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喊着喊着,下头跟着喊的人也生起气来。
他们不明白自己是怎么了,只是一股怒气在心里越拱越高。
他们被周围人的理直气壮给震了,也都越来越理直气壮。
剥削、压迫、封建不再是外地来的新字眼,它们开始有意义。
几十声口号喊过,它们已经怒发冲冠,正义凛然。”
那是1993年,活着从战场回来,又被“抛弃”的严歌苓,正在异国的土地上,穷困地坚持着来之不易的学业。
这一年她过得无比艰难,被抢劫过,被教授质疑过,都些遭遇让她身心俱疲,就在她快坚持不下去的时候,一个电话打来,彻底改变了她后来的人生。
“我想买《少女小渔》的版权……
我是李安……
拍过电影《喜宴》。”
后来,她的作品慢慢成为诸如李安、张艺谋和陈凯歌等大导备受青睐的“大蛋糕”。
像是享誉国际的《梅兰芳》、成就李小璐的《天浴》、口碑爆棚的《归来》、赞誉不断的《芳华》,以及惊艳众人的《金陵十三钗》…….都是她用一只笔“打下的江山”。
八年后,她亲身深入那个偏远农村住下,只为创作一个被时间模糊的,混沌年代的史诗传奇《第九个寡妇》。
这个故事,不仅是她的重要代表作,还是她的转型之作。
由此开始,她的笔,变得又狠又深,不再把目光局限在一个个狭窄的历史片段。
而是一把撕开那段跨越上世纪40年代到80年代,那个杂糅了内战、土改、三年自然灾害、“文革”等混沌年代的“疮疤”。
用一个出生在中原地区农村,一个叫王葡萄的年轻寡妇,在土改时期为了救被“打”成地主恶霸的公爹,把他藏匿入地窖几十年期间,因此一生辗转于七个男人的传奇故事。
直指那段大变革年代里,人性的辉煌灿烂和其背后的“真相”。
以管窥豹:一个女人的一生,就是一个时代的一隅
“当然,他不知道人都是这样,记不住羞辱;痛苦只有变成了滑稽荒唐的事才会给人记住。
人要把他一生糟受的羞辱都记住的话,是活不长的。”
那年,发了黄水,卷走了好多人,包括七岁的王葡萄全家。
“地主”孙怀清把她,从他那浪荡的本家侄儿手下买了下来,许给了自家儿子铁脑,给了王葡萄一个家,一个把她当自家人养的家。
十三岁时,她发了花,高烧七天不退,差点就被许了鬼亲。
于是第二年,她和铁脑就成亲了。
可不久外面来了人要搜老八,王葡萄没有像那八个女人一样,用自己男人去救老八,去做那“英雄寡妇”,而是即使顶着骂名也要救自己的丈夫。
可惜弄巧成拙,铁脑还是死了,她就成了村里的第九个寡妇。
后来土改了,公爹孙怀清被误会,打成“地主”。
王葡萄偷偷救下了中枪后没死的公爹。
因为她从七岁那年被那双粗劣的手牵起来时,就认定了这个男人做爹。
为了这个“爹没了,我就是没爹的娃儿了。”的信念。
从此就把公爹藏进了家中地窖,这一藏就是几十年。
自此拉开了她后来再辗转六个男人之间,戏剧性一生的门……
那个年代的中国是混沌的,国人刚从压在身上千年的封建社会底下逃脱,却发现未来的路并没有那么清晰而光明,反而是模糊而混沌的。
身在其中,他们依旧被裹挟着,压迫着,只能迷茫着向前走着。
而其中的女性们,更是依旧逃不脱千百年来一直被支配、被物化的时代桎梏的枷锁。
所以,以往去看那些上世纪这个时期的故事,里面塑造的女性人物们,总是作为逆来顺受的宗族的附属品,被支配着其一生的命运起伏。
而严歌苓不同,她的成长本身就是复杂的。
下过乡,插过队,参过军上过战场,既在大社会里过过,也与中下贫农们一起劳动过,品过穷苦滋味,还接受过新式的教育。
所以她笔下的女性人物,从少女小渔、小姨多鹤、护士万红到冯婉喻等,都是那么富有一种撕裂般极端另类的旺盛生命力。
王葡萄更是她倾注了“最多”心血的女人,一个一生似只凭“活着”而活,始终冷眼旁观世情,浑然天成的“局外人”。
