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散文 / 杨海蒂:从文天祥到彭湃

杨海蒂:从文天祥到彭湃

海陆丰,曾惊天动地:农运风起云涌,农潮风雷激荡,农民翻江倒海,农军铁流千里;海陆丰,曾开天辟地:勇开土地革命的先例,拉开中国苏维埃运动的序幕,首开以农村包围城市夺取政权的先河,实开中国伟大革命的新纪元。《奔向海陆丰》,徐向前元帅雄文,全国语文教材,激励过整整几代人;《奔向海陆丰》,海陆丰的光辉名片,管窥历史的一扇窗口,召唤着多少人奔向海陆丰。

此刻,我正奔向海陆丰,奔向中国革命的策源地,奔向驰名中外的红色圣地,奔向“东方红城,彭湃故里”海丰。

海丰,取意于“临海物丰”。这个闻名于世的“小莫斯科”,这个毗邻港澳的革命老区,扑面而来的,是浓厚的红色文化气息。红色殿堂红宫红场,震撼视觉和心灵。红宫原为明代学宫,现保存有棂星门、拱桥泮池、前殿、大成殿、五代祠、两厢配殿,一九二七年,在此召开海丰工农兵代表大会,成立中国首个苏维埃政府,通过了八项政治纲领……因会场外墙刷以红色,场内用红布盖壁裹柱,学宫改称红宫。红宫东侧的红场,全世界两座红场之一,是由彭湃策划兴建的仿俄罗斯建筑的广场,大门由彭湃设计并题字,红二师、红四师与海丰工农革命军在此胜利会师;红场现保存有红台、平民医院、彭湃铜像、题词碑廊、会师纪念亭等。别具一格的红街,与红宫红场相互辉映,组成光彩夺目的红色风景。

拨开历史烟云,回溯历史长河,千年古邑海丰,广东“红都”海丰,既是“莲花佛国”,也是南宋丞相文天祥蒙难之地。

南宋末年,二十万元军大肆进犯南宋,飞扬的铁蹄和喋血的宝剑,把往日耀武扬威的南宋君臣,吓得魂飞魄散,逃跑的逃跑投降的投降,丑态百出颜面尽失。当然,南宋虽腐朽,朝中也不全是懦夫孱头,文天祥散尽家财集为军资,率兵抗元扶宋,终因势孤力单,一路败退海丰。他率部为海丰凿通东、西溪,使水路交通大为便捷,促进了海丰商贸的发展。不幸的是,文家军在海丰城北五坡岭开饭时,突然被元军包围,文天祥自杀未成被执,南宋走向不归路。

《海丰县志》记载的第一个人物,就是伟大的民族英雄文天祥。

元军久闻文丞相英才威名,许以高官厚禄极力劝降,他们知道,抗元精神领袖一旦屈服,南宋就会失去脊梁骨。文天祥大义凛然,宁死不屈。上谕将他押返京师,一路“江水为笼海做樊”,囚船过零丁洋海域,千古绝唱《过零丁洋》诞生,“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情怀何等壮阔,文气何等雄伟;多少仁人志士,以之自励舍生取义!对灭宋元帅张弘范的质问“予国已亡矣杀身以忠谁”,文天祥以“烈士死如归”“商亡正采薇”作答,张为之动容。人格伟岸的英雄,连对手也会发自内心敬仰。张弘范称文天祥为“忠义至性的男儿”,特地派人护送。途中,文天祥绝食八日,“闭篷绝粒始南州”,但敌人不让他死,赤胆忠心的他,又写下《过平原作》,歌颂颜真卿兄弟威武不屈秉忠殉难。解至元大都,元世祖忽必烈亲自劝降,许以中书宰相,文天祥不为所动。元丞相孛罗咆哮:“你要死,偏不让你死,就是要监禁你!”狱卒给他戴上木枷,关进土牢施以酷刑,狱中三年,他受尽折磨。在污浊腐臭的牢房中,他写下《正气歌》,诗中历数史册上十二位忠臣义士的壮烈之举,以“时穷节乃见”阐明先贤情操,民族气节壮吞山河,浩然正气直贯长虹。威逼利诱皆失效,元世祖失去了耐心。文天祥“过市,意气扬扬自若,观者如堵。临刑,从容谓吏曰:‘吾事毕矣。’问市人孰为南北,南面再拜就死。”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浩气还太虚,丹心耀古今。祖国大江南北,多处建有纪念文天祥的祠堂、牌坊、公园、纪念馆,其中,以海丰的表忠祠方饭亭最为著名——“半壁江山终此亭”。

