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语
汉高祖十二年,刘邦击败淮南王黥布后返回长安,在这场战争中,刘邦不幸身中流矢,战场上的医疗条件很差,伤口没有处理干净,在返程途中已经感染,回到长安后刘邦的身体愈发沉重,他感觉即将不久于人世,为了使刘氏江山基业长存,于是召集群臣,杀白马盟誓曰:”非刘氏而王者,天下共击之”,可让他没想到的是,仅仅过了几年,曾经和他患难与共的结发妻子吕雉就悍然违背了盟约,封吕氏子弟为王
吕后死后,诸吕作乱,以周勃、陈平为首的汉初功臣联合刘氏宗亲奋起反击,平息了叛乱,并迎立刘恒(汉文帝)登基,看起来这是一场正义的斗争,最终还取得了完美的结局,可是仔细回顾下来,又发现整个事件的过程疑点重重,似乎与大家的一贯印象有不少出入,这背后究竟隐藏着什么秘密呢?
一、吕后违背“非刘不王”盟约,为“荡平诸吕”埋下隐患
我们来看一下吕雉在刘邦去世后都做了什么
- 政治联姻,将吕氏女子嫁给刘氏宗亲
刘邦去世后,他和吕雉的儿子刘盈登基,是为惠帝,吕雉身为皇太后,自己享受荣华富贵的同时也没忘了娘家人,为了保证吕氏一族的长久富贵,她挑选了一些吕氏女子,由自己出面做媒,把她们嫁给了刘氏宗亲
据史料不完全记载,刘氏宗亲中娶吕氏女子的有:
惠帝刘盈:皇后张嫣,为吕雉的外孙女,妥妥的乱伦
琅琊王刘泽:刘邦的堂弟,娶樊哙之女(樊哙是吕后的妹夫)
刘恢:刘邦第五子,娶吕产之女,吕氏女甚妒,毒杀刘恢宠妃
刘友:刘邦第六子,娶吕后侄女,吕氏女妒忌刘友宠爱她人,诬告刘友谋反
刘章:刘邦长子刘肥的儿子,娶吕禄之女
后少帝刘弘:惠帝之子,刘邦之孙,娶吕禄之女为皇后
吕后本想通过联姻的方式,最大限度的将吕氏和刘氏的血脉融合在一起,使两者之间的关系更加紧密,虽然她的想法不错,但是由于这种结合属于政治婚姻,刘氏宗亲本就不情不愿,再加上不少吕氏女子性格跋扈善妒,又闹出了许多命案,让刘氏宗亲更加心生反感,吕后的这一做法不但没有收到效果,反而适得其反,使刘氏和吕氏之间的裂痕越来越大,为之后两族之间全面爆发矛盾埋下了伏笔
- 违反誓约,封吕氏为王
刘邦之所以白马盟誓,原因之一就是要抑制逐渐壮大的吕氏力量,他死后,由于继位的是吕后的儿子刘盈,吕后还没有封吕氏为王的意愿,可是没想到刘盈仅在位七年就去世了,吕后失去了最大的依仗,为了长期掌权,她不得不依靠娘家人
最开始的时候,吕后还对白马之誓心存忌惮,她先问右丞相王陵,王陵回答说:”高祖在世时,与群臣杀白马盟誓,非刘氏者不王,现在要封吕氏为王,这是背约的行为”,吕后很不满意,再去问左丞相陈平和绛侯周勃,这两人回答道:”高祖平定天下,封刘氏为王,现在太后称制,封吕氏为王也并不不可”,吕后听了之后很高兴,于是她先追封两个已经故去的兄长吕侯和吕释之为王,见朝廷上下反应不大,便放下心来,陆续封了十几个吕氏王侯
陈平、周勃支持吕后封王,除了忌惮吕后,明哲保身外,更重要的是因为吕氏封王并不影响他们的权力和地位,依汉制,封王之人必须到封地就国,周、陈二人在中枢为官,吕氏王侯封的再多,也无法分走他们两人手中的权力,所以在这件事上顺着吕后,无疑是最明智的做法,果然,不久后王陵因此事被吕后罢免,周、陈二人的太尉和丞相之职得以保全
- 封侯拜将,将长安兵权移交吕氏
