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到林黛玉,众所皆知的,她除了有“女神”这一光环,大观园的诗人这一实至名归的称号,才华横溢、仙气飘飘等评价之外,也不乏有批判林黛玉小气爱哭的评价。黛玉的小气,一部分原因来自于她的敏感脆弱性格特征,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矫情。
人都有缺点,正是黛玉的矫情,让她显得不完美,不完美才是对的,如果有谁是完美的,这叫别人可怎么活?
说到黛玉的矫情,最初并没真正意识到。只是当我发现自己不太喜欢林黛玉时,其中一个原因,正是因为看到了她矫情和脆弱的那个部分。
未读红楼时,看到有文章评论黛玉的“一年三百六十日,风刀霜剑严相逼”一句,说是贾府的下人难以对付,姑嫂关系、姐妹关系难于处理,黛玉在贾府的生活极为不易。当时只记住了这个观点。
等到读了红楼后,才不禁疑惑黛玉诗中的这种感受究竟从何而来。
虽说她客居贾府,但贾母待她着实不错,若说下人有欺主现象,黛玉所面临的形势,比起迎春的乳母胆大到公然偷首饰并捏造假账,简直不值一提。探春那么厉害,也难免在管家之时被吴新登家的使绊子,在抄家时被王善保家的掀衣服拉裙子。就连最厉害的王熙凤,也不能不算不怕底下婆子媳妇,甚至多次差点上了她们的当!所以说,黛玉所面临的问题,不只是她一人所面临的,李纨、凤姐、迎探惜都必定不同程度地经历过。只是黛玉因为寄居贾府的缘故,加上内心脆弱敏感,因此将问题放大化而已。
而姑嫂姐妹之间,从最为亮眼最有权威的二嫂子凤姐来看,她对黛玉的态度是十分欣赏怜惜的。甭管这位眼观四路耳听八方的人精嫂子是不是见风使舵,看在贾母的面子上对黛玉额外加以照顾,至少她对黛玉的态度比对迎春、探春、宝钗都要多几分热情和友好。她都能以吃茶为例公然打趣黛玉和宝玉,可见她是期盼着黛玉做贾府的媳妇的。反观凤姐对小姑子迎春的态度,并未加以额外照顾,否则迎春何至于如此懦弱,从未想过在困难时,向管家的亲嫂子求助?
再说贾府至高无上的权威人物贾母,自黛玉进府第一天起,她将黛玉的一切待遇提档升级,以最优待遇相待,迎探惜三个亲孙女倒且靠后。更令人欣慰感慨的是,无论是最为老实的迎春,还是年幼不知事的惜春,还是精明厉害的探春,三个女孩子对黛玉这位表姐妹占了她们在老祖母心中的位置,夺了老祖母的疼爱一事,都未有丝毫介怀或妒忌,大家还是跟无事人一般同黛玉做姐妹,并未有嫉妒或怨愤。姐妹之间,宽厚友爱至此,于黛玉而言,怎能不说是一件幸事呢?
最后,以黛玉侯府千金的出身和养尊处优的成长经历来看,其实这些女孩们的命运大体相仿。
黛玉是侯门千金,湘云亦是。迎探惜三位同样出身公府,只不过迎春、探春略微逊色,她们是庶出。宝钗皇商之家,富而不贵。从几个女孩子的出身对比,其实相差不大。
再说她们的成长经历。黛玉确实是寄居外祖家,但她尚且享受过父母之爱,又有外祖母百般疼爱,还有宝玉和她之间真挚的爱情。亲情和友情,她都拥有并感受过了。反观史湘云,虽说有嫡亲的叔叔婶婶照顾她,这点是强过黛玉,但却襁褓中父母双亡,打小就不知道父母长什么样子,从未感受过父母对她的关爱。探春虽说父母俱在,可庶母的为人给她带来极大的困扰和痛苦。迎春是从小就没了娘,活得像空气,毫无存在感,这是极为不幸的。惜春的悲惨则在于,兄嫂不问,被养在荣府。迎春和惜春虽有生父,但形同于无。宝钗也是自幼丧父,虽有母兄,却常为哥哥所连累,反过来还得照顾母亲。
综上,无论是从出身、成长经历及所处环境来看,黛玉都不是在贾府过得最差的那位。甚至从某些方面来看,她的生活都远比迎春、惜春滋润鲜活得多!被风刀霜剑严相逼的,当是迎春、惜春无疑!
从诗词的角度来看,我无法解释黛玉这句诗的感受从何而来。抛开文学作品不谈,大部分人的生活,剥开表面,看到内在,想来都有不得已处,矫情与否,在于你是否真把那些不痛快当成一回事。谁都有痛楚,不矫情的人,能消化掉,而脆弱的人,则会掉进痛处里,难以自拔。
作者: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