敲过7点,突然一声巨响打破了喀布尔市的宁静,位于市中心广场附近的中央电信大楼燃起了熊熊大火,首都与外界的通信联络随即中断。几乎与此同时,喀布尔街头响起了夹杂在一起的坦克履带声、大炮轰鸣声和各种轻武器射击声。出席宴会的阿富汗政府军政要员们无不惊慌失措,倒是出席宴会的苏联客人一个个镇定自若,他们早已知道要发生什么。
阿富汗政府的军政要员们急忙拿起电话询问情况,但通信联络早已被切断。喀布尔电台中断了播音,片刻之后又恢复播送阿富汗的民族音乐,而电视信号中断以后没有再恢复。喀布尔市内到处漆黑一片,政府首脑机关、交通要道周围,到处是头戴皮帽的、说俄语的苏军士兵。喀布尔的战略要点未经激烈战斗就统统被苏军占领,市内的十字路口、大小广场、政府各部门办公楼、电视台、广播电台、桥梁、汽车站,无一不由苏军控制。
早在几个月之前,美国《新闻周刊》驻莫斯科记者科尔曼曾有报道,他在苏联的土库曼共和国看到了令人不解的一幕——已是盛夏的土库曼首府阿什哈巴德大街上,有两种装束完全不同的苏军士兵:一种头戴钢盔、身着单衣,另一种头戴皮帽、身穿大衣。显然,后者是刚从寒冷的北方调来的。那时,估计没有多少人会料到,这是苏联入侵阿富汗的前奏。
人在达鲁阿曼宫的阿明听到喀布尔市区的枪炮声后,立即感到情况不妙。他想给武装部队下命令,但由于电话线已被切断,只好派身边的两名保镖前往国防部传达命令。两名保镖刚刚离开,阿明的秘书便接到了来自苏联大使馆的电话——苏联内务部第一副部长帕普京将军要求会见。阿明意识到,这又是来劝他辞职的。
8时许,帕普京带4名警卫人员来到达鲁阿曼宫。宾主刚一坐定,双方便唇枪舌剑开始了论战。帕普京指责阿明上台以后投靠帝国主义,背叛苏维埃与社会主义阵营,要求阿明立即发表声明辞职。他表示,自己的任务是负责说服或强迫阿明做两件事:一是主动要求苏联军队开进阿富汗,二是把权力顺利地交给卡尔迈勒。阿明不甘示弱,针锋相对进行还击。最后,阿明对帕普京下了逐客令。帕普京拍案而起,带着他的警卫人员离开了会客室。帕普京刚走出门口不远,埋伏在四周的阿明保镖从背后向帕普京和他的警卫人员开了火;维克多·帕普京中将全身多处中弹,当场死亡,达鲁阿曼宫的院子里留下了5具苏联军官的尸体。
苏军突袭喀布尔,阿明血溅达鲁拉曼宫
1979年12月27日,突袭阿明的战斗提前打响,原因在于第154独立特种兵分队的行动已经引起阿富汗人的怀疑,事后得知,科列斯尼克提前行动是正确的,中央情报局已经将苏联人的计划通知了阿明。参加进攻的苏联特种部队共3个部分,分别向达鲁拉曼宫、阿内政部和喀布尔广播电台进发。突击队指挥官贝洛诺夫上校亲自率领12辆T-62型坦克、10辆步兵战车、5辆装甲运输车和120名突击队员逼向达鲁拉曼宫。
19时20分,苏军突袭行动正式开始。由第154独立特种兵分队副营长萨哈托夫率领12名队员乘坐“嘎斯”汽车提前5分钟出发。20分钟后,当他们来到阿富汗警卫旅第3营驻地时,这里已经拉响了警报,所有阿富汗士兵已经携带枪支弹药在营房前集合了,营长和其他指挥官就站在队伍前面,禁止苏联人进入他们原来直接布防的第二层防御圈。
听说达鲁拉曼宫内发生枪战的消息之后,布萨诺夫立即以第二行动负责人的身份下达了攻击命令。同时,布萨诺夫还给阿明挂了个电话,说帕普京私闯达鲁拉曼宫“完全是个人行为,决不代表苏联政府的意思”,想以此稳住阿明。
接到命令的萨哈托夫当即立断,命令汽车全速冲向敌人的指挥官。直接将第3营的指挥官轧在了“嘎斯”车的车轮下。萨哈托夫和队员跳下车,占据有利地形后,开始向阿富汗第3营射击。
失去指挥官的阿富汗士兵变成一堆拥挤的人群,在赶到的苏联装甲部队支援下,200多名阿富汗士兵顷刻间全被消灭。随后,萨哈托夫又成功地控制了阿明宫后面的3辆坦克。听到萨哈托夫与敌人交火后,科列斯尼克立即下达了总攻的命令。空降兵的喷火器封锁了阿富汗第1营的营房。科列斯尼克的2连、3连和空降兵连驾驶着步兵战车开始封锁敌人警卫旅的其他3个营,1连和克格勃快速反应部队开始向达鲁阿曼宫发起冲锋。
达鲁拉曼宫建在一个小山冈上,比周围高出60米左右,外面有坚固的围墙。在强大炮火的掩护下,1连和快反部队乘坐步兵战车沿着山路冲了上去。
达鲁拉曼宫的警卫连朝进攻的步兵战车猛烈地射击,冲在最前面的一辆被阿富汗人击中,里面的士兵跳出来,借助云梯开始向山顶攀登。后面的步兵战车推开前面着火的第一辆战车,继续向前攻击。
进攻开始20分钟后,9辆步兵战车全部开上了达鲁阿曼宫门前的平地上。炸开门后,战地指挥官贝洛诺夫带着部队部队冲了进去,在里面同阿明的私人警卫连开始了激烈枪战。20分钟后,达鲁阿曼宫被全部占领。突击队将阿明及其全家赶到他的办公室里。贝洛诺夫从公文包中取出一份文件,交给阿明。这是苏联事先草拟的“阿富汗邀请苏联出兵”的“邀请信”。阿明瞥了文件一眼,自知已回天无力,愤而将信撕得粉碎。又一阵枪声响过之后,阿明和他的4个妻子、24名子女倒在了血泊之中。
进驻喀布尔的苏军占领阿首脑机关、国防部、电台等,粉碎阿政府军抵抗,在苏境内播发阿富汗政府请求苏联援助的声明,将人民民主党旗帜派头目巴布拉克·卡尔迈勒扶植上台,由卡尔迈勒担任阿富汗人民民主党总书记、阿富汗革命委员会主席和政府总理等职,并宣称阿富汗发生政变,苏军系应邀进入阿境。
印度的响尾蛇、孟加拉的猛虎、阿富汗人的弯刀
在阿富汗第三次击败英国的入侵后,南亚地区便一直流行着这样一条谚语:印度的响尾蛇、孟加拉的猛虎、阿富汗人的弯刀,是世界上最可怕的事物。
现在,阿富汗人的弯刀已经对准了入侵的苏联人。就像一首古老的阿富汗民谣所唱:“如果剑已出鞘,你就投入战斗吧。只有勇敢的人,才能凯旋回家。”
喀布尔没有平静下来。表面上的斗争被镇压了,而秘密的地下斗争大规模兴起了;有人袭击苏联大使馆,有人向苏军哨所发射火箭弹,有人炸毁苏军的装甲车,有人暗杀苏联军官。反抗的火焰从喀布尔燃起,迅速遍及全国;从前的穆斯林武装现在成了反苏游击队,发誓不惜一切代价将苏联军队逐出阿富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