在惠帝刚驾崩的时候,张良之子张辟彊看到吕后在惠帝葬礼上干哭无泪,就建议陈平上书,让吕氏男子拜将,掌握军权,吕后果然照准,封吕台、吕产、吕禄等人为将,掌握了长安南、北军的兵权
北军,因驻守在未央宫以北得名,是汉朝的主力部队,北军的职责是护卫长安和三辅地区(京兆尹、凤翔、扶风)的安全,汉初由中尉统率,皇帝派人常驻于北军之中,为监军使者,想要调动北军,必须持有朝廷颁发的特殊符节,并经监军使者验证后方可领军
南军,驻地位于未央宫和长乐宫的城墙之下,由于两宫位于长安城南,因此得名,南军由卫尉统率,主要职责是护卫两宫及建章宫、甘泉宫、宫廷宗庙、皇家陵园等地的安全,南军的士兵是从全国各地军队的佼佼者中选拔上来的,战斗力很强,被称为卫士
通俗的来讲,北军属于野战军,人数较多,南军属于禁军,人数较少,谁要是掌管了南、北两军的兵权,就等于是控制住了长安城乃至整个京畿地区,吕后临终前,知道汉初功臣和刘氏宗亲对吕氏多年来的作为甚是不满,她嘱咐道:
今吕氏王,大臣弗平。我即崩,帝年少,大臣恐为变。必据兵卫宫,慎毋送丧,毋为人所制
于是令吕产为相国,领南军,吕禄为上将军,领北军
二、“平定诸吕”之乱前后疑点丛丛,有违常理
按照史书上的记载,此次叛乱前后的过程是这样的:
吕禄之女嫁给了朱虚侯刘章,她知道吕氏即将叛乱的消息后,偷偷的告诉了刘章和他的哥哥齐王刘襄,齐王发兵西进,吕产派灌婴迎战,灌婴出征抵达前线后,却私下与齐王达成约定,各自按兵不动,静待吕氏反叛后一举击之
而身在京师的周勃和陈平设计夺了吕禄兵权,掌握了北军,此时的吕产还不知道,想要进宫作乱,但是被刘章率兵所杀,吕产既除,于是周勃下令搜捕吕氏男女,各地的封王要么被废要么被杀,刘章派人将平定叛乱之事告诉齐王,齐王和灌婴各自领军打道回府,周勃等人认为少帝并非是惠帝的亲生儿子,派人迎接代王刘恒入京称帝,后来废杀了少帝,朝政大权又重回刘氏手中
整个过程看起来很合理,但是仔细想一下,其中有好几处疑点未能说通:
- 叛乱消息来源不清
吕禄之女是怎么知道吕氏即将作乱的消息的,如果吕氏叛乱,他们的主要目标不可能是吕后册立的少帝,而应该是汉初功臣集团和刘氏宗亲,作为吕氏集团核心人物的吕产、吕禄,在手握兵权,占据主动态势的情况下,怎么会如此大意,让一个嫁给刘氏的女子知道己方的计划呢
- 灌婴领军之事不合常理
史书这样记载诸吕在事前的心态:
当是时,诸吕用事擅权,欲为乱,畏高帝故大臣绛、灌等,未敢发
意思是诸吕想要叛乱,但是忌惮周勃、灌婴等人,所以迟迟未动。但是当齐王发兵西进后,吕产却马上派灌婴领军迎敌,亲手将兵权送给自己害怕的人,这是傻子才能干出的事吧
- 莫名其妙丢掉兵权的吕禄
周勃等人知道齐王出兵后,立即准备在京师响应,他知道郦商的儿子郦寄和吕禄交好,就派人劫持了郦商,威胁郦寄去游说吕禄:
今太后崩,帝少,而足下佩赵王印,不急之国守籓,乃为上将,将兵留此,为大臣诸侯所疑。足下何不归印,以兵属太尉?请梁王归相国印,与大臣盟而之国,齐兵必罢,大臣得安,足下高枕而王千里,此万世之利也
意思是让吕禄把兵权交给周勃,再与大臣定下盟约,然后回到封国,齐王一定会退兵,双方修好,万事大吉
这种纯忽悠的说法恐怕连小孩都骗不了,吕禄现在最大的倚仗就是手里的兵权,大敌当前,交出兵权如何能保障身家性命,吕后背弃白马之盟一事尚在眼前,吕禄应该知道盟约和兵权哪个更靠谱,就算交出兵权,谁又能保证齐王一定会退兵,而且翻遍史书,也没见过吕禄交出兵权后与别人盟誓的记载,吕禄如果是个智商正常的人,肯定不会听信这番言辞而交出兵权
