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土木惊变,都城失守:从天子到囚徒的三十昼夜,灭顶之灾之后还有更大危机

土木惊变,都城失守:从天子到囚徒的三十昼夜,灭顶之灾之后还有更大危机

文|周渝

与王振之死一样,明英宗在土木堡被俘的过程也是众说纷纭。《明史·英宗本纪》中只用了“帝北狩”三个字;《明英宗实录》中也只隐晦说“虏邀车驾北行”;《明史纪事本末》中交代得也较简略,为“上与亲兵乘马突围不得出,被拥以去”。但至少还提及了当时英宗身边还有亲兵护卫。

具体被俘细节正史皆未提及,只有当事人笔记中记载了详细过程。较为戏剧性的有杨铭撰写的《正统临戎录》一书(原书不载撰者,《四库全书总目提要》据《明史·艺文志》考定为杨铭撰)。杨铭,原名哈铭,正统朝锦衣卫指挥使,与英宗共同经历被俘岁月。杨铭记载说,土木堡兵败当天,英宗突围不成,只得下马“蟠膝面向南坐”,此时有瓦剌军前来要剥英宗衣甲,英宗不从,那蒙古兵说:“这个人不是等闲的人,动静不像个小人儿。”遂将其俘虏。另一位亲历者、同样陪伴英宗患难的锦衣卫袁彬也在《北征事迹》中记载,土木之变时,全军大乱,英宗被俘之时镇定自若,在雷家站高岗之上盘腿而坐。但问题来了,作为九五之尊,难道在惊变发生之时,英宗身边就没有人护驾?这不太符合常理。尤其是气定神闲地坐于高岗之上,与蒙古人谈笑风生,被俘如同旅游,实在有些过于浪漫了。再看看蒙古方面的记载,以蒙文写成的《蒙古黄金史纲》对土木堡英宗被俘一段有如下描述:汉军大溃,除三百人不曾离开阵地以外,余者皆遭屠戮。生擒一人,问道:“你们何以不动?”那人回答:“我等系大明皇帝的臣子,岂可弃君逃跑?”当追问“哪个是你的皇帝”时,那人把掩藏地下的皇帝指了出来。于是从坑中拽出皇帝。

土木惊变,都城失守:从天子到囚徒的三十昼夜,灭顶之灾之后还有更大危机

这段文字有两则关键信息,首先明英宗并非孤身一人,他身边有300左右的亲兵,即使在全军崩盘,阵脚大乱之际,那300亲兵始终护驾,未曾离开阵地,最后绝大多数战死,只有一人被生擒。第二则信息则是明英宗被俘的过程,与哈铭、袁彬记载的盘膝而坐,淡定被俘完全不同,英宗皇帝是被指认后,蒙古兵强行将他从藏身的地洞中拖出来的。

不过,蒙古方面史料的记载也不太可信,例如其后记载的,这些蒙古兵拖出英宗皇帝后,用乱刀砍他,竟然伤不了英宗分毫,反倒是他们手中的刀一段段脱落。后来,他们又把英宗捆绑起来扔水里想淹死他,想不到他竟然自己又浮了起来,蒙古兵见此人无法加害,只好把他抓走献给首领。这段情节就太夸张了,明英宗不仅如同“焚黄表,生香烟,请来各洞众神仙”的神拳大师兄那样,神功护体刀枪不入,还自带救生衣体质,捆绑住都能从水里浮起来,简直是从历史剧秒变神话剧,就算他是皇帝,也不能这么天马行空地瞎吹吧?大概史官们也觉得这些记载太过清奇,故而正史中皆不予收录,只以简单的“帝北狩”“虏邀车驾北行”短短几个字来叙述英宗被俘事件。

土木堡之变是大明建国以来遭逢的前所未有之惨败,明英宗成为明史上第一个也是唯一一个在亲征过程中兵败被俘的皇帝。这一事件甚至被后世史家视为明帝国首次中衰之标志,而酿成这一惊天巨变的第一责任人无疑是明英宗。土木之变的远因更为复杂,它涉及帝国体制方方面面。当然,此刻陷入混乱的朝廷还没有时间总结教训,亲征军惨败,皇帝被俘,京营损失殆尽,明帝国的都城北京已危在旦夕!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429256.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