明初,海丰知县、惠州守备在五坡岭上,先后为文天祥建表忠祠、忠义牌坊、方饭亭。大亭庇盖小亭的方饭亭内,矗立着一块石碑,上刻文天祥画像,画像由惠州知府从文天祥家乡庐陵取来,勒像于石。碑像上方,题刻文天祥“衣带铭”绝笔:“孔曰成仁,孟曰取义,唯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小亭两侧的亭柱上,镌有明代潮州状元林大钦所撰对联:“热血腔中祗有宋,孤忠岭外更何人。”亭前台阶当中,横置碑刻“一饭千秋”,两旁竖立着历代重修石碑。近年,海丰以方饭亭为中心,修建了文天祥公园。

一饭千秋,英名万古。

方饭亭是海丰的精神地标,是海丰人民的精神源头。文天祥的浩然之气,滋养着海丰英才辈出。辛亥革命元勋陈炯明、民主革命家马育航,曾召集海丰进步青年,在方饭亭前结盟“正气社”;被誉为“海丰三杰”的马思聪、钟敬文、杨成志,以及战地文学开拓者丘东平,都曾在方饭亭前宣誓。“外来人”也一样。明朝爱国将领俞大猷,在海丰奋勇抗击倭寇时,前来方饭亭祭拜忠魂以激励军民,取得“海丰大捷”,一举扭转乾坤;传世之作《牧童短笛》《天涯歌女》、红色经典《游击队之歌》的作者贺绿汀,奔向海陆丰,拜谒方饭亭,在海丰创作出中国第一首革命战歌《暴动歌》,成为深受爱戴的人民音乐家。

文天祥,这个充满道德光辉的爱国英雄,对中国农民运动杰出领袖、中共早期领导人彭湃的影响,更是巨大而深远。

天资聪颖的彭湃,上小学时最爱听老师讲文天祥、林则徐等人的故事,考入海陆丰最高学府海丰中学后,在辛亥革命影响下,成为“好读时事、富有朝气的青年”。小小年纪的他,为保卫方饭亭,表现出非凡的胆魄。当地土豪劣绅为了吹捧海丰驻军统领,想以方饭亭为其立生祠,并让其石像与文天祥石像并列供祀。这是对文天祥的莫大侮辱。彭湃带领同学贴墙报历数统领罪行,毁坏统领石像,遭到殴打镇压,但迫使对方最终放弃,统领还被革职查办。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为了寻求真理,实现祖国富强,彭湃东渡日本,考入早稻田大学政治经济科。他曾对友人说:我选定此类专业,为的是将来研究我国政治经济,秉志改革。深受苏联十月革命影响的他,参加学校激进组织,发动成立爱国“赤心社”。

学成归国,李大钊要他留在北京教美术,他执意要回到家乡。出任海丰教育局长后,他率领海城全体学生,前往五坡岭植树,表达对文天祥的崇高敬意。

他锐意整顿教育,刷新人事,令全县学校面貌焕然一新 。他创建报馆,创办《新海丰》《赤心周刊》和《岭东日日新闻》报,为农民运动奠定思想基础。他写文著书,改良戏剧,创作歌谣,宣传革命真理。他绘画技术精湛,书法翰逸神飞,中国第一面农会会旗是他设计的。他深明弘扬民族文化的意义,成立海丰白话剧团、红色梨园工会,还登台出演爱国戏剧《山河泪》。他为海城的街道命名马克思路、列宁路,看到街上没有标语,批评“没有一点艺术”。他演说时,洪亮的声音、生动的语言、革命的热情、必胜的信心,吸引着四方乡邻,感染着男女老少。

这是一个激情澎湃的人,一个才华横溢的人,一个有雄才伟略政治智慧的人。

彭湃怀着朴素的信念:革命,让穷人过上好日子。他脱下西装革履,换上草鞋布衣,与农民同甘共苦。他讲究斗争策略,从农民实际利益出发,从发展生产改善生活着手,慢慢引导农民运动从经济斗争到政治斗争。他当众烧毁自家全部田契铺约,把土地分给农民,这一旷古未有的行动,点燃了农民运动的烽火,革命浪潮席卷整个海陆丰,革命火种向广袤大地燎原。

