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首经典的听雨的宋词,词人于垂垂老矣之时,于僧庐下独自听雨到天明,经历过国破家亡,人生的聚散离合,再回忆起人生的少年、中年及至现在老年三个阶段,不禁感慨万千,作下此词
虞美人·听雨
宋·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译文:年少的时候,歌楼上听雨,红烛盏盏,昏暗的灯光下罗帐轻盈。人到中年,在异国他乡的小船上,看蒙蒙细雨,茫茫江面,水天一线,西风中,一只失群的孤雁阵阵哀鸣。
而今人至暮年,两鬓斑白,独在僧庐下听细雨点点。想到人世的悲欢离合,似乎总是那样的无情,既然如此,又何必感慨呢?就任随那窗外的雨,在阶前点点滴滴直到天明。
词人以听雨为媒,抒写了人生的三个阶段。少年是人生中最难忘的日子,美好而永恒,歌楼上听雨,烛光摇曳,罗帐轻盈,好不浪漫,“歌楼”、“红烛”、“罗帐”等绮艳意象交织出现,传达出春风骀荡的欢乐情怀。但这“少年不识愁滋味”的青春时光全是美好而短暂的,也正是以这样一个欢快的青春图,反衬后面的处境的凄凉。
壮年在他乡客船上听雨,看茫茫江面,水天一色,西风中还有一只孤雁在哀鸣,想来词人此时正流落异乡。“客舟”及其四周点缀的“江阔”、“云低”、“断雁”、“西风”等衰瑟意象,映现出风雨飘摇中颠沛流离的坎坷遭际和悲凉心境。
而此刻人至暮年,两鬓已白发苍苍,国破家亡,江山易主,而词人忠于旧主始终不愿仕元,便只能过着凄苦的生活,一个人寄人篱下在僧庐中,听雨声点点,回忆起人生悲欢离合的经历,只有任雨滴点点滴到天明,看似心如止水,却又欲说还休。面对国家衰亡,却帮不了什么,一句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可见词人内心的愁苦却又无可奈何的心境。
整首词线条清晰,以听雨为起点,简略回忆人生的三个不同时期,从少年时的无忧到壮年的漂泊到如今的凄凉处境,蒋捷的一生是在战乱年代中颠沛流离、饱经忧患的一生。这首词正是他的忧患余生的自述。读此词感受到凄美意境的同时,也为词人那深深的家国情怀而感动。同时也感慨如今的我们有幸生在和平年代,生活安定,国富民强,和词人比起来又是何等幸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