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顾无
【引觞漫谈】
下雨声能给人一种很安静的感觉,我一直也特别喜欢下雨的感觉。
特别是在家里的时候,听到外面下雨,或者淅淅沥沥,或者哗啦哗啦,隔着一扇窗子看着世界被埋在雨中,更让我觉得极致的安静,而且美。
读书,写字,做些安静的事情,或者干脆脱鞋,上床,睡一个美美的,无人打扰的觉,听着雨声,心中的杂念也纷纷如尘土一般,被雨点压下去,顺着雨水流入下水道,流出身心。
记得高中的时候,有一次全班去隔壁校区听讲座,来回做的是大巴。听完讲座回去的路上已经天黑了,外边慢慢的有了雨声,越下越大。我旁边是一个关系很好的女生,她突然凑过来问我:“你知道下雨天最适合干什么吗?”
我告诉她:“睡觉。”
她说不是,是思念情人。然后就两眼盯着窗外,再也没理我。
关于夜雨,还有一个故事。北方的雨有时候来得很急,明明刚才还是万里无云,突然天就暗了,突然大风就起,地上的叶子汇聚成旋风,路上的行人惊慌不已。自然而然的,大雨就瓢泼而下,我正和发小在去网吧的路上,这时候也接到了无数关心的电话,“没淋着吧,没淋着吧?”
发小这时候说了一句话我印象还挺深刻的,“在家不行善,出门大雨灌”。古代的人们劝人行善,用的理由也是这么的朴素,而且善良。
【临其诗境】
古代人经历的夜雨,比我们现代的说法更要浪漫许多。因为古代的生活干净且单纯,变化莫测的天象,承载着他们许多的浪漫。
唐代有李商隐的“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从此我们知道了有一个地方叫做巴山,有一个叫做李商隐的诗人曾经困在那边,与一位对自己很重要的人长久的分离着。
宋代有辛弃疾的“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一代民族英雄,面对着夜晚天空即将降下的雨,是那样的从容不迫,气度非凡,转角遇到曾经的茅舍,又是多么的惊喜和动容。
今天来看一场下给白居易的夜雨。白居易著名的诗里有夜雪,“晚来天欲雪,能饮一杯无?”在键盘上敲下这些伟大文人的作品时,内心其实有些感动,为他们的才华横溢感动,也为中华汉字之美感动。我写字一直用的楷体,看着舒服,更是觉得与古代人多了一丝连接。
来看这首诗吧。
【经典原文】
微雨夜行
唐代:白居易
漠漠秋云起,稍稍夜寒生。
但觉衣裳湿,无点亦无声。
【条分缕析】
诗歌其实很简单。
第一句,远看遥远的天边,秋天的云彩渐渐升起,随着太阳没入海中,光华万千的晚霞变作暗淡苍黄的秋云,就挂在天边,作为古代秋天的基调。秋天的基调本来是月亮的,可是要下雨,自然是没有月亮的了。
太阳下去,人世间的光和热就只能靠着白天大地积攒下的余温了。可这余温被夜风侵蚀,也持续不了很久,于是温度很快的凉下去,白居易走在路上,肌肤察觉到外界的变化,丝丝寒意渗入,催促着行人脚步。
这时候,雨来了,没有什么盛大的登场,悄悄而来,润泽万物。
在路上继续走着,慢慢觉得自己衣服湿了,才知道原来是在下雨的,天空中没有雨点的痕迹,空气里也没有响起破空的声音。
“润物细无声”,正是如出一辙的形容。好的诗人,总能看到常人看不到的景象,捕捉细微处的诗意,从而也感知自然的美好,诗人虽然敏感,但是很少抑郁,因为眼睛聚焦于生活的美好,这是我们现代人很缺少的品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