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从未去过岳阳楼的范仲淹,凭什么能把《岳阳楼记》写得千古传颂?

从未去过岳阳楼的范仲淹,凭什么能把《岳阳楼记》写得千古传颂?

“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每次读到这句千古佳句时,都会瞬间想起范仲淹的岳阳楼记。

范仲淹不仅仅是北宋时期的著名文学家,也是北宋时期著名的政治家。范仲淹身世坎坷,从小就没有了父亲,跟随母亲改嫁,寄人篱下。一心只读圣贤书,从小就酷爱学习的他在几经辗转之后,终于考取了进士,范仲淹的才华并不仅仅只在文学身上。

从未去过岳阳楼的范仲淹,凭什么能把《岳阳楼记》写得千古传颂?

在生活上,范仲淹也是一个极其优秀的人,宋朝的大环境之下,文臣诸多,俸禄极高,有的人被利益冲昏了头脑,每天只知享乐,却不理朝政,不处理自己的事务,可是范仲淹在宋朝时期贵为副丞相。

但他却没有因为自己的职位和俸禄之高,而忘记自己该做的事情。反而他生活简朴,他把更多的钱用来帮助需要的人,自己的下属遇到困难,他会毫不犹豫地拿出自己的钱财去帮助人家,路边看到乞丐,他会毫不犹豫地去给他买一份吃的,去给他一份温暖。

当别人在夜夜笙歌时,范仲淹却在庭院中苦读贤书,来提高自己的文学修养。熟知历史的人都知道,范仲淹写出的岳阳楼记是个千古名篇,可是在历史上,范仲淹并没有去过岳阳楼,那他是如何写出这一部岳阳楼记的呢?

其实在《岳阳楼记》的开头,范仲淹就向我们交代了,“庆历四年春,滕子京谪守巴陵郡,越明年,政通人和,百废俱兴,乃修重阳楼,曾其旧制,刻唐贤今人诗赋于其上,属予作文以记之”。

从未去过岳阳楼的范仲淹,凭什么能把《岳阳楼记》写得千古传颂?

在岳阳楼记的开头,范仲淹就向我们交代了他写这篇文章的目的。是由于范仲淹的好朋友滕子京被降职贬到了巴陵郡做太守。在滕子京的领导之下,人民安居乐业,百废待兴,就重修建了岳阳楼。

唐代名家的大名家的诗作都刻在其上,拜托我来写一篇文章,记住这件事情。这个岳阳楼记是滕子京拜托他的好友范仲淹为纪念这个岳阳修建而写的一篇文章。可是作为一个从来没有去过岳阳楼的人,他是怎么在文章中描绘出这片景象的呢?

范仲淹从小在苏州讲长大。苏州旁边有着著名的太湖。范仲淹没有去过岳阳楼,却能写出岳阳楼波澜壮阔的景象,也与他小时候所居住的环境有关。他从小就领略了太湖的波澜壮阔。对于太湖的景色有着完美的理解与印象。

他结合岳阳楼所处的洞庭湖,虽然没有去过,但是两湖之间必有一定的相通之处,范仲淹利用自己精妙的文学才华与小时候留下来的印象。完美地概括出了洞庭湖的美色,也衬托了岳阳楼的美景。

而岳阳楼记里面除了对岳阳楼雄伟景色的赞美之外,还有许多范仲淹自己内心的情感,不以物喜,不以己悲,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不因为外物的好坏,自己的得失而或喜或悲,在朝廷做官时就替百姓担忧,在江湖上不做官的时候,就为国君担忧。

这不正是范仲淹为官为民的真实写照吗?范仲淹一生起起落落,坎坎坷坷,但他从来没有放弃为国家为人民做贡献。在他年老时期,还去驻守边塞,为国家抵抗外敌的侵略做出自己的一份力量,“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正是范仲淹的处世为官风格。

​这也正是范仲淹即使不在岳阳楼,也能凭借自己的才华做出这篇《岳阳楼记》,成为千古名篇。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406171.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