正因她始终在“外面”,始终忠实扮演“自己的角色”。
所以无论时代如何变化,运动如何开展,她都游刃有余地周旋其中,只做她觉得对的事,丝毫不怕人说她没觉悟;
她也不怕人嚼舌根,因为她认定男欢女爱本就是天经地义的事,想要就去要,什么亏都可以忍,就是不能亏待自己;
她更不要拿轻飘飘的“劳模”奖,也去争做先进,只是用少说话多做事去让自己过得更好。
她不是那孙玛瑙、蔡琥珀、李秀梅、朱云燕般,要么被赋予宝石之光,要么被冠以梅兰竹菊,要么被寄予展翅的鸟儿的美好祝愿,而当了女干部,有觉悟的革命追随者,或是贤妻良母。
她只把自己当成是,小小的、平庸的王葡萄。
但在严歌苓心中,她代表的是一种甜的,解渴充饥的,多汁水灵的,饱满透亮的葡萄般的“地母”女人。
她有着那个时代里,极其稀罕的极致特质。
既有传统女性的勤劳、善良、孝顺、仁义等,独立坚韧好养活的美德,又有极端相反似的,狡黠、泼辣、认死理、温柔魅惑等,想要就要,不在意别人眼光的非传统的性格。
所以那些男人们,都喜欢,喜欢到只要沾上,就撒不开手。
戏班里潇洒的琴师朱梅是她第二个男人,他喜欢她的水灵活力,说:“你就是一颗葡萄,一碰尽是甜水儿。”
可惜即使两情相悦到快谈婚论嫁的两人,抵不过命运的捉弄。
朱梅因事得罪军官,只能留下一枚戒指给她,就匆匆逃离,能回来时,又在路上得了痨病,一命呜呼。
在那个混沌时代里,人必须活得战战兢兢。
因为谁都有可能在下一秒成为那个握着“权利”的人,来来去去的,如果稍不注意,每个人都有可能会不小心陷入死境。
只有王葡萄不在意,甚至会轻蔑地用“无知”去面对。
因为他们“今天打倒这个,明天打倒那个,打呗!又打什么了?”
就像鲁迅说的那样:
“最高的轻蔑是无言,甚至连眼珠子都不转过去。”
二哥孙少勇成了军医,终于从外面回来了,他早就喜欢她,觉得“十个女人的灵性都长在葡萄一人身上。”
以前她是弟妹,而现在他成了她的第三个男人。
但他们还是没办法过下去,因为她要一个家,一个有公爹的家。
但如果她要保护公爹,那么就要和这个一心认死理,罪不避亲的二哥,划清界限。
后来,眼看着公爹快被发现了,王葡萄只好骗他孩子不是他的,以此逼他离开。
混沌年代里,有着各种认死理的人,都认定自己相信的才是对的。
所以有人明哲保身;
有人摇摆着匍匐献媚;
有人为了走上革命的道路,不惜把路上所有的绊脚石都清除,即使那个是他亲爹。
严歌苓一如既往地写时代(政治),但她从不用骂解决。
她写一个一个女人从门缝下面看到许多的腿匆忙经过,有草鞋的、布鞋的、打着绑腿的,那些腿之间的交替变换的景象。
那是一种贴着大地,自下而上看世界的民间视角和立场。
那些人是对的,那些人是错的,并不非黑即白,只是在阐述一段历史,不管外面风雨如何,自己处变不惊就好的“苟活”哲学,其他任由后人评说。
第四个,是队长史东喜,他是个踏实的丑男人,王葡萄看中他的稳重,想要和他有个家,可惜这男人太好心,他们在一起不久后,就因为救人被压死在塌了的窑洞里。
这是一种身处那个时代里,最无法捉摸的命运使然。
“好人不长命,祸害遗千年。”就像一种加诸在这个艰难时代里,雪上加霜的诅咒,“选”上了,就逃不开。
哥哥死了,弟弟春喜就成了她第五个男人,他一面觉得“肥水不流外人田”,王葡萄就该是他们家的媳妇,一面又纠结着他只贪恋葡萄的身子,不喜欢她那股不臣服的劲。
而同样,王葡萄也只是喜欢春喜年轻健硕的身子,不喜欢他总是摆臭架子 ,嫌弃她的嘴脸。
所以春喜恨他自己的不争气,明知道她“不把自己当成一个被男人糟蹋的东西。她只管动她自己的,快活她的。”自己根本压不住,还是一边觉得自己轻贱,一边拗不过自己的需求和她保持关系。
而第六个是出于一种被威胁而交换的妥协——泼皮史五合用守住她藏匿公爹的秘密,换她的身子。
但她是谁?是无畏的王葡萄!