激情可以煽动起行动,行动可以激发起才情。

彭湃起草《广东农会章程》,开办农民运动讲习所。他撰写的《海丰农民运动》,是第一部关于农民运动的专著,由周恩来题写书名,被毛泽东用作教材。他领导建立起全国最早的养老院、平民医院、童子团、农民自卫军、妇女解放协会,组织颁布全国第一部土地法、兵役法、银行发行条例、保护妇孺权益议案……

“古之立大事者,不惟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彭湃以坚韧不拔的革命意志,带领海陆丰人民,举行三次武装起义,通过艰苦卓绝的斗争,在火与血的洗礼中,创办起全国第一个总农会,建立起中国第一个苏维埃政权,为中国工农革命树立起一面旗帜,为革命胜利开辟了前进道路,为新中国诞生建立起不可磨灭的功勋,在中国革命史上谱写下壮丽篇章。

中国古人这样定义伟人:定乾坤,净社稷,指航程,明方向。恩格斯说伟人的特征是,“他们几乎全都处在时代运动中,在实际斗争中生活着和活动着,有人用舌和笔,有人用武器,有些人则两者并用。”彭湃正是“两者并用”的伟人。

当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相继失败,在革命陷入低潮的危急关头,两支起义军余部,都选择“奔向海陆丰”。海陆丰,有第一块革命根据地;海陆丰,是革命的希望所在。在海丰朝面山,彭湃、周恩来等领导的南昌起义军,改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二师,成为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的第一支正规军、中国革命的生力军。

周恩来是第二度来到海陆丰,这一次,他与叶挺、贺龙、刘伯承、聂荣臻、林伯渠、李立三、陶铸、徐特立、郭沫若等,在海陆丰人民舍命保护下,安全转移到香港。广东国民革命军第一次东征到海丰时,黄埔军校校长蒋介石、政治部主任周恩来,以及苏联军事顾问鲍罗廷、加伦,都曾住在彭湃家里。

彭湃故居始建于清末,是一幢风格独特的白色楼房,屋前肃立着高大的菩提树,海丰母亲河龙津河,从庭前蜿蜒流淌。在日本留学时,彭湃凭记忆绘就巨幅布画《龙津夜景》,寄托思乡之情。彭湃卧室里,挂着“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楹联。他的“得趣书室”,成为中国农民运动发源地、中共海陆丰地委办公场所,《赤心周刊》在此出版,中国第一个农会在此成立。在彭湃感召下,还有六人走出这栋仿西式楼房,投身革命,惨烈牺牲,他们是彭湃的亲人和爱人。

一个家有良田万顷的富家公子,却成为毁家纾难出生入死的革命领袖,被毛泽东誉为“农民运动大王”,为什么?伟大的国际主义战士白求恩,在加拿大过着钟鸣鼎食的贵族生活,却“不远万里来到中国,把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当作他自己的事业”,为什么?

因为,他们是高尚的人、纯粹的人、有道德的人,他们胸怀广大可纳乾坤,他们视信仰理想高于一切。哲学家把人的生活分作三个层次:物质、精神、灵魂,“人各有志,岂以利禄易之”,荣华富贵的利益原则,并非于人人适用;玩世不恭的犬儒主义,被有志之士鄙夷。心灵的超拔,信仰的崇高,理想的庄严,精神的明亮,道德的高尚,信念的坚定……使得灵魂高贵者,不走庸常之路,而追求绝顶的精神境界。所以,每到历史的节点,总会有人不计世俗得失,“国而忘家,公而忘私”;有他们的存在,国家才有前途,因他们的奉献,民族才有希望。

因叛徒出卖,彭湃在上海被捕入狱,敌人灭绝人性,他昏死过九次,仍坚贞不屈。遇难当天,他给党中央写绝笔信,唱着《国际歌》英勇就义,英年三十三岁。金星陨落,天地失色,万民同悲。

毛泽东、瞿秋白、张闻天、周恩来等深情撰文,深切缅怀中国革命先驱彭湃,中共中央发表《告人民书》,称彭湃为“广大群众最爱护的领袖”并呐喊“谁不知广东有彭湃!”为纪念彭湃烈士,一九三三年,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会议决议,在福建宁化县中央苏区增设彭湃县。

先驱的意义,不在于坦途通道上的万众共识,而在于丛林荆棘中的孤奋勇往。先驱是星辰,是灯塔,是火炬,引领人们在黑暗中前行。

从文天祥澎湃,从方饭亭到海陆丰,英烈逝去,浩气长存;精神不灭,薪火相传。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40214.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