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周总理13次接见的邢燕子:2次登《人民画报》,求爱信堆几麻袋

周总理13次接见的邢燕子:2次登《人民画报》,求爱信堆几麻袋

周总理13次接见的邢燕子:2次登《人民画报》,求爱信堆几麻袋

2009年,在新中国成立60周年的重要时刻,邢燕子这个名字再一次出现在公共视野当中,成为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的一百名人物”中的一员。

这位经历过建国以来最为苦难时期的知青代表,城市出身的她扎根农村、投身农村,一向不忘初心将毕生的心血都奉献给了乡村建设,在上个世纪六七十年代成为了引导无数青年学生投身农村的精神楷模。

“邢燕子”一名,在当时的青年学子之间可以说是无人不知、无人不晓,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同来看看这位上个世纪的知青红人,是如何逐步成长起来,她的成就,她的挣扎,以及在隐没光环的那几年她又在做什么呢?

来到乡村的城市女孩

1940年,邢燕子出生了在了北京。本名为邢秀英的她家庭情况十分优渥,身为工厂副厂长的父亲为她取了”燕子”作为小名,希望她将来能够出人头地、展翅高飞。

至于邢燕子这个名字,就要提到后来1959年唐山的地委书记认为”燕子”一名实在是好,体现了她能够飞跃千难万险的勇气,也就是从那个时候起,周围人开始直接称呼其为邢燕子。至于本名,倒是少有人叫了。

周总理13次接见的邢燕子:2次登《人民画报》,求爱信堆几麻袋

邢燕子出生之后,因为父母的工作原因对其无暇照顾,因此年幼的她便被送到了天津市的司家庄村老家,在自己爷爷的精心照料下逐渐长大。

也就是那时,她的内心便对农村有了深深的情感。之后的她年纪渐大,进入天津市里读书,等到初中毕业的时候,本能够继续完成学业的她面对繁华的都市生活,却毅然决然地和自己的父亲表示”自己要回到农村”!

周总理13次接见的邢燕子:2次登《人民画报》,求爱信堆几麻袋

起初说要回村的邢燕子初心也极为简单,那就是为了陪伴自己年老体弱、孤苦无依的爷爷。面对这个小姑娘的雄心壮志,她的父母与周围人一开始都没有往心里去,只觉得她在农村吃够苦头就会回来的。甚至在她返乡之后,同乡人不少还会私下嘲笑她的”傻”。

另一边,刚刚来到农村的邢燕子面对完全不一样的生活也确实有些为难。村干部知道她没有务农经验,只好先安排她到厨房工作。却没想到面对食堂的大锅饭,邢燕子傻了眼——她以前可是一次都没有自己下过厨啊!面对满锅沸腾的稀饭,邢燕子急得大叫”粥要跑了!”闹出了不少的笑话。

他人的暗中议论与遇到的实际困难,都没有吓退邢燕子。经历过短短几日的锻炼,刚下乡时候的局促就完全消失不见,邢燕子逐渐学会了农活儿与家务事,开始时候那个连煮粥都不会的邢燕子已经彻底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则是一位一心建设农村的共青团员。

周总理13次接见的邢燕子:2次登《人民画报》,求爱信堆几麻袋

也就是在与农民群众朝夕相处的这段时间,邢燕子深深了解到了农村落后局面对于农民生活的不利影响,改变农村生活的壮志也彻底在其心中熊熊燃烧了起来。

二、领导生产的共青团员

在邢燕子回归农村后不久,全国就爆发了运动。当时全国上下都对农民生产下达了最低标准的要求,邢燕子所在的司家庄村也不例外。然而当时的司家庄村,情况却并不乐观。村内人口稀少,能够进行农事劳动的青壮年人口也是少之又少。

周总理13次接见的邢燕子:2次登《人民画报》,求爱信堆几麻袋

眼见完成组织交给的任务无望,邢燕子却想到了男女平等:既然男青年不够,那么是不是也可以动员女青年一起参加劳动呢?

当时农村女性无法参加务农的最主要原因,就是需要在家中照顾孩子。邢燕子从城市的幼儿园中得到了灵感,组织了一个农村式的托儿所,这样一来”农村妇女生产突击队”便风风火火地诞生了。起初,邢燕子的小队只有七人,后来突击队越做越大,逐渐扩展到了十六人。

在”生产自救”活动中,这支由劳动妇女组成的小队表现非凡,女人们开荒地、编草鞋,经历三个多月的辛苦劳动,为全村人赢得了三千六百多元的收益。她们播种的粮食,在之后的苦难时期救活了无数村民。作为小队的领导者,邢燕子也正式为村民们所接受,成为了真正的农村青年知青。

周总理13次接见的邢燕子:2次登《人民画报》,求爱信堆几麻袋

三、媒体关注的农村知青

1960年,随着三年自然灾害的到来,全国上下的生产都陷入了停摆状态,人民生活遭受到了巨大的危害,心中的悲观情绪也难免日益积累。在这种情况下,全国上下都迫切需要一个能够引导人们重燃希望、帮助大家脱离困境的劳动领袖。

