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影视 / 2012华语片王炸《万箭穿心》,扯掉中年婚姻最忌讳的“遮羞布”,原著扎心

2012华语片王炸《万箭穿心》,扯掉中年婚姻最忌讳的“遮羞布”,原著扎心

大家有没有感觉,现在的电影越来越不好看了?

有想过为什么吗?

“流量”太多演技差?特效侮辱智商?题材千篇一律?

我觉得应该是缺少好剧本好演员

1994,一个后来被称为中国电影的“造梦”之年。

虐心虐肺的《活着》、让人从心底冒凉气的《大红灯笼高高挂》、首部让世界看到中国电影力量的《红高粱》,还有生猛而散发纯洁魅力的《阳光灿烂的日子》……

直到现在,十几年过去了,它们造就的耀眼巅峰,仍旧璀璨。

为什么他们能造就,时至今日都无法比拟的成就?

因为这背后有着一场属于中国严肃文学的“文艺复兴”做后盾。

大致从上世纪80年到90年之间,一批批作家和诗人在人们万众瞩目的追捧下,陆续写出了如《动物凶猛》、《活着》、《妻妾成群》等天然就带着光芒的好作品。

他们为好电影提供了最重要的基础“蓝本”:“触及人灵魂深处的深度”。

2012华语片王炸,扯掉中年婚姻最忌讳的“遮羞布”,原著扎心

《阳光灿烂的日子》剧照

这种文字力量的深度,是无论用电影里的人设也好、服道化也好,甚至极尽精良考究的制作都无法替代。

于是,后来随着严肃文学的渐渐落寞,中国电影也随之失去了力量。

就好像那部让人看着华丽而空洞,至今仍是导演陈凯歌心头刺的《无极》,在失去了文字力量支撑后,他们拍出来的东西只能乏味地说“好看”。

这一切似乎都在诉说着,想要拍好电影,好剧本和好演员的加持必不可少。

2012华语片王炸,扯掉中年婚姻最忌讳的“遮羞布”,原著扎心

2012华语片王炸,扯掉中年婚姻最忌讳的“遮羞布”,原著扎心

而2012年的华语片王炸《万箭穿心》正好就印证了怎么才算一部电影。

当年,导演王竞费尽心力,才“挖”出了优秀作品方方的《万箭穿心》,一个广受好评,获奖无数的中篇小说。

然后请了吴楠操刀改编,且特意邀请了拿下多个影后桂冠的颜丙燕出演主角,如此才拍成了这部118分钟的扎心剧情片。

不过可惜的是,尽管它被无数人盛赞,让颜丙燕一举拿下8个影后的桂冠,还被推崇冠以“2012年华语片最佳”,但在上映时却遭受仅200多万不可思议的票房冷遇,就如今看来仍有暴殄天物的感觉。

连说过“以后不会再哭”的倪萍都为它红了眼,感叹:

“这是一部少有的好电影,影片中的每个人都没有错,但生活继续着这样的一错再错。

《万箭穿心》真的助长你的灵魂,它的情感张力不亚于大片。”

2012华语片王炸,扯掉中年婚姻最忌讳的“遮羞布”,原著扎心

电影改编很不错,它几乎完全把方方想要呈现的“市井气”演绎地淋漓尽致,然后又散发着一种介于真实与荒诞之间的魅力,尤其是那种对中年婚姻的种种问题,一针见血地描述,更是仿若直接一把扯掉国人最不愿启齿家事的“遮羞布”,为那些陷入泥沼关系的夫妻敲响警钟。

最妙的是,你会有种感觉,明明从一开始就知道它的故事是假的,而演员们也只是在“演戏”,却会在不知不觉中被带入那个“世界”里,去相信它里面的一切就是真实发生过的,一个女人和她一家的人生片段。

2012华语片王炸,扯掉中年婚姻最忌讳的“遮羞布”,原著扎心

在电影里,李宝莉被塑造成一个坚韧强势,永远咬着牙“不信邪”的女人。

丈夫马学友出轨,她忍住不当场抓奸,只为拿下把柄,好拿捏丈夫,维系摇摇欲坠的婚姻。

可是,后来丈夫还是在下岗和知道“真相”的双重打击下跳江自杀了。

于是闺蜜对她说,还是你家房子的风水不好,你看它就这么对着多条街的交叉口,根本就是个“万箭穿心”的坏局。

2012华语片王炸,扯掉中年婚姻最忌讳的“遮羞布”,原著扎心

但对李宝莉来说,这个房子是她梦寐以求的“生活”,只要她把它看成“光芒万丈”的美好祝愿,它就不会是“万箭穿心”的局。

可惜她错了,或许故事的结局早已写在开头,就在她不顾一切只为教训那个敢反抗她的丈夫,一心要扯掉夫妻之间最忌讳的“遮羞布”,以此来拿捏“婚姻”的主权时,她就已经失败了。

十年起早贪黑,不辞辛苦地打拼,也没有换回亲人的理解,苦尽甘来对她来说本就是奢望,如丈夫一样性格隐忍的儿子,“忍气吞声”只为在他成人,有能力给予“仇人”致命一击时,报复那个让他失去父亲的母亲。

