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林徽因:饱受肺结核折磨,死前竭力喊思成,14字诛心恳求不忍听

林徽因:饱受肺结核折磨,死前竭力喊思成,14字诛心恳求不忍听

林徽因:饱受肺结核折磨,死前竭力喊思成,14字诛心恳求不忍听


“林徽因”这三个字,下笔写来犹如空谷幽兰。

而她的人生和才情,也同名字般美丽浪漫,以至于这么多年,世人仍旧喜欢隔着时空看她,看她在烟雨民国写下的诗,更看她在动荡乱世传奇的爱情。

她的才华造就了浪漫典雅的文学风格,经由她手的文字总是透着纯净和希望,即便再杂乱的心也能平静下来;她的美丽优雅给了她俯视人世间的资本,爱慕她的人不计其数,其中三大“蓝颜知己”更是被后世津津乐道:

多情徐志摩,曾为她与原配张幼仪离婚,开创了中国第一代离婚的先河,奈何敌不过林徽因的冷静与理智;她欣赏他的浪漫飘逸,可这份狂热追求却始终没换来美人拥抱。

痴情金岳霖,恋了林徽因一生,为她终身不娶。十多年来,他跟着她从北京到昆明,从昆明到北京,始终与她毗邻而居。他赞羡她的人品才华,她亦钦佩敬爱他的为人。他痴恋她却始终用理智驾驭着自己的感情,小心翼翼尊重守护着她。

深情梁思成,与林徽因门当户对,青梅竹马。他用宽厚温和宠爱了她一生,她亦对得起他的深情与他一生相濡以沫;从青梅竹马到中国著名的建筑学家,夫妻两人经历国难家恨,疾病痛苦,双方守护爱情的姿态也成为众人艳羡的模样。

然而,就是这对让世人称赞的恩爱夫妻,却又因为命运的捉弄,最终导致林徽因抱憾而终;其中隐藏的种种不得已,也为这段过往系上了遗憾的心结。

【林徽因与梁思成:烟火中相爱相守,学术上相敬相依】

1904年6月10日,杭州古城处,尽是缠绵的西湖微雨。

这天,一声响亮的啼哭打破了林家往日的古朴宁静。

祖父林孝恂喜得孙女,不由自主地想起了《诗经·大雅》里的诗句:

“思齐大任,文王之母。思媚周姜,京室之妇。大姒嗣徽音,则百斯男。”

欣喜之余,便将“徽音”两字赋予到刚降生的孙女身上,寓意可以拥有美好的品德。

林徽因:饱受肺结核折磨,死前竭力喊思成,14字诛心恳求不忍听

林徽音改名为“徽因”这件事,要追溯到1935年。

那年的她,开始尝试在报纸和杂志上发表文学作品,碰巧有位经常写诗的男作家名叫林微音;而粗心的编辑在刊登文章时,经常将两人的作品搞混。报纸杂志在刊发两人作品时常常搞混,为此,林徽因为自己改了名字。

对于改名的原因,她也毫不掩饰自己的心思:

“我倒不怕别人把我的作品当成了他的作品,我只怕别人把他的作品当成了我的。”

作为民国著名的才女,林徽因的爱情故事也屡屡被后世提及。

其中最绕不开的,当属她与文雅如玉的丈夫梁思成的相爱相守!

梁思成和林徽因都出身名门,梁思成是名动天下的维新领袖梁启超长子;林徽因则出身著名的福州林家,父亲林长民既是与梁启超志同道合的好友,也是带有艺术家气质的知名学人和北京政府高官。

所以,梁思成和林徽因的婚姻,更是一桩“门当户对”的好姻缘。

两人初次见面是在1919年。

那年,17岁的梁思成跟随父亲去拜访林长民,见到了14岁的林徽因。

女孩的神采飞扬,在梁思成心中留下了深刻印象;而梁思成也因为饱读诗书,性格温文尔雅,深得林徽因之父林长民的喜爱。

林徽因:饱受肺结核折磨,死前竭力喊思成,14字诛心恳求不忍听

所以这次会面,也让双方父母开始有意撮合这对才子佳人。

到了第2年春天,林徽因跟随父亲去了英国;在读书期间,意外结识了父亲的学生徐志摩;天生有着浪漫倾向的诗人徐志摩,更是被林徽因的独特气质吸引,开始了激烈浪漫的追求。

面对浪漫诗人的频频示爱,林徽因却十分理智;特别是当得知徐志摩本有家室后,尚不经世事的林徽因,选择了立刻掐断慌张的心动,选择了妥帖而优雅的离开。

这是段遗憾的爱情故事,无论是对恋恋不舍的徐志摩来说,还是对优雅转身的林徽因来讲,都是如此。

但也正是这份天不遂人愿的遗憾,让林徽因的爱情观更加通透理智。

在跟随父亲回国后,林徽因在双方家长的鼓励下,与梁思成进行了第二次见面。

如果说年少的初见是两人生命交集的开始,那么这时隔两年的再见,则带来了两人情定终身的默契。

林徽因被梁思成的沉稳大气所吸引,梁思成也被林徽因不俗的见识与谈吐吸引;情投意合的两人经常在北海公园的松波图书馆约会;有时候碰到图书馆不开放,身为馆长的梁启超便偷偷把钥匙交给两个人,笑呵呵地看着两人离去。

从这种程度上讲,梁思成能够抱得美人归,也离不开父亲梁启超的助攻!

