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起隋炀帝杨广,”好色”、“昏君”、“暴君”这些字眼马上就会浮现于脑中,因为我们读过的很多史书,就是这样定义他的。
而这个评价,从他的谥号“炀”字也能看出。“炀”,表示“好内怠政”、“外内从乱”,是对帝王最恶劣的一种评定。
“隋炀帝”这个谥号,是在他被缢杀的那年,由取代他的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给他加的。从此,这个“恶谥”就跟随他,在中国历史上遗臭了千年。
但随着历史迷雾的拨开,我们发现真实的隋炀帝并没有传说的那么昏庸,相反他还干过3件有利于国家的大事;在情感上,也没那么“好色”,相反还对一个女人专情了好多年。
01 隋炀帝一生所干三件大事,功在千秋
隋炀帝所做的三件大事,分别涵盖了文化、经济和政治三个方面。
一、政治上,实现南北统一,并设立三部六省制。
公元581年,杨坚建立隋朝。开皇九年(589年),年仅20岁的杨广统领大隋15万将士南下平定陈朝,结束了中国长达410年分崩隔立的局面,实现了南北统一。
战乱的结束,给老百姓带去了安定的生活,也奠定了隋唐长达327年的疆域基础,可以说是一个非常了不起的伟业。
继位以后,他将国家行政的“五省六曹制”,改为“三部六省制”。这套体制此后一直延续到清末,为1400的帝制管理,奠定了基础。
二、文化上,兴起科举制度。
杨广即位后,非常重视教育,他这样告诫朝臣:一个国家的兴盛,一定要以教育为先导,移风易俗。
隋朝以前,中国以士族为统治根基,从隋炀帝起,氏族开始没落,庶族开始兴起。
隋炀帝在全国推行秀才考方略,进士考对策、为官考经术。这套选拔制度,不重门第而重才学,既削弱了门阀世袭的特权,又鼓励了平民百姓的读书热情,推动阶层流动,促进社会活力。
这一套完整的分科选才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极为深远的影响,并影响至今。
三、经济上,人工开通大运河。
隋朝大运河长达2700公里,跨越20多个城市,成为隋朝以后中国古代交通的主动脉,更是贯通了南北贸易,使得沿岸的江都、余杭等城市很快繁荣起来,造福了全国数万、甚至数十万的百姓。
然而,大运河的开凿,虽然体现了隋炀帝的眼光和魄力,但很少有臣民理解他。相反,由于过度的大兴土木和急于求成,使得隋炀帝背上了暴君的骂名。
隋朝在隋炀帝手里那么快就覆亡,可以说跟大运河工程过度的劳民伤财有关。
02 萧皇后助力丈夫登基,被隋炀帝专宠
隋炀帝的皇后萧氏,历史上盛传她美若天仙,被杨广宠爱一生。
萧氏刚出生时,有位高人为她占了一卦:母仪天下,命带桃花。
杨广在平定陈朝以后,隋文帝为了表彰他,在全国范围内为他选妃,可惜遍寻天下,只有九岁的萧氏与杨广八字相合。
等到萧氏长到13岁,25岁的杨广就迫不及待地与她完婚了,据说是因为看中她“母仪天下”的卦言。既然妻子能母仪天下,自己不就是一国之君吗?
史书记载,婚后杨广对萧氏非常宠爱,原因在于三个方面。
其一,杨广的母亲独孤皇后是一位非常女权的人,不仅要求丈夫对自己专一,也要求儿子及大臣对正妻专一。
当时的太子杨勇就是因为和太子妃关系不融洽,专宠云昭仪,而惹怒独孤皇后,继而在太子妃自杀后,被隋文帝给废了。
杨广接受哥哥的教训,和父母作主娶下的萧氏琴瑟和鸣,让父母看在眼里喜在心里。
其二,占卜之类的话,古人深信不疑。有一位能让自己做皇帝的女人为妻,对于野心勃勃的杨广来说,他能不重视吗?
