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有一句话叫:“一叶障目不见南山”,这个世界有它自己的面目,在任何时候都呈现着原原本本的状态,但是世人面对这个世界的时候,却被情欲意识遮住了眼睛,而看不清事物的真相。
《菜根谭》有一句话叫:岁月本长,而忙者自促;天地本宽,而鄙者自隘;风花雪月本闲,而扰攘者自冗。
意思就是说:岁月本来很漫长,但是忙碌的人却把自己搞得很紧张;世界本来很宽广,但是短浅的人却把自己弄得很狭隘;风花雪月本来是自然的,但是庸碌的人却把自己想的太复杂。
世界呈现出本来的状态,但是世人看见的却总是一片虚妄,就是因为我们总是带着情绪意识去看待问题。
世间最好的状态以及最深奥的智慧,并不是多么复杂的构思或者娇柔操作的思想,而是能够以最平静淡然的心去还原事物的本真状态。
不以盲心度人,不以盲目观事,在还原了事物本身的状态时,自然能够让事物往更好的方向去发展。
在嘉禾三年时,孙权北征,命令陆逊和诸葛瑾攻打襄阳,陆逊这个时候就派了一个小兵叫韩扁,专程带着表章向孙权奏报,谁知在途中被敌军擒获。
诸葛瑾听说这件事情之后,担心这个小兵泄露军情,就写信给陆逊,对他说:“我们的送信人已经被抓住,我军的虚实也被敌军知道,现在汉水快要干枯了,我们应该迅速退兵。”
陆逊听了之后没有把这件事情放心上,继续和平常一样下棋、种菜、射箭,诸葛瑾看陆逊没有回答,于是亲自来见陆逊。
陆逊对诸葛瑾说:“既然敌人已经知道吴王班师了,再也没有其他的顾虑就会专心对付我们,又加上他们占据险要地段,而我们因为这件事情军心都开始动摇了,越是这个时候越要保持镇定,才可以稳定军心,然后采取缓慢退出的决策,如果我们现在急于退兵,反而会让敌人觉得我们害怕而加快攻击速度,那么我们就没有任何挽回的余地了。”
于是,陆逊又和诸葛瑾商量退兵大计,让诸葛瑾监督战船,而陆逊则负责率领全部的兵马往襄阳方向推进,敌军本来有一些惧怕陆逊,就立刻退兵返回襄阳,而此时诸葛瑾又和陆逊慢慢整顿队伍,表面上虚张声势,而暗地里则保卫全军安然退兵。
二、
越是突发事件出现之时,越是不能慌张,有这样一句话说的很好:“一个人在痛苦的状态下做出的所有决定,往往都是错的”,正是因为此时被情绪冲昏了头脑,所以在不理性的状态做的决定,必然也不能符合实际状况。
正所谓说:君子宜净拭冷眼,慎勿轻动刚肠!君子处世以冷静态度处之,切勿感情用事表现出妄动刚直的个性。
《道德经》之中说: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圣人终日行,不离辎重。虽有荣观,燕处超然。奈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本,躁则失君。
稳重是轻率的控制者,静定是躁动的制服者,君子行事从不轻举妄动,即便身处豪华的楼台亭榭,依然安静闲处,超然脱俗。为什么拥有万辆兵车的大国君主,能轻视自己而重治天下呢?因为轻浮就会失去自身,躁动就会失去君位。
对于人生来说,不要以问题表象去定论本质,就好像人生坏的事情一样,背后或许会有好的机缘,而此时别人需要用睿智冷静的方式去处理,才能因祸生福,如果在任何情况下都以情绪代替了理智,那么只会在错误的路上越走越远。
王羲之年幼时,大将军王敦非常宠爱他,经常把他放在自己帐中睡觉,有一次王敦偷偷和钱凤商量谋反的事情,忘记王羲之在自己帐中睡觉。
王羲之醒来的时候听到他们谈话的内容,知道这两个人会杀自己灭口,于是把口水弄得一头一脸都是,假装熟睡的样子。
王敦聊天聊到一半才想起来王羲之在自己帐中,本来想要杀了王羲之灭口,等掀开帐子之后,看到王羲之口水流的到处都是,便放下了杀心,而王羲之也因此保住性命。
有诗曰:“静若止水之心镜,脱俗超凡矣。安禅何必须山水?灭却心头火自凉”。
生活就是一个修炼场,智者才懂得以清静待之。
将人生当做修炼场,遇事泰然处之,无论得意还是失意,不要带着情绪去看待问题,才能避免使事物变得更加嘈杂,这不仅是修身养性之道,也是人生谋事的真正智慧。
作者|国学书舍
品读国学智慧,感受古人文化,体悟不一样的世界,看见不一样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