2012华语片王炸,扯掉中年婚姻最忌讳的“遮羞布”,原著扎心

断绝关系,变相把她赶出家门,这一切都是一种积蓄已久的最后抗争。

影片的最后,王竞给了她最“温暖”的结局,被众叛亲离的她,至少还有个跨越时间与人海,依然会在她需要的时候接她“回家”。

2012华语片王炸,扯掉中年婚姻最忌讳的“遮羞布”,原著扎心

整部影片就像是一场“温暖”的悲剧,在让人感受那种,被绝望、窒息、愤怒和悲哀包裹着无法呼吸的复杂心绪之余,始终用一种有因必有果的“温暖”,为一切悲剧的发生,制造一个可发泄的出口。

所谓《万箭穿心》或许就是这种让你看了之后,要么哭不出来,只能默默承受内心被击溃地千疮百孔的无奈,要么歇斯底里,只为发泄那种痛彻心扉的悲哀绝望。(PS:推荐看武汉话版,更有劲道。)

2012华语片王炸,扯掉中年婚姻最忌讳的“遮羞布”,原著扎心

2012华语片王炸,扯掉中年婚姻最忌讳的“遮羞布”,原著扎心

九年过去了,再看《万箭穿心》,它仍是一部王炸般的好片,为什么?

因为它改编的剧本的原著是出自,作家方方的优秀同名作品《万箭穿心》。

一部才十几万字,却蕴含着无比巨大力量,丰富层次,绝佳叙事的惊喜获奖作品。

2012华语片王炸,扯掉中年婚姻最忌讳的“遮羞布”,原著扎心

虽然作家本人在去年“搞风搞雨”,但作品与人品其实可以分开来看。

方方原著的《万箭穿心》,主要内容是写了一个武汉下岗女工李宝莉一家十三年间经历种种起伏的生活变迁。

她笔下塑造的李宝莉,是一个极富有争议的,有地方特色,又似乎可以“代表”部分,一个时代里中国传统中年妇女的经典形象。

故事里,李宝莉因为无知(低情商)的“蛮气”,让她使用了中年夫妻之间,在婚姻里最忌讳的方式——把对方难以启齿的隐私、不堪、毛病等的“遮羞布”,选择用“扒光”到一无所有的方式去拿捏把柄,以此维系婚姻。

她却不知,这种方式正好加速了她婚姻的灭亡,后来因为种种原因,她被逼到家破人亡、母子断亲般众叛亲离下场,也可以想象。

2012华语片王炸,扯掉中年婚姻最忌讳的“遮羞布”,原著扎心

原著可以说比电影更加残酷,因为里面蕴含了或许只有文字语言才能写就的,大部分人无法承受的无力“世相书”。(“世相”即佛经对世间百态总和的统称。)

文字语言大多会被“文以载道”所束缚,想要超脱,贴近真实的社会生活,用“世相书”的方式去写就更好。

比如《红楼梦》就是如此,它写的就是客观呈现的人生百态,至于其中被解读出来的“结果”,是好的也罢,坏的也罢,它的答案都是属于读者本身。

这种世事的“真相”,好似一种“命中注定”,每个人都有错,仔细看,又好似都没有错,里面的人,都不能单纯地被定义为好人或坏人,因为他们的“悲剧”,有时候就是一种无力反抗的注定,不管怎么努力都好,到头来命运还是不会放过你。

2012华语片王炸,扯掉中年婚姻最忌讳的“遮羞布”,原著扎心

方方笔是冰冷而锋利的,文是直白而深刻的。

比起电影,原著更加犀利,或许很多人会被她的“匕首”劝退,甚至会觉得这样的故事,太过极端,根本不具有普遍性,从而不愿去“相信”她笔下大时代社会里的底层“真相”。

但这句点睛之笔就值得大家继续一观原著:

“儿孙满堂也好,孤家寡人也好,你都得自己把人生走完,生活就是这样的”。

明明很平实的一句话,却能撑起方方在原著中倾注的,对“市井小民”的怜悯,对生命的一种纯粹敬畏的心血。

有一说一,多年后再对照着电影看原著,就突然有点“喜欢”李宝莉了。

2012华语片王炸,扯掉中年婚姻最忌讳的“遮羞布”,原著扎心

尤其是在经历社会的捶打后,会更理解这么一个被大时代之下社会与家庭“养”成,只能用市井的泼辣让自己更好地生存,只能用粗糙去为心中重要的儿子撑起一片“最好”的天空,这种让人爱恨交加,再参夹一些同情和佩服情绪的底层劳动妇女。

那些视听语言演不了的,是深藏在原著里,最丰满而鲜活的“市井小民”,既可恶又可悲的群像。

与其说是三江交汇让天气变得奇特的武汉,才能滋养出来如李宝莉一般的泼辣女性。

不如说这种美丽、火辣,活得咋呼而简单,不会把情绪藏起来,会直来直去地训丈夫、儿子,甩脸子的脾气来得快去得也快,内心火热,嘴上不饶人,能把家人照顾得无微不至,遇事坚韧又强大的中国传统女性形象本就是部分女性的一抹缩影。

