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楠,安徽池州人。笔名随处春山。曾获徐志摩诗歌奖,李白诗歌奖等。热爱诗歌。热爱生活。
夜幕降临之时
我窥视到的忧伤更加浓烈
那是肉体的忧伤。眼睛,嘴唇,手的忧伤
每一寸肌肤的忧伤
–
而不是这样:勇气和爱
袒露各自灵魂的深渊
黑暗之中,互相看见对方破败不堪的
痛苦。是痛苦
–
–
证明
如何向你转述
窗外的鸟鸣?只等着,很快地
你也从梦中醒来。将这声音遗忘
–
不用分辨一只鸟在具体说些什么
做一个毫不知情的人
–
我如果向你炫耀过肤浅的思想
请你原谅。再也不必忍受言辞的多疑
–
在沉睡与清醒之间
回旋着鸟儿的鸣叫
–
在此刻的存在不可忘却之时
我仍有许多不堪忍受的回首
–
–
也许
远离人群
仍旧让人敏感,不安
–
我看着异乡的落日,远处的地平线
和落日经过时
一片剪影般静止的树木
–
这是一个崭新的黄昏?
并没有显著不同的皖江平原
田野,沟渠和野草中
我被自己放大,无所事事
–
我想回家。跟在一群白鹅的
身后。就在刚才
莫名的忧伤涌过胸口
也许,我从未体会过一只鹅在水面上的
那种自由自在——
–
–
你听见了什么没有
——割草机,头痛,昏睡怎么就成了
现实生活的隐喻?
–
你听见了什么没有?
没有!
在割草机的轰鸣声中
头痛的人,思维总是略微混乱
–
割草机和草
头痛和头
昏睡和昏沉沉的矛盾性
发出的声音,你听见了什么没有?
–
那未曾停止过的轰鸣
总会跟随大多数人沉默的一生
–
–
落叶
我的朋友,九月十四那天离世
我不知道
他究竟去了哪里
今年秋天,桂花开得晚,少雨水,秋阳温暖
他不能再次亲见一座山一棵树如何
突然就空下来
落叶金黄,堆积了薄薄的一层
环城路已绕道山脚下
大片裸露的岩石,如何被剥离
山的一角,会被粉身碎骨
沉重的,会变得轻盈
轻盈的,会变得脆弱
脆弱的,总是不断地无声地消失
–
我的朋友
离开了。通往山巅的路径上
我们很久没有相遇
–
–
在哪里
和母亲谈论父亲的时候
我会忍不住
扭头去看
墙壁上的父亲
——父亲在一张照片里
–
父亲离开家门的那一刻,我知道
他永不会回来了
但我不知道,之后,他在哪里
–
中元节的时候
父亲的名字——方伯春
写在黄色的纸包上。让人心痛
我不忍看到那名字
那一刻,他在他逝去的亲人们中间
但我仍不能确定他在哪里
–
有时风大,有时雨大
我的父亲他真的就在那里?
那山中,面朝江北
–
–
爱的仿佛
我,爱上了一朵云
天空又空又大,她小得有些孤独
当她浮向山巅的时候,那山竟变得高远
她身后的蓝,一种简单的蓝,显得更加安静
我爱上她的时候
仿佛一伸手就能揭开她的柔软
仿佛她是一朵与众不同的云
仿佛她是一朵幸福的云
仿佛黑夜,永不会降临
–
–
河流
一个人
一生
至少,要深爱过一条河流
才能懂得悲伤
眼睛里,才能储满雨水
才能学会安静。慢慢雕琢心中顽劣的石头
跌倒的时候,才能弯腰看见自己
清洗双手
才能沿着它,回到童年
和久别的故乡
–
我常在一条河流边
独坐。徜徉。和远方隔岸相望
怀抱粼粼波光,一遍遍流淌
–
–
一部分
你是我最温柔的一部分
是离开了我,远去的一部分
在暮色里,你是就要消失的一部分
–
你是我永不能遗忘的一部分
是离开了我,又能相逢的一部分
在暮色里,你是我孤单的一部分
–
你是我最隐秘的一部分
是离开了我,并要带走我的一部分
在暮色里,你是我曾经热爱的一部分。
–
我从未拥有过全部啊
我也只是我自己的一部分
–
–
三天三夜
灯光是温暖的,我们也不谈论忧伤的话题
母亲在谈她的墓地。欢快轻松的口气
“死也死得。”
母亲就这样总结了自己的一生
灯光照不到的地方,黑咕隆咚
很像她经受过的苦难,已很少提起
“最好死在老家,在祠堂里做上三天三夜的道场。”
母亲眼里有炽热的火苗
比灯光还亮
仿佛她卯足了劲的一生
就为了这最后的三天三夜
无限风光
–
–
秋风至
脚底已经不能感受被尖棱
的石子硌痛
这是一条过份熟悉又正确的往返之路
–
水洼处的凤眼莲,每一朵花瓣上都长着眼睛
针尖大的小城,所有的石头都长着嘴巴
–
那些坏的,令人沮丧的
正迎面袭击我,袭入我的身体
我的身体:它孱弱,但又那般贪婪
仅在一朵花上,它就会生出三种以上的情感
–
秋风昨天来到了这里
它是从北方吹过来的
–
有那么一刻:我在原地,想啊
——这儿我来过,那儿我去过
到底意味着什么
–
–
当然
我说,我们需要这样一个地方,
你早起就来钓鱼。
我总是起得晚。
当然要养一条狗,对面的山更像一只豹子,
它们好作伴。
桃花开的时候,我会考虑写几封信。
你用这湖水煮鱼,
我用余下的日子写诗。你可以一直偷偷地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