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叶永青说过,“大理还有意思的话,就因为她还是一个乡村”。
更准确地说,是活着的乡村。不同于被城市化抛弃的乡村,她的砖墙不颓废,门窗不歪斜,既有耄耋老汉,也有兴致勃勃的青年人。
既延续着古老的田园生活,耕作捕鱼,又有来自世界的艺术家、手艺人、音乐人……
大理还是从前的田园,但生活却比从前好了很多。
她是桃花源,也是朝暮人间。这样的大理,在中国没有第二个。
大理白族人最会生活。沿着洱海公路出发,远远望去,最抢镜是稻田中的人家,大面积的白色房子,就像珍珠点缀在青翠的田野。
但那种白不是徽州的水墨,而是粉墙画壁。边角以灰色勾缝,门楼雕有花鸟、山水、书法。因为在大理人心中,房屋除了讲究整洁,更要有干净中的优雅。
走进院子去,还有一堵墙,叫“照壁”,每日太阳升起,朝阳就会打落在墙上。屋里的人便知道,又到了日出而作时分,那响当当的早市也开始了。
不同于城市菜品千篇一律的市场,在大理有高山,有平坝,有溪水,有湖河,不同地形条件下蔬菜水果不一样,不同地方的早市,时蔬自然就大不同。
一个山村的早市,往往是山货。山里人清晨背着筐,踩着露水,春天摘野菜,雨季挖菌子,见手青、鸡枞、松茸……时间一到,便挪到早市去卖。
花树果树较多的地方,花菜最是突出,春夏季有茉莉花,水性杨花,杜鹃花,金雀花,石榴花。当地人最喜欢集齐这五种花,炒一盘“五朵金花”菜。
早市集齐了当地的当季的食材,同时也是当地生活的缩影。酒足饭饱的午后,人们便聚村口的老树下,若无旁人地唱唱歌,说说笑。
这样的日子,就像老舍说:“看不出怎样的富庶,但是在晴和的阳光下,大家从从容容地作着事情,使人感到安全静美。”
大理的魅力不在于建筑有多富丽,物产有多丰富,而是让你能感受到乡村的生活,可以如此美好。
推荐在大理的几个古村落,时光在这里,就是特别美好。
周城村,距大理古城25公里,有“中华白族第一村”、“白族活化石”之称,是全国最大的白族自然村,座落于大理市北部,西靠苍山云弄峰,东临洱海。周城村里房屋建筑多为“三房一照壁”,“四合五天井”封闭式。扎染制品是当地的传统工艺,有丰富多彩的民族节日,其中最著名为“三月街”。被形象的喻为“一街赶千年,千年赶一街”。
城北村,隶属于沙村行政村,沙村和深江村落沿着洱海,城北居于喜洲古镇的北边,同时与沙村和深江临近。环海路绕过沙村与深江,把村子环抱在内。从214国道 可以直接进入村落,同时作为环海路的海西田园村落。村子自然风光美丽,城北有大量特色的白族特色古建筑,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庆洞村,主要景点有圣源寺位于大理喜洲镇庆洞村西面,是规模较大的佛教建筑群,始建于隋朝末年,后经多次重修。距今已有一千三百多年的历史,过去有殿、阁、庵、堂,由于建筑的宏观,历代都有维修,但因水患,现在仅存神都,圣源寺、观音堂三所。寺院坐西向东,有浓厚的白族建筑风格,与门相连的照壁檐下,有丰富多彩的艺术装饰,和门楼浑然成为一体。
桃源村,美丽的洱海边,淳朴善良的白族人家聚居地。 紧贴着洱海的安谧村落,找到辆车子都很难。沿着洱海边散步,特别宁静的白族村落,如同白色墙壁上,不时见到,书写着“苍洱明秀”、“世外桃源”。 旅行,应该行走,更多应该驻足,感受假期与缓慢的时光。于是,洱海边,鲜花侧,揽一把布椅,面朝向海子,舒适阳光中,几本杂志,一杯清茶,时间停滞。只见,高原湖泊的风特别清新、云特别奇幻、天特别澄蓝。
凤阳邑村(自然村),隶属于大理市下关镇刘官厂行政村,坐落于苍山佛顶峰下、大凤公路西侧,南与南诏德化碑、太和城遗址相连,北与大锦盘相连,茶马古道从村心穿插而过。凤阳邑村海拔1880米,年平均气温15.7℃。凤阳邑村有圣母箐、法真寺、自然梨花园、福安园林景观、清溪生态园等旅游景点景区和茶马古道遗址等名胜古迹。
龙下登村,是洱海西岸一个自然村,也是是洱海东岸古渡村,和洱海东岸的天镜阁隔海相望,是白族的传统聚居地。龙下登村除了有迷人的高原湖泊景观和高原田园风光外,还颇具地域和民族色彩。现存有和天镜阁隔海相望的龙龛古渡,建于明末清初、鸡足山七十二庵之一的海晏庵,充分体现了古村落的深厚底蕴,同时传说众多、民俗独特。
古村记编辑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