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说,法不孤起,必仗缘生。丝绸之路的开拓,要仰仗一个雄才大略的帝王和一个意志坚定的使臣,没有他的大力支持和他的矢志不渝,丝绸之路不可能成为与中华文明息息相关一条路,从商贸、文化到信仰,都无从谈起。
秦汉伊始,中原王朝与匈奴争疆夺域,以秦军扫六合之勇猛,亦只从匈奴人手里夺回了河套地区,据守兰州-临洮一线,后人自豪的万里长城实是为防御匈奴人进击不得已而筑连的峰燧。它的长和坚固,侧证了当初枕戈待旦的艰辛。
在武帝看来开疆拓土,一较高下,皇图永固的事,无意间成就了另一个人,一条路2000多年的耀世辉煌。
从长安到大夏,如珠串般连缀起古城古国的丝绸之路上满是传奇,代表汉朝开拓西域的探路者张骞,本人则是传奇的集大成者。
他本是郎官,志存高远,不甘心籍籍无名,只做小小宫廷侍卫。
他寻找着崭露头角的机会,大boss刘总同样在寻找搞事的机会,时代的契机终于来临!武帝从归顺的匈奴人口中得知曾经盘踞河西走廊的月氏人被匈奴击败,被逼率部西迁,两者结下死仇。
基于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的搞事原则,武帝决定搞一搞外交,下旨向全国征召出使之人,前往西域联络月氏对付匈奴。
彼时汉朝对西域所知甚少,能够获取的情报都是二手、三手、N手货,陈年资讯还都七零八落云山雾罩的,相当抓马。
在张骞出使成功之前,西域之于汉地的距离,不亚于月球和地球,彼此之间联系,还不如地球跟月球稳定。汉朝以前的人和汉朝人所知的,仅仅是黄河以西,有一条狭长的地带可以通往西域。但是抱歉,它的控制权,以前在月氏人手里,现在可能在羌人手里,将来可能在匈奴人手里,不管在谁手里,它就是不在汉朝手里。西域到底神马样,举国上下没人知道。
所以一开始,在汉武帝的规划中,出使只是为了军事行动收集情报的行为,IPO时间未知,附带收益未知。这样隐秘(公开)的外交(结盟)冒险(离间)计划,不适合任用已居高位的大臣大将。
同样的,寻常人畏难,世家子畏苦,长安城中繁华锦绣,最次都有长安户口了,稍微努力点就可以衣食无忧,何必走那死亡之路?
只有张骞等少数不走寻常路的人会将出使西域当作实现抱负的机会。
张骞以其才识胆略从应征的数百人中脱颖而出,从汉武帝手中接过旌节的他,成为汉代首使西域的使团首领,自带背光。
《史记索隐》载:“案谓西域险,本无道路今凿空而通之。” 是张骞两次出使,使得西域诸国为中土所知,让中原王朝打开眼界,知道山的那一边,海的那一边生活的不是蓝精灵,是活生生活泼泼渴望和平勤劳致富的人,使得西域诸国知晓了汉朝的财大气粗,愿意建交归顺朝贡。
没有他的开拓,就没有后来中华疆域的拓展,民族文化的融合,没有他,就没有兼容包并的诗歌、音乐、绘画,宗教。
没有他带回的种子和物产,就没有我们餐桌上习以为常的蒜、胡椒、芝麻、蚕豆、黄瓜、胡萝卜、葡萄、石榴、等等等等……
丝绸之路在我脑海的另一种打开方式是吃货式,每每看到这些风物,我都忍不住对海淘始祖,国际物流创始人——张骞顶礼膜拜,疯狂点赞!干得漂亮啊!他本是郎官,志存高远,不甘心只做小小宫廷侍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