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不少《红楼梦》的读者不喜薛宝钗,细数原因,多半在于很多人认为薛宝钗虚伪冷漠、自私功利,令人不敢与之深交。宝钗这种做事目的性太强而为人处事又滴水不漏的个性,令不少读者望而却步,表示在现实生活中,只能与她这种人做泛泛之交。
钗黛之争,自《红楼梦》问世以来,几乎从未停息。拥黛者不喜宝钗,拥钗者不喜黛玉。如果以客观中正的立场来看,又有很多人在年少时喜欢黛玉,人到中年忽然觉得宝钗的价值观和处事哲学更适合生存,到了老年却又怀念起湘云的那片纯真烂漫。
只是,有多少人明明深爱着林黛玉,却又最终活成了薛宝钗。
人们喜欢黛玉,因为黛玉心无城府。她真实自然,既不矫揉造作,也不虚与委蛇,喜欢就是喜欢,不喜欢就是不喜欢,她既不掩饰,也不隐藏。姐妹们在一处说话时,府里赵、周二位姨娘来了。赵姨娘,那是人人厌恶的半主半仆的人。宝玉、宝钗等人见状,都忙起身让座。而正眼都不看赵、周二人的,只有黛玉和凤姐。黛玉就是这样,清高孤傲,从不在不喜欢的人身上花时间和精力去应付。
但黛玉并非孤傲到放肆无礼,她也保持着自己应有的涵养。赵姨娘去探春处,回来路过潇湘馆,顺道进来给送个黛玉人情,表示探望和关心。彼时宝玉也在,黛玉忙一边赔笑让座,说:“难得姨娘想着,怪冷的,亲身走来。”一边忙命丫头倒茶,顺便不忘使眼色给宝玉让他离开。
可知,黛玉并非完全不通人情世故,只是不屑于在不喜欢的人跟前花费心思而已。
同样是面对赵姨娘,人多时,黛玉不理会赵姨娘,自有宝钗宝玉等人招待她,赵姨娘并不会因她的无视而受到怠慢;与此同时,正因深知赵姨娘品性,即便知道她并非特意来看望自己,而是从探春处过来送的顺路人情而已,但当赵姨娘亲自到了她的住处时,她是主,赵姨娘是客,她若再正眼都不看赵姨娘,那就是无礼了。所以,黛玉拿出了应有的礼节,并暗示宝玉离开,为的是担心赵姨娘抓住什么把柄就造谣生事。
这就是黛玉,在遵从既定礼节的同时,也不违背自己的内心,而宝钗则不然。
宝钗待人的好,几乎是周到到了极致。
才进贾府不久,她就因“行为豁达、随分从时”,而比黛玉大得下人之心。
宝钗和黛玉,一位是姑太太家的小姐,一位是姨太太家的小姐,论理,黛玉与贾家的关系更亲,何况黛玉还比宝钗先进贾府。但宝钗却在做人方面立刻压倒黛玉——“便是那些小丫头们,亦多喜与宝钗去顽”。故此,黛玉“便有些悒郁不忿之意”,而宝钗却浑然不觉。
再看这一段,会觉得被曹雪芹瞒过。正所谓“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又有“真事隐”“假语存”,真真假假,虚虚实实,《红楼梦》里的人与事,的确令人难以捉摸。
在宝钗身上,许多事情真真假假扑朔迷离,令人费解。最难解的就是宝钗对金玉良缘一事的态度,原文曾说:
薛宝钗因往日母亲对王夫人等曾提过金锁是个和尚给的,等日后有玉的方可结为婚姻等话,所以总远着宝玉。昨日见元春所赐的东西独他与宝玉一样,心里越发没意思起来。幸亏宝玉被一个林黛玉缠绵住了,心心念念只挂着林黛玉,并不理论这事。
这段原文能否当真,是个问题。
倘若宝钗真因元春赏赐的那些东西,唯她的与宝玉的一样而感到“没意思”,又怎会将红麝香珠戴在手上呢?薛姨妈曾说过,宝丫头最不爱这些花儿粉儿的,一向不爱戴花擦粉全身没有富丽闲妆的宝姑娘,却把自觉“没意思”的红麝串戴上了,这岂不是很令人费解?
若是宝钗真的想要远着宝玉,又怎会在芒种节前一天夜里,去宝玉屋里坐那么久,惹得晴雯抱怨她是“有事没事,跑了来坐着,叫我们三更半夜的不得睡觉”?看晴雯的抱怨,可知宝钗应该不是一次两次跑来怡红院坐着了。
若是宝钗真的想要远着宝玉,又怎会熟知怡红院里各色人等,不仅听声音就能辨别出怡红院的三等丫头小红,甚至连小红的脾性都摸得清清楚楚,知道小红“素昔眼空心大”?反过来宝玉都不知小红是自己院里的人,更何况名姓品行了?宝钗的日常,该是花了多少心思在宝玉和他周围一干人等的身上?
若是宝钗真的想要远着宝玉,又怎会知道怡红院的老叶妈是宝玉的得力小厮茗烟的娘,甚至老叶妈和宝钗的贴身丫头莺儿的娘极好,莺儿还认了叶妈做干娘,两家和厚的很?这莫不是因薛家私下笃定认为宝玉和宝钗终将成婚,所以提前为自家的丫头和宝玉的小厮牵线,先认个干娘?或者,这仅仅只是巧合而已?
若是宝钗真的想要远着宝玉,又怎会在宝玉夏日午睡时,坐在他身边忘神地绣肚兜?
宝钗所言所行,看似周旋在贾府上上下下,或替人解围,或笼络人心,实则不乏有“布局”的嫌疑,至少怡红院里大大小小的事,她不难掌握。平日里,她留心观察怡红院丫头婆子们行事,即便宝玉出了门,有茗烟跟着,在外头有什么事,也不难通过莺儿从茗烟口中套出话来。
而这一切,究竟是为何?果真与金玉良缘毫无干系吗?恐怕难说。
黛玉是爱宝玉的,她也愁自己的终身大事,但她既无父母,也无兄长,只有一位年迈的外祖母。她是否追求自己的爱情有个最终的结局,这恐怕难说。
她爱是爱宝玉的,但往姻缘方面想的话,不但自己难为情,也更不能对此宣之于口。她是不太敢盼望有那么个结局的。
所以,才有了在元宵家宴上,在大庭广众之前,给宝玉喂酒那一件事。
做就做了,她不怕什么。当着贾母、薛姨妈、李婶以及太太们的面,还有姐妹们看着,底下媳妇丫头们也都瞧着。这就是黛玉,要做什么事,就都摆在明面上。
宝钗则不然。又要戴上元春赏赐的红麝串,又要“见元春所赐的东西独他与宝玉一样,心里越发没意思起来”,还要觉得“幸亏宝玉被一个林黛玉缠绵住了,心心念念只挂着林黛玉,并不理论这事”。可是私底下,她还没少出入怡红院。
但从最终金玉良缘成为了事实,可以验证宝钗才是取得了世俗意义的成功的那个人,因为,从某种程度来说,她达到了自己的目的。
而黛玉却最终含恨而逝。
黛玉的个性,决定了她很难在这个世界里活下去。很多人内心深爱着林黛玉,但为了生存,面对现实,最终选择了妥协,也就活成了薛宝钗。
作者:向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