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过《鹿鼎记》的朋友们一定对康熙朝的明史案不陌生,双儿的东家,也就是庄少奶奶所在的庄家,因为吴之荣的告发,全家蒙冤受难,最后韦小宝在机缘巧合之下才为庄家报了仇,这不是金庸先生编造出来的冤案,在历史上确有其事,而且就发生在南浔,可以说,这是南浔历史上发生过最著名,也是规模最大的案子,那么这件案子的前因后果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早在明朝天启年间,有一位大臣名叫朱国桢,他虽身居高位,但为官清廉,被魏忠贤的阉党所不容,于是他辞官隐退,回到故乡南浔著书立说,著有《明史概》、《大政记》等书,朱国桢去世后没几年,明朝就灭亡了,清军入关,朱家逐渐败落,朱国桢的子孙为了糊口,就拿着朱国桢生前的手稿在南浔镇上四处找人变卖
此时的南浔镇上有一富户,那就是被人称为”庄氏九龙”的庄家,户主名为庄胤城,他有两个儿子,其中大儿子名为庄廷鑨,虽然颇有才气,但怎奈双目失明,一身才华施展不出来,心情自然郁闷,再加上弟弟庄廷钺已经考取功名,庄廷鑨想到自己的境遇,难免郁郁寡欢
庄廷鑨听闻有人在变卖明史手稿,他一下子想到一个可以建立功业的办法,那就是编纂史书,正所谓”左丘失明,厥有国语”,左丘明也是失明之人,因为写了一部《国语》而流芳百世,庄廷鑨自己虽然不像左丘明那么有才华,可以独立写出一部书,但是在手稿的基础上稍加增改,把别人的知识做成自己的,这种”冠名”的小事还是可以做到的,他的父亲庄胤城也是文人,对著书一事颇感兴趣,为了给大儿子找点事做,也为了增加庄家的声誉,庄胤城买下了朱国桢的手稿,还花费重金聘请了一些当地的读书人,一起来修订此书,这部书完成后,庄廷鑨将其命名为《明史辑略》,但是庄廷鑨没有等到这部书公开发行,他于顺治十二年因病去世,庄胤城在给儿子立的墓碑上刻下”才高班马”四个大字,以前代史学家班固、司马迁比喻儿子,可见庄胤城对儿子的重视之高,随后庄胤城就把儿子的这部”生前巨著”公开发行了
说实话,《明史辑略》的史学价值并不高,朱国桢在崇祯初年就去世了,所以他的手稿里并没有崇祯一朝,由于庄家是在朱国桢的手稿上修订的,为了与前文保持一致,在写崇祯朝和南明小朝廷的时候,行文用词没做更改,例如直呼努尔哈赤的名讳,使用明朝(包括南明)年号而不使用后金(清)年号,努尔哈赤的起兵不称为”龙兴”而称为”滋患”,把清军称为”贼”、”夷”等,这就犯了清朝的大忌,为后来明史案的爆发埋下了伏笔
《明史辑略》刊行后不久就出了事情,庄胤城为了提高书的知名度,把十八位江南名士的名字列在了修订名单之中,这些人里有的根本就不知道自己的名字被列入其中,陆圻、范骧、査继佐三人就是如此,他们丝毫不知道自己在不知不觉中就成了《明史辑略》的修订人,正好三人的朋友周亮工买到了一本《明史辑略》,这个周亮工是明朝的进士,降清后在福建省做布政使,很有敏感性,他读完《明史辑略》之后就发现了问题,立即通知査继佐等三人,让他们与《明史辑略》划清界限,査继佐等三人十分惊恐,联名向官府报告了此事,湖州府学教谕赵君宋在看过《明史辑略》以后,认为此书确有不敬大清之语,然后他就把结论报告给了浙江学道胡尚衡
这边的庄胤城也听说了这件事,他知道大事不妙,所幸家里有的是钱,于是他立即追回了已经刊行的《明史辑略》,把里面的犯忌之语修改了过来,然后再度刊行,他也怕官府追究此事,于是花费重金,贿赂了负责此案的官员,上至北京的礼部和都察院,下到浙江学道胡尚衡、湖州府学教谕赵君宋,把一应官员上下打点好之后,修订后的《明史辑略》仍然得以在市面上售卖
本来事情到这里就应该结束了,可是因为一个小人就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个人就是吴之荣,他本来是一个县官,因为贪污被革职查办,蹲了几年大狱,出狱后一贫如洗,他来到湖州四处敲诈勒索,人们也知道他行事狠辣,在湖州短短三年,就搞到了几万辆白银,这时候吴之荣又把目光锁定在了南浔,南浔镇里的庄家和朱家这两个富户,就成了他的下一个目标
