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出葱岭,不见长安月,千里黄沙。
无端风雪,瘦尽漠上残花。
去年闺阁,今犹在、梦还离家。
东归雁、年年长见,空传故园乡音。
胡笳声声忧郁,偏唤天涯客,半生年华。
付与乌孙繁荣, 西沙似画。
青春一饷,却无怨、暮雪白头。
长思忆、汉家儿女,染红塞外烟霞。
——《汉宫春•忆解忧》
五月天山雪,无花只有寒。这大地盛景太多,传奇也多,引诱我落笔的,除了英雄,还有女人的故事。
想起这里是解忧公主生活过的地方——也想起她的前辈江都公主。同为刘姓宗女,从长安远嫁至此被丝绸之路缠绕一生的王族少女,她二人一个如鱼得水,一个郁郁而终。
同样的路,不同性格的人以不同的心态走,会看见不一样的风景。
心里悠悠响起一支曲子:“一帆风雨路三千,把骨肉家园齐来抛闪。恐哭损残年,告爹娘:休把儿悬念。自古穷通皆有定,离合岂无缘!从今分两地,各自保平安。奴去也,莫牵连。”
这是属于探春的《分骨肉》,当年未谙熟《红楼》,想不明白为何远嫁的是探春,后来联想起解忧公主的经历,想到可能是先被认作宗室之女,再被封为公主和亲,嫁往边陲。有这样一番暗箱操作,因夫婿是王,也能被称为王妃。
没有证据说解忧公主原本不是宗女,只不过可以揣测她代嫁的心情,很近于贾探春,探春是《红楼》里我最喜欢的妹子。为人精明豁达,志存高远,性格活泼干练,按照曹公的隐笔,她远嫁之后,在夫家颇受尊重,婚姻状态还不错。
解忧公主亦如此。看她的经历,我基本可以续上探春代嫁的内情和远嫁之后的所有情节。解忧公主后来被尊为乌孙国母,名动西域三十六国,还将自己的侍女冯嫽培养成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女外交家,堪称和亲公主的成功典范。
原本这段婚姻不被看好,和亲又是续弦,嫁的还是跟汉朝关系时好时坏的乌孙。乌孙国主猎骄靡听说也是个不好相与的主,当年博望侯张骞亲自出马都没彻底搞定他。在解忧公主之前,有个奉旨和亲,刚嫁过来五年就game over的江都公主——刘细君。山长水远的,说不清是水土不服还是为人所害,想想就前途叵测。
不问可知的是,接到再和亲的旨意,未央宫中稍微有点话语权的公主,长安城中适龄待嫁的贵女们肯定会想尽办法逃避遴选,这差事最终落到了楚王刘戊的孙女刘XX(解忧公主)身上。
解忧公主在家中应该是类似探春的地位和性情,接旨之后,没有呼天抢地,悲痛欲绝。反而开始积极准备,首先锻炼身体,学习骑射和语言,掌握必备技能,其次着手了解乌孙国情,风土人情,改变饮食习惯,嫁过去之后,积极主动融入当地,改换汉装,身穿貂裘,肩披狼尾,和乌孙王猎骄靡一起巡视部落,称得上英姿勃发,女中豪杰。
抛开民族之间的文化差异不谈,游牧民族的人,大多喜欢活泼,豪爽,直率,诚信的人,不喜欢虚头巴脑,扭扭捏捏。解忧公主的性格和做事风格,合了乌孙人的脾性。
以汉文明的积淀熏陶,影响乌孙人的观念,合理促进部落发展,解忧公主做事,一如探春从小处入手,兴利除弊,改革大观园。
从她后来深得乌孙人爱戴看,她恩威并用,将各种关系处理得游刃有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