1928年,这对天作之合的才子佳人在加拿大完婚,后前往欧洲度蜜月。

林徽因:饱受肺结核折磨,死前竭力喊思成,14字诛心恳求不忍听

在新婚之夜,梁思成曾这样问林徽因:

“为什么最后是我?”

聪明通透的林徽因并未说明自己爱上梁思成的原因,而是眼波流转、意味深长的说道:

“我得用一生去回答你!”

如这番浪漫的表白般,林徽因嫁给梁思成后,两人在20多年的相守相爱中,共同谱下了太多传奇和浪漫。

林徽因:饱受肺结核折磨,死前竭力喊思成,14字诛心恳求不忍听

他们在日常中相爱,也在古建筑研究中相敬!

即便是度蜜月,两人也是每到一处,就先参观当地的建筑,了解当地的城市历史。

朝朝暮暮的相伴中,他们走过了中国15个省,190多个县,共同测绘过2738处古建筑;共同的爱好和理想,也沉淀出了他们最美的爱情旋律——平凡,质朴,入骨入髓。

但不幸的是,由于林徽因长时间面对高山、险岭这样崎岖的环境,最终让身体积劳成疾;后来又逢抗日战争爆发,在四川考察的林徽因突患重病,无奈没有药物治疗,最终导致长达4年的卧床不起。

严重的时候,她会几个星期发烧,甚至烧到四十度。没有医生,没有药物,退烧用的只是一条又一条的毛巾,林徽因就这样与病魔对抗着。

这些坎坷的经历,林徽因很少去提及;唯有一封写给友人的信,成为珍贵的档案资料后,世人才知道这位柔软的才女经历了什么样的现实。

其中有这么一段话:

“从卢沟桥事实到现在,我们把中国所有的铁路都走了一段……由天津到长沙共计上下舟车16次,进出旅店12次,为的是回到自己的后方……”

所以,我们品读林徽因的浪漫爱情、品读她的诗情才华之际,更不该忘了她为中国建筑做出的贡献。

林徽因:饱受肺结核折磨,死前竭力喊思成,14字诛心恳求不忍听

天生优雅聪慧的她,不仅与丈夫梁思成创办了东北大学建筑系,很多古建筑更在他们的考察下得到了全世界、全国的认和保护。

除此之外,林徽因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徽设计的参与者、人民英雄纪念碑的设计者,以及传统景泰蓝工艺的拯救者。

即便经历国难家恨、饱受疾病痛苦,这位美如人间四月天的优雅女子,却凭借着不屈的意志为中国文学和建筑史学留下了传世佳作。

这份超然物外的品质,由衷让人敬佩!

【林徽因的最后:死前想见丈夫最后一面,却遭护士强硬拒绝】

新中国成立后,饱受战乱的世人终于有了安家之所。

可此时的林徽因和梁思成,却在连年的艰难跋涉中经常重病住院。

特别是1955年,两人更是在医院中迎来了新年。

由于两人都患有肺结核,所以病房是分开的。

症状较轻的梁思成一直担心着林徽因的身体,每次碰到护士查房,总先询问:徽因她还好吧?

有时候怕妻子太过痛苦,梁思成专门从报纸上剪下喜欢的文章,托护士带过去读给妻子听。

等到梁思成能够轻微活动后,就步履蹒跚地移向林徽因的病床,一坐就是一天!

