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5年12月,叶利钦出任莫斯科市第一书记。
在此之前,叶利钦虽然已是苏联最高苏维埃主席团委员之一,却只是个建筑部长,并没有多大实权。
戈尔巴乔夫把叶利钦调到莫斯科这个关键位置,原因是原书记格里申资历太老,又是个远近闻名的强硬派,对他的改革一直不赞同。
叶利钦时年54岁,以雷厉风行著称,戈尔巴乔夫的想法是以叶利钦为一把快刀,大刀阔斧清除格里申的影响,以推进他的改革——格里申在莫斯科第一书记的职务上工作了近20年。
叶利钦上任之初,确实不负戈尔巴乔夫的期望,在一年多时间里撤换了33个区委第一书记中的23个,他说:我认为那些长期与格里申共事的人一定要撤换下来,这些官僚们都已染上了停滞时期的坏作风,这些作风在人们的思想中已根深蒂固,因此靠再教育是不可能的,只能进行撤换。
上任一年多,戈尔巴乔夫和叶利钦的合作是比较愉快的,戈氏还称赞他:你吹来了一股清新而强劲的风。
但同时,叶利钦经常微服私访,了解民情,为解决市民生活困难想了不少办法,这也让他更多地了解了苏联制度的一些弊端,他的思想开始变得激进,不仅仅满足于戈尔巴乔夫的经济改革。
逐渐,叶利钦和戈尔巴乔夫以及政治局的多数成员开始发生分歧,而且愈来愈明显。
但在当时,叶利钦并没有反对苏联,还是把希望寄托在戈尔巴乔夫身上。