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所有的传说与文字记载的历史,都始于最后一次冰川期以后,而冰川期留给我们唯一的印象就是在西伯利亚冻土带上倒下的一只只猛犸象,而地质史史上的大部分时候都是冰川期,每隔数万年甚至十几万呢才会有一次1-2万年的间冰期!
人类文明就在这间冰期这个短暂的缝隙间诞生了,而全球变暖可能可能让间冰期无限扩大并且可能会导致未来冰川期消失,但各位的担心都被一篇发表在顶级学术期刊《自然》子刊《自然地球科学》的论文击破了,从多方取得的数据表明,地球上最大的洋流系统正趋向停止,而导致的结果将会让地球快速进入冰川期!
《自然地球科学》论文:地球洋流系统趋向停止
全球变暖会导致冰川期的到来,这绝对是一个匪夷所思的结果,但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科学家研究表明,这样的反常识的事实可能即将发生!
大西洋经向翻转环流(AMOC)是一个地球洋流输送系统,将表层温热的海水输送到北大西洋,然后由于热量散失,表层温暖的海水变冷沉入大洋深处再经过向南的回流回到赤道区域,它会引起海水上下层水体营养物质交换,浮游生物会大量繁殖,它所经之处都是传统的渔场,特别是北欧挪威海域和法罗群岛的三文鱼养殖,就是AMOC洋流系统赐予的礼物。
而它的另一项作用就是给北半球输送热量,这也是北半球比较温暖湿润的主要原因,AMOC贡献了北半球全球大气海洋热传输的25%,北欧相对比较温暖气候的主要原因,同时它也是北半球极地涡旋的主要影响者,因此也使得涡旋不稳定,是北半球气候的主要影响者。
波茨坦气候影响研究所的科学家称,他们收集了1600年来各种能体现洋流强度的数据,并从中推测出,洋流强度减缓了大约15%,但一直到1800年以前,AMOC都是比较稳定的。
但令人震惊的是,此后这个曲线急剧下降,而最大的减弱几乎是在二十世纪中叶后发生的!而1800年以后正是人类工业革命后大发展时代,到了二十几中叶,全球经济空前发展,全球变暖趋势加剧,北极冰盖和格陵兰冰川融化加剧,大量淡水进入海洋,降低了海水的盐度,使得运动到北部的洋流冷水减缓下降,中断了循环的洋流,最终削弱了AMOC的流量。
科学家警告称,到2100年,AMOC洋流系统整体强度将会减少45%,这个北半球最大的稳定热量输送系统将会停摆,未来面临的结果是美国东部沿海海平面上升,而西欧则要面临更加严酷的严寒,当然这只是开始而已!
AMOC系统停止后的后果会如何?
地球末次冰川期,也就是当前经历的第四纪冰川期(当前只是第四纪冰川期的间冰期),最早形成的起源,300多万年前,南北美大陆的汇合形成了巴拿马地峡,切断了原本太平洋和大西洋之间的洋流系统,导致了第四季冰川期的发生。
从258万年前开始,地球就进入断断续续的冰川期,第四季冰川期的规模相当可怕,末次冰盛期时的北半球冰川在大陆上的厚度达到了3~4千米,大量水体变成冰覆盖在大陆上,海平面为此下降120米!
向两极输送热量的洋流一旦发生改变,后果是比较严重的,但AMOC系统改变是否会导致如此严重后果,科学家也难以预估,但有一点必须要注意,不久之后可能就会迎来小冰期!
最后一次小冰期的印象
从1550~1770年间,北半球经历了一次寒冷期,而气温回升则要到19世纪初期左右,关于这次气温下降的原因众说纷纭,有称是太阳活动下降,光辐射输出减少,也有说是地球火山喷发,大量的尘埃进入大气层影响了日照。
但到底是哪个原因也难以说清,不过1816年的无夏之年倒是让大家有了个直观的认识,这是印尼坦博拉超级火山喷发的后遗症,1815年4月5日–12日,坦博拉火山发生了人类历史上最大规模的火山爆发,释放了超过1000亿立方米的物质,火山灰进入了平流层,随着大气环流弥漫在北半球,使得地面接收辐射的热量大幅减少。
这直接导致了第二年的无夏之年,乌云散开就是太阳暴晒,气温接近40度,乌云笼罩就可能暴风雪,而这种天气可能会在2-3天之内交替发生,农作物根本无法存活,北半球很多国家都发生了严重饥荒。
随着火山灰沉降,这个无夏之年没有持续,要是来个2-3年,估计北半球人口得减少一半以上。
如果进入冰川期,人类有办法应对吗?
农业是立国之本,现代社会仍然需要农作物产出的粮食养活大量人口,在没有太阳参与也能大规模农业种植的技术推广之前,人类无法应对冰川期,即使是小冰期带来的严重后果。
小冰期一旦发生,高纬度国家会首先遭殃,人口迁居中低纬度,传统粮食产区的产能将无法满足全球需要,而据日前一项研究表面,洋流改变还会导致热带雨带迁移,两者结合将会导致非常严重的后果,饥荒是必定会发生的,只是规模有多大,会减少多少人口,这需要一个模型,种花家只能简单设想下。
如果进入真正的冰川期,北美一半大陆会被厚厚的冰川覆盖,还包括1/3个俄罗斯,还有北欧,中国的青藏高原和东北地区等等,人类聚集在低纬度苟延残喘,无所顾忌使用产生温室效应的燃料,希望早日解除冰川封锁,但以人类一己之力与整个地球气候对抗,谈何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