电影里把李宝莉原生家庭的部分淡化了,而原著里则为她的性格做了脚注,这种“命中注定”,其实就是“家庭决定性格,性格决定命运”的无奈。

2012华语片王炸,扯掉中年婚姻最忌讳的“遮羞布”,原著扎心

2012华语片王炸,扯掉中年婚姻最忌讳的“遮羞布”,原著扎心

影片里“万箭穿心”的风水局是闺蜜说的,而原著里,是李宝莉带着父母看新房时,父亲的“口不择言”,后来虽然被“圆”回来,说也可解释成“光芒万丈”的祝愿,但这种来自自己最亲的亲人“担忧”的力量,是不可估量的。

都说人的性格多少会铸造自身的命运,所以李宝莉之所以执拗地觉得“有文化”好,就是在用父母的婚姻作一种既免不了被影响,又渴望超越过得更好的比较。

可惜,不管她承不承认,原生家庭对她的影响永远存在,她认为最好的马学武,其实相当于他父亲的翻版,或者说,其实她身边的男性们,包括儿子小宝,性格都被束缚地畏手畏脚,如出一辙。

看电影时,很多人会感觉它想传达的婚姻真相大概是两点:

1、过于依赖婚姻作为改变命运的途径,且没有好好经营自己的婚姻;

2、忽视了婚姻的一个重要基本原则,即“夫妻是最根本的利益共同体”。

但其实,马学武最后之所以走到自杀这一步,除了被演出来的“忍到头,不疯魔,就死亡”,还有方方隐在字里行间的“地位”与失去最后支持者的绝望。

2012华语片王炸,扯掉中年婚姻最忌讳的“遮羞布”,原著扎心

没错,人性本能就是站得越高,越不能忍受“以前的忍气吞声”。

何况到后来,连他最后的“避风港”儿子小宝,都因为无法反抗母亲,而选择放弃,加上他终于得知了造成他现在处境是因为妻子的举报的“真相”。

最重要的是,他根本放不下被下岗后,再也不能体面养家的面子。

万籁俱灰之下,他选择用死来逃避与报复,好以此抗争让他窒息的婚姻,抗争让他活不下去的社会,抗争让他找不到出路的时代。

何况他很清楚地知道,妻子李宝莉“打不死”的性格,他笃定即使他死了,他的双亲,儿子也能得到很好的照顾,因为李宝莉就是那种,即使被抛上岸,也会凭着满身伤痕挣扎着找水的鱼。

2012华语片王炸,扯掉中年婚姻最忌讳的“遮羞布”,原著扎心

关于“自杀”原因的解释,电影里其实处理地有点失衡,用长大儿子自己寻找拼凑出“真相”来做后续与母亲李宝莉断亲的理由,却又不把十年来各个人物的成长与变化交代清楚,哪怕只是一些过程的回忆片段也好。

不然如此一下跨越到十年后,又不交代过程,就直接这么基本无视了李宝莉的心血付出,太过牵强了,毕竟人是有人性的,再固执地爱着父亲的儿子,难道不及一丁点十年里一直陪伴在身边,供他吃穿,无怨无悔去照顾无血缘关系的奶奶的母亲的好?

而在原著里,各个人物的成长与变化就通过寥寥几笔“特写”,比如遗言里特地点明的“不能再教你做数学题”,卖血为儿子支付学费却隐瞒他等,重要丰满人物行为逻辑的情节设计。

如此,才能更好地让这个悲剧看起来更合理。

2012华语片王炸,扯掉中年婚姻最忌讳的“遮羞布”,原著扎心

而不是特地把“结局”定格在李宝莉“出走”,建建刚好赶来接她的俯视镜头。

这个镜头一出,原著里那意味着李宝莉终于看开,选择“新生”独立的,与社会与时代抗争的精神被大大地削弱了。

只这么个结局,就让这个故事变得有点倾向揭开婚姻“真相”的平庸,完全没有原著初衷里,那股子既属于市井小民的,有属于女性强大生命原力的力量感。

比起电影,还是更喜欢原著《万箭穿心》,因为它更真实,没有圆滑地磨去“温柔”的棱角,只是在直白地呈现一种“野蛮”而普世的底层中年人的婚姻、家庭生活。

李宝莉那种宁可抛弃尊严,看似“不堪”底层劳动妇女,却有一种愿意以单薄的身躯,坚韧而强大的信念去愿意为家庭婚姻、儿女付出血汗去牺牲,看似卑微,实则可敬的精神,真的很有一种“庶民之力”的伟大。

2012华语片王炸,扯掉中年婚姻最忌讳的“遮羞布”,原著扎心

或许电影和原著两者融合,才能道出的,让我们堪堪接受的生活的“真相”:

面对“既定的命运”,你是选择做李宝莉还是马学武,亦或其他?

面对“万箭穿心”,你是选择隐忍?退缩?逃避着放弃?

还是即使放弃尊严,放弃面子、形象,放弃舒服的生活,也要咬紧牙关勇敢拼搏,把自己活成“万丈光芒”?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435848.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