她不在乎什么贞洁,但她在乎自己愿不愿意,不愿意就设计反抗,最终用乱棍除了这个威胁。
在那个混沌时代里,人命是如草芥的,即使是老、弱、病、残们,也无法依靠任何人。
因为那些人“今天这个来了,明天那个也来了。”他们好像永远只是来来去去,不会停下,如果不依靠自己的话,或许都不能活到被人“救”的那天。
第七个,是作家老朴,这个她曾最寄予希望的,相互倾慕的男人,甚至不惜把自己心底最深的秘密——她藏匿了公爹,告诉他。
只是让她没想到的是,这个男人太过懦弱,他活得太过小心,所以担不起丝毫风雨。
他觉得这件事“太大”,所以害怕,虽然不会说出去,但还是连夜逃了。
知道那年他被下放过来,再次得到葡萄不计前嫌的救助,才醒悟过来。
可惜太晚,他早已有了妻儿,而她也不会不要他了。
到最后,王葡萄成功做到了做自己,让男人们明白,是“她嫖了男人,并非男人淫了她。”他们之间只是相互需要的关系,她的无知无畏让自己活出了鲜活的“平等”滋味。
所以她就是要喜欢一个就去要一个。
以“驯服”的方式,要么用心爱他,要么用身子去认他,让他们知道,这个世上谁也由不得谁,彼此相互取悦就好。
她说:
缘分是顶不自由的东西,它就叫你身不由己,叫你快活,由不得你,叫你去死也由不得你。
而她就像那个混沌年代里最女性,也最有母性光芒的人,靠着这样的本色活着:
疼儿子,就尽全力满足他的方方面面;
心疼自己的男人,就知冷知热地包容他们;
觉得公爹给她的家很好,就对他无微不至,自己宁可饿着,也要省下粮食给他。
而这些,她并不是因为被封建社会遗留的“规矩”桎梏,而是一种打心底生出的,保持乐观,不知道什么叫“怕”的本能。
严歌苓把有这种特质的,形容为集合了健壮、温吞、迟钝和生猛的“生胚子”女人。
“她的心知晓一切,但她的心不告诉她。”
王葡萄的心仿佛在七岁那年就停止了,似让自己永远静止在那无知无畏,不知痛痒,不谙世情,仅凭直觉活下去的女人。
于是,对她来说,无论是乱世也好,盛世也好,混沌时代也罢。
只要她不信,不在乎“别人”,只信自己,那么这几十年从黑暗动荡到初现曙光,都只是最平常的时光而已。
农村,这个自给自足,会自成一套坚不可摧的系统,他们对外界的侵犯和变迁,总是能够找到适合自己的看法。
而那些农民们,也许他们手无寸铁,似总被杂糅的内战、土改、三年自然灾害、“文革”等风雨捏成的混沌时代洪流裹挟。
但实际的真相是,他们并不软弱,也不会真的任由“别人”捏圆搓扁着引诱和改变。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们不管在时代的哪个节点上,实际都拥有属于自己的判断。
那个依据,其实就是自己赖以生存的脚下土地,被叫做“本能”的庶民原力,以及千百年来,在历史里继承、累积的生存的智慧,也是一种从民间觉醒的力量。
所以,那段横跨了几十年,包含了无数大变革的疮疤,就像那始终在,却似被时间遗忘(静止)的地窖和里面的公爹一样,永远闪耀着人性最灿烂的光。
而那个背后的“真相”,或许就是“王葡萄们”的微笑注视。
时代的洪流瞬息万变,民间只需凝视,看着它在那里就好,因为它才是“现在”的永恒。
写在最后:
严歌苓算是我还挺喜欢的一个作家,她的笔有种很锋利的狠,后来在这一部《第九个寡妇》上,又加入了很突破的“深”。
但她的作品却很不稳定,或者说越发收敛,虽然算是高产,但有点刻意停滞不前的味道。
当然,这本《第九个寡妇》绝对是难得的好作品,因为它经历着时间的考验,读来依旧闪耀,一个如此另类的王葡萄的人物塑造,足以让她值得载入现代文学的史册。
所以,相信我,可以试着读一读这部《第九个寡妇》,它绝对值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