不同与梁思成的身体好转,林徽因的状况却越来越严重。

身体反反复复,昏迷的时间越来越长,身体日渐消瘦……

他太怕她先行离开了,便常常握着她的手,与她一起回忆吃苦的幸福,与她一起畅想未来,有时还会讲讲再冰的工作情况……

聊着聊着,便不禁老泪纵横,恳求着她能再坚强一次,就一次……

可等到这场痛苦的恳求,终于得到老天应许时,老天却同梁思成开了一个玩笑。

林徽因:饱受肺结核折磨,死前竭力喊思成,14字诛心恳求不忍听

彼时正是特殊时期,全国建筑界对梁思成展开了“资产阶级”“复古主义思想”的荒唐批判;这一批判引发了不小的轰动,各大报纸上陆续刊载有关建筑浪费现象的文章。

苦心研究几十年的建筑成果,突然遭到了全国的批判,这样的打击对梁思成是巨大的,对病重的林徽因更是致命的。

当醒来的林徽因看到了报纸上的许多文章,将她与丈夫一生的信仰——那些比生命还珍贵的艺术贬低一文不值后,她的求活希望也随着学术的凋零而骤降。

巨大的打击,将她的生命之树连根拔起;命运的戏弄,让她再也没有了向阳而生的力量。

现实总爱无情嘲讽,千秋功过只是后生一句。她殚精竭虑为一阕生命华彩,谁料却在即将竣章时嘶哑,满腔的情绪无地抒展。

悲愤交加的林徽因,开始消极应对治疗、拒绝吃药,哪怕儿女苦苦安慰,丈夫梁思成苦苦请求……

比起残忍的妥协,她更将这场无声的抗争变为最后纵容自己的“任性”。

宁鸣而死,这是她身为知识分子的骨气,更是她不容侵犯的尊严。

3月的北京,大风阵阵呼啸,像是要卷走谁的生命。

林徽因的病危通知书很快下来了,那几天,她一直高烧不退,生命处于弥留之际。

她的肺部大面积感染,无论如何抢救,终究没有挽回住她的生命。已是回天无力。

1955年3月的最后一天深夜,北京同仁医院的病房中,弥留之际的林徽因突然拼尽全力不断喊着“思成”“思成”;她是想在临终前最后见一眼丈夫,可因为大限将至,即便是拼尽了全身力气,声音却是无法形容的微弱。

看到闻声赶来的护士后,林徽因再次发出断断续续的声音:

“我想见一见思成,我有话要对他说。”

那是她最放心不下的人啊,彼时梁思成的工作已经被停止,外界批判声不断;她深知性格儒雅的丈夫,遇到这些委屈只能肚子吞咽。

她放心不下,也有太多话要叮嘱给他。

可这番请求却被值班护士强硬拒绝:“夜深了,有什么话明天再说吧。”

遗憾的是,林徽因没有等到与思成相聚的“明天”。

一代才女,最终带着遗憾闭上了眼睛!

那是四月初的清晨,万木花已开,梁上燕呢喃,而这充满希望的明媚春光中,林徽因却挥手告别了人间,也挥手告别了这浪漫传奇且坎坷遍布的一生。

4月2日,《北京日报》刊发了林徽因病逝的讣告,治丧委员会由张奚苦、周培源、钱端升、钱伟长、金岳霖等十三人组成。

追悼会的花圈和挽联上,有她的好友们亲笔题词。

其中,最为醒目的便是金岳霖为徽因写的挽联:

一身诗意千寻瀑,万古人间四月天

这是对林徽因一生最好的注解。

由于林徽因生前设计国徽和人民英雄纪念碑的特殊贡献,北京市人民政府决定,将她的遗体安葬于八宝山革命公墓。

就这样,她的灵柩走过了天安门广场,走过了她参与设计的国徽、走过了人民英雄纪念碑。

生前她曾同梁思成曾约定:无论是谁先去,活着的一方都要为另一方设计墓碑。

忍着生死离别之痛的梁启超,履行了这个沉重的承诺。

众好友给出的墓碑身份众多:文学家、诗人、舞台美学家、建筑家……

反复思考后,梁思成却只在碑上刻下了“建筑师林徽因墓”几字。

因为“建筑师”是他们夫妻二人共有的身份,而碑文刻成的那刻,梁思成也将自己的心同林徽因共同入土,永远守护着这位才华横溢的女子。

【林徽因:最美人间四月天】

东方欲晓,才知春光烂漫!

林徽因的人生虽然短暂,但却将最美留在了人间四月天!

她有着众多的头衔,不管是文学的、哲学的、建筑学的意义都曾染过她的风气;她生来优雅聪慧,不论是诗人、哲学家、建筑师都曾倾倒于她的顾盼生姿。

林徽因:饱受肺结核折磨,死前竭力喊思成,14字诛心恳求不忍听

纵观她的生平过往:

无数古迹中藏了她指尖的余温,烂漫诗篇中也沾染着她对文字的热切;即便命运颠沛流离,她仍旧用满腔赤诚跳脱出了人潮汹涌。

活着的时候她喜欢热闹,成为了“太太的客厅”最能言善辩的女主角;离世的时候,她通透如青鸟般倦而知返,在月色还未散去的清晨踏着薄雾而去。

因为人生传奇,所以外界赞叹不绝!

——沈从文说她是“绝顶聪明的小姐”;

——金岳霖说她“极赞欲何词”;

——萧离说她是“聪慧绝伦的艺术家”;

——李健吾说“林徽因的聪明与高傲隔绝了她和一般人的距离”……

当然,如果你只是从别人口中听说她,她无非是一个才女名号;但如果你真正走近她,了解她的生活、思想和文字,便会看到她在乱世中的坚强意志,尘世下的安然心态,以及她的处世智慧和交际魅力。

人生究竟怎么样才是最好的活法?这是困扰很多人的问题。

但读完林徽因的人生,我突然发现:

真的!没有哪一种命运是更好的命运!

每个人都有自己要面对的各种问题,但在面对这些问题时,能否表现得坚定和从容,则是造就不同人生的基础指标。

生活是坎坷的,但内心强大才能笑到最后。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435771.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