而且,萧皇后共为杨广生了3子2女。尤其是大儿子出生的时候,老皇帝杨坚还梦见一位天神投胎在自己家里,这不更应了萧氏“母仪天下”的卦言吗?
从另一个角度看,隋炀帝前后共有4子2女,只有一个儿子非萧氏所生,说明他并不是一个“好色”的皇帝。
其三,萧氏情商极高,在杨广“夺嫡”的过程中,起了举足轻重的作用。
独孤皇后是一位控制欲很强的母亲,她经常派宫人去两个儿子的宫中考核他们的日常言行。
萧氏深知得到独孤皇后的心,就得到了隋文帝的心。因此,每次她都对那些宫人盛情款待,甚至一个桌子吃饭,一个卧室睡觉。这样的行事方式,独孤皇后哪有不喜爱她、进而喜爱杨广的道理?
史书《北史·卷一十四》记载:“(萧皇后)后性婉顺,有智识,好学解属文,颇知占候,文帝大善之。炀帝甚宠敬焉。及帝嗣位,立为皇后。帝每游幸,未尝不随从。”
萧皇后既有旺夫之兆,且为丈夫生了5个子女,最后还辅佐丈夫成功登基,况且美艳绝伦,杨广能不宠她吗?
03 隋炀帝雄才大略却遗臭千年,只因行事无德
历史学家蒙曼这样评价隋炀帝:
“隋炀帝是大暴君,只是,暴君不是昏君,隋炀帝虽然无德,但是有功。”
隋炀帝的才华,早在平定南陈的时候就表露出来了。他非但聪颖过人,而且极有抱负。
从父亲隋文帝手里接过江山以后,他不甘心做一个守成的君主,他想要超越前朝,为后世留下一个强盛的帝国,让自己名垂青史。
抱着这样的目标,隋炀帝的野心迅速膨胀,他的一系列手笔,出发点都不错,但达成的方式太急切,既不顾百姓的承受能力,也违背一个君主以苍生为重的大德,以致民怨沸腾。
隋炀帝从登基到大业八年,全国共有22项大工程一起开工,这些工程足足用了3000万人力,要知道,整个隋朝最鼎盛时,人口也才5000万不到。
如此大兴土木,隋炀帝因此经常被拿来和秦始皇做比较。
秦始皇修建长城的初衷是为了抵挡北方入侵,这有利于边境百姓的生存。但在修建过程中,无数人埋尸于长城之下,以致民间谈长城色变,甚至几千以后,还有个孟姜女的传说,在控诉秦始皇的暴政。
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情况,跟秦始皇修长城有点像。从长远看,都利国利民,从当时看,都致使民不聊生。
史书记载,隋朝亡国后,李世民翻阅隋炀帝的手迹,大吃一惊,问魏征:
“炀帝讲的都是尧舜之言,何以灭亡?”
魏征回答道:“讲尧舜之言,行桀纣之实,蒙蔽百姓,鱼肉天下,焉有不亡之理?”
魏征的意思,表明了他认为隋炀帝即使有雄才大略,但在付诸实际的过程中,行为方式残暴、不道德,导致了最后的亡国。
而历史上关于隋炀帝“好色”的恶名,其实也来自于唐代史学家的笔下,这有点像李渊加给他“炀”的谥号,更像是竞争对手对他的抹黑。
隋朝虽然很快灭亡,但隋炀帝的那些政治遗产,都被唐朝拿了去,无论是行政制度、科举选才,还是大运河的千秋功业,都帮助唐朝成为历史上文治武功最为鼎盛的一个朝代。
然而,由于隋炀帝的“无德”,使得隋朝在他手里迅速亡国,他虽然造福了后世数以万计的百姓,却只能遗臭千年。
看来,君主不仅要有才能,还要有体恤天下百姓的“德行”,否则的话,像隋炀帝那样,不仅葬送了家族的江山,自己还背负了千古骂名,真是可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