- 奇怪的宫廷政变
夺得北军兵权后,周勃等人马上准备对付掌握南军的吕产,这时平阳侯曹窋得悉了吕氏的计划,马上向周勃报信,周勃让曹窋转告卫尉,不许吕产进入殿门,果然,吕产在进入未央宫后没能进入殿门,就在宫殿外来回转,曹窋怕事情有变,又立即报信给周勃,周勃让刘章率领一千士兵进宫诛杀吕产,刘章进入未央宫后,正好看见吕产,两家激战,这时正值风起,吕产部下皆乱,吕产因此不敌逃走,后被人斩杀在厕所之中
这个过程也存在许多疑点,与吕氏毫无关系的曹窋是怎么知道吕氏计划的,吕氏的计划就那么人尽皆知吗?吕产掌握南军八年有余,南军的卫尉怎么会听周勃的命令封闭殿门,吕产未能进入殿门,也没采取任何行动,就像呆子一样在殿门外打转等着刘章率军来打,两家激战的时候,刮起的大风只影响了吕产的人而不影响刘章的人,难道这风是刘章借来的?
- 汉文帝未按长幼顺序册立太子
诸吕之乱平定后,周勃等人将代王刘恒请入长安,登基称帝,是为汉文帝,文帝即位后立第四子刘启为太子,其实排在刘启前面的还有三个哥哥,都是原来的代王后所生,文帝在代地时还活的好好的,可就在文帝登基后不久,在不到三个月的时间里这三个儿子先后去世,死因不详,这不得不让我们心生疑窦,这里面是不是有什么隐情呢
三、历史真相应该是功臣集团及刘氏宗亲先发制人,打了诸吕一个措手不及
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平定诸吕之乱的过程几乎处处有疑点,下面我们从后往前推导一下整个事件的另一个可能
- 文帝立太子时更看重血统
汉文帝元年正月,有大臣奏请皇帝早立太子,汉文帝原本不许,但是架不住大臣们一个劲的请求,只好同意,史载:
有司固请曰:”古者…子启最长,敦厚慈仁,请建以为太子。上乃许之
三个月后,大臣们又请立皇后,值得玩味的是文帝亲母、薄太后的一句话:
有司请立皇后。薄太后曰:”诸侯皆同姓,立太子母为皇后
一般来说,封建王朝的君主册立太子时大多遵从立嫡立长的原则,即在正妻所生的嫡子中,选出年纪最大的一位立为太子,汉文帝先立太子再立皇后,顺序本来就不对,再加上薄太后在册立皇后时特意强调了”诸侯皆同姓”这一点,我们可以得出一个可能,那就是汉文帝原来的代王后是吕氏女子
虽然史书中没有明确记载,但从吕后生前将族内众多女子嫁给刘氏宗亲的举动来看,代王刘恒极有可能也娶了一个吕氏女子,并生下了三个儿子,周勃平定诸吕之乱后,为斩草除根,代王后有可能受到株连,遭遇不幸,在立太子这件事情上,大臣们也不可能同意册立身上带有吕氏血脉的人为太子,所以刘启就捡了一个大便宜,也正是如此,薄太后在册立皇后时才会强调血统纯正这一点
- 宫廷政变的主动权不在吕氏手中
再来看那场奇怪的宫廷政变,政变的关键在于掌握北军,前面说过,北军的人数远多于南军,先掌握北军,在兵力对比上就占据了优势,虽然吕禄与郦寄交好,但也不至于傻到直接交出兵权,周勃是这么干的:
禄为将军,军於北军,太尉勃不得入北军,於是乃使人劫郦商,令其子况绐吕禄,吕禄信之,故与出游,而太尉勃乃得入据北军
说明郦寄之前的忽悠并没有见效,而是周勃在吕禄与郦寄出游的时候,趁虚而入,夺得兵权
那有的朋友可能会问,前面说北军中有监军使者,想要调动军队必须在他那里验证符节,那符节是哪里来的呢?