吴之荣有个儿女亲家,也是个大贪官,名为李廷枢,李廷枢手上有一本修改前的《明史辑略》,两个人就合计拿这部书去敲诈庄家和朱家,朱家的户主名为朱佑明,他曾经买过一块旧匾,出自大书法家董其昌之手,上面写着”清美堂”三个大字,巧合的是,这块匾正是董其昌送给朱国桢的,清美堂就是朱国桢的书斋名,朱国桢在刊行书籍的时候,版心都雕有”清美堂”三字,所以庄家在刊行《明史辑略》的时候,版心自然也都有这三个字,朱佑明还把这块旧匾挂在了自家的大厅上,吴之荣就以此为要挟,希望朱佑明”出点血”,没想到朱佑明根本就没有理会吴之荣,那边的庄胤城打点好了湖州知府陈永命,也没有买吴之荣的帐,吴之荣碰了一鼻子灰,只好灰溜溜的走了
然而吴之荣并没有善罢甘休,他又把事情捅到了镇浙将军松魁那里,松魁是满人,对江南的知识分子很有成见,本来松魁想把事情直接奏报给朝廷,但是被手下的幕僚程维藩拦了下来,两个人向庄胤城透了点风,庄胤城就很识相地送来了不少金银,在收取完贿赂之后,松魁就不再过问此事了
庄胤城为了防止吴之荣再次惹事,于是联合官府,把吴之荣逐出了南浔镇,勒令他不许再踏入湖州地界,吴之荣临行前厚着脸皮去庄家和朱家又”努力”了一次,希望能捞点油水,结果被庄家的下人一通臭骂,接着就被官兵赶出了湖州
吴之荣恼羞成怒,为了报复两家富户,他把朱佑明的名字加在了《明史辑略》的修订人名单,一一指出里面的大不敬之语,然后把事情直接捅到了辅政大臣鳌拜那里,鳌拜有意打击江南汉族知识分子,于是派特使前往湖州,把和此案有关的人员全部逮捕了起来
此案牵连极广,镇浙将军松魁被撤职,幕僚程维藩被杀,湖州府学教谕赵君宋因”收藏逆书”被斩,原湖州知府罢官后自缢而死,尸体被肢解成36块,上任不到半月的新任知府谭希闵、推官李焕宁等人被处以绞刑,《明史辑略》的十八名修订人里,只有四人善终,陆圻、范骧、査继佐三人及三家老少176人下狱,经审讯后无罪释放,虽然受了一些皮肉之苦,但起码保全了性命,还有一人名为董二酉,明史案发前去世,他的尸体也被拖出来肢解成了36块,除了这四人,其余的十四个名义上的”修订人”全部被凌迟处死
被吴之荣蓄意报复的两个富户下场更惨,朱佑明本来已经花钱消灾,但是吴之荣不肯放过他,以”清美堂”匾额为证据,死死咬住朱佑明,声称他参与了《明史辑略》的雕版印刷工作,于是朱佑明被判凌迟,三子一侄被斩,其他家眷发配边疆,巨额家产被官府抄没,庄家的境遇也没好到哪去,庄胤城被押解进京,受尽折磨后死在狱中,尸体被剁成肉酱,已经当官的小儿子庄廷钺凌迟,十多个成年男子斩首,其他家眷和朱佑明的家眷一样,男子发配边疆,女子配给旗人为奴,下场十分悲惨,两家的一半财产被判给陆圻、范骧、査继佐三家,陆圻坚辞不受,后来出家为僧,范骧、査继佐两家恬不知耻地收下了巨额财产,其中査家的后人还把明史案写进了自己的小说里
不光是案件的直接参与者,凡是与《明史辑略》刻写、刊行、印刷,购买、收藏有关的人几乎全部下狱,株连者上千,为《明史辑略》作序的李令皙,和他的三个儿子被判斩首,甚至到李家拜年的客人也和李家家眷一起被逮捕起来,明史一案,株连700余家,上千人蒙冤获罪,这是清朝开国以来的第一起大规模的文字狱,可叹的是,这仅仅只是一个开头而已,当时的诗人方文写下了一首《南浔叹》:
南浔一村当一县,财货云屯商贾便。中间巨富者谁子,拥赀百万人所羡。百万金钱是祸胎,片时飞灭如浮埃。匹夫无罪怀璧罪,尽室诛夷亦可哀。
文人方孝标在自己的诗集中写道:
客从西湖来,必知西湖事。株连文字狱,杀戮无老稚。妇女裸且髠,连樯如鬼魅。
足可见明史案之惨烈景象
在明史案中,南浔镇,乃至整个江南的文人都保持了相当高的风骨,不少名士为了保全名节,杀身成仁,朱佑明的妻子本来已经逃脱,听到家人被处死的消息后又返回南浔,在押送犯人的队伍前拦路大骂,然后当场自尽,这些文人虽然蒙冤受屈,却没有向清政府摇尾乞怜,反而在狱中互相支持,身披枷锁之时还以诗文相赠,我们以其中的两首诗来作为本文的结尾,感受一下江南文人身上的浩然正气
一半春光缧绁过,唾壶敲缺待如何。莺声啼老听难到,柳絮飞残扑转多。晼晩斜阳连雉堞,
朦胧短梦绕岩阿。不堪往事成回首,总付钱塘东逝波。
绝命悲辞狱里成,衔须赴市气峥嵘。曾无富贵娱杨恽,偏有文章杀祢衡。白骨几人收远瘗,青编何日署空名。只应日夜钱塘水,怒作寒涛千载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