邢燕子,正巧就顺势赶上了这样的时候。她凭借着自己在大跃进时期的优秀表现,凭借着自己的先进知识以及积极的心态,很快便得到了党组织的关注,成为了当时一众媒体争相报道的对象。

周总理13次接见的邢燕子:2次登《人民画报》,求爱信堆几麻袋

随着《河北日报》《中国青年报》与率先介绍了她的光辉事迹,很快,全国上下的各大报纸与电视台都开始对这个出身城市、却投身乡村的青年女孩进行了争先恐后的报道。甚至当时还在任职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的郭沫若听说了她的事迹,还专门为其写了一首《邢燕子歌》。

邢燕子的画像也两次登上《人民画报》,画像上的她一身朴实干净的农民装束,皮肤黝黑,齐肩短发显得十分干练,不涂脂抹粉也显得美丽非常。很快,邢燕子的故事便传遍了大江南北,引发了一阵青年学生下乡的风潮,其穿着打扮也成为了当时青年女性美丽的标志,引发了无数人的效仿。

自从邢燕子出名之后,雪花般的求爱信就纷纷飞来,甚至积攒了好几个麻袋。作为村里面的适龄女青年,邢燕子的婚姻状况也备受党支部的重视。最后经过万千挑选为邢燕子选择了同样是生产小队长的王学芝,同为党员的他无论是思想还是人品,都能够算得是与她门当户对。

周总理13次接见的邢燕子:2次登《人民画报》,求爱信堆几麻袋

王学芝家中情况较差,年龄也比邢燕子大上许多,一开始邢燕子并不满意这门婚事,但是经过多次相处,他的忠厚老实最终还是打动了邢燕子,两人顺利步入婚姻殿堂。并且相互支持,渡过了美满的一生。

四、领导青睐的先进人物

邢燕子在当年无疑是风光的。她曾经以农民和知青代表的双重身份多次安慰广大人民群众,也曾经多次担当人大代表参与筹建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和全国总工会等工作。

但是就算如此,她也从来没有以职位之便为自己谋利益,直到卸任为止,她依旧维持着自己的农民身份。人们也曾担心:五次受到毛主席接见,十三次受到周总理接待,邢燕子是否就动摇了自己当初的本心?

邢燕子用自己的行为做出了回答。在她最为风光的那段日子,甚至享受了被毛主席邀请参与生日宴,由毛主席亲手领导走上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席台,就连多次对外的中国代表团里也都有她的身影。

周总理13次接见的邢燕子:2次登《人民画报》,求爱信堆几麻袋

昨天的她坐在飞机的头等舱参加国宴,第二天她就又一身素衣扛起锄头回乡种田。可以说,”能上能下,能官能民”,这八个字就是邢燕子的一生写照。

随着年龄的增长,邢燕子也不再担任要职。作为退休干部的她,虽然不再奔波于国家工作的最前沿,但是也时刻心系着百姓,尤其是自己奋斗一生的农村问题,她更加投入了精力。在退休生活中,她时刻发挥着党员的带头模范作用,总是第一时间缴纳特殊党费,每每遇到灾区需要捐款,她也总是第一个慷慨解囊。

周总理13次接见的邢燕子:2次登《人民画报》,求爱信堆几麻袋

邢燕子所在的农村地区,人们总是知道”有苦难找燕子”。可以说,每一处的工作教育都离不开她的身影。

但是相比于退休前的忙碌,生活看上去平淡许多的邢燕子也开始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北辰退休老干部们成立了秧歌队,邢燕子第一时间参加。每每到了唱红歌环节,邢燕子就颇为激动,毕竟,这一首首的歌曲中,包含着的拳拳爱国之心,正是邢燕子奋斗一生所要表达的。

结语:

邢燕子的一生,可以说就是付出的一生与奋斗的一生。她放弃了大多数眼中前途似锦、光鲜亮丽的城市身份,来到自己生长的贫困落后的农村。邢燕子并非嫁给了一个乡村人,可以说,她嫁给的正是乡村,是中国。

本就没有希求过功名利禄的她,就算是回归平淡的生活之后,也没有黯然神伤。巨大的反差没有击溃她的心灵,反而使得她的信念更为强大。

邢燕子曾经说过:”我本来就是一个普普通通的农村姑娘, 在党的培养下我为国家做了一些我应该做的事情,与党和人民给我的地位和荣誉相比还不相称呢,我永远感谢党,感谢毛主席!”而这,也正是她一生的真实写照!

邢燕子,女,河北宝坻(今属天津)人,1958年中学毕业后回乡参加农业生产,次年加入中国共产党。历任中共河北省委委员、宝坻县委副书记、天津市委书记、天津市委六届政协副主席、天津市北郊区永新知青综合场党支部副书记,是中共第十至十二届中央委员、第三届全国人大代表。——引用自头条百科

文/史海观复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431438.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