襄平侯通尚符节。乃令持节矫内太尉北军
襄平侯纪通,功臣纪成之子,掌管皇帝符节,周勃早就和纪通私下勾结,他拿着纪通提供的符节自然可以光明正大的接管北军
手中有了军队,周勃就让刘章率兵进宫诛杀吕产,连吕禄自己因出游在外都不知道政变的事,吕产更加没有防备了,他被打了个措手不及,那这时候的南军为什么没发挥作用呢
史书上有这么几句话:
硃虚侯已杀产,帝命谒者持节劳硃虚侯。硃虚侯欲夺节信,谒者不肯,硃虚侯则从与载,因节信驰走,斩长乐卫尉吕更始
吕产死后,刘章和皇帝派出的近侍拿着节信斩杀了长乐卫尉吕更始,这说明南军在整个政变过程中完全不知情,没有发挥作用,直到最后时刻,掌握南军的卫尉吕更始才被斩杀,也更加印证了吕产的确是毫不知情
- 最后几个疑点的解释
如果吕氏没有叛乱情况属实,那最后的几个疑点也就迎刃而解了,朱虚侯刘章身边吕氏女报信一事根本就不存在,这只不过是刘氏为主动发起进攻而编造的理由,而灌婴之所以领军出征,是因为吕产知道齐王举兵叛乱后,他站在中央政府的角度去看待地方叛乱,自然不会想到其中的阴谋,于是下意识的派灌婴去平叛,灌婴才得以名正言顺的拿到兵权
总结
诸吕之乱的真相很可能是这样的,吕氏集团没有叛乱的打算,因为大量吕氏宗族担任高官,导致周勃等部分汉初功臣的个人利益受到了损害,于是他们在吕后去世以后先发制人,联合早就心怀不满的刘氏宗亲共同发动了一场政变
齐王先在山东起兵,吕产知道后分身乏术,这时原本亲吕的另一部分开国功臣,如樊哙等人均已去世,不得已,吕产只好让灌婴率军迎敌,灌婴拿到军权后,与齐王顿兵于外,以为长安呼应,长安的周勃等人设计夺取了吕禄掌管的北军军权,然后由朱虚侯刘章率兵进宫,在吕产毫无准备的情况下将其杀掉,控制住了皇帝,最后将吕氏族人一一搜捕,尽数斩杀
值得玩味的是,在这场政变中出了大力的齐王、朱虚侯两兄弟却没得到什么好处,反而由远在代地的刘恒摘了桃子,登基称帝,这就表明在政变结束后,周勃等开国功臣与齐王一系之间产生了裂隙,周勃不愿意实力强大的齐王一系登上帝位,一家独大,所以才挑中了毫无根基的刘恒
不过周勃也没能笑到最后,他亲手选中的刘恒在站稳脚跟后,反过来对自己展开了打击,诸吕之乱结束后一年,周勃废相,后又遭人诬告谋反,被文帝下狱,经太后求情后免死,回到封地终老,可以说,这场政变的主角都没有成为最后的赢家,反而是一个不起眼的配角笑到了最后,这可能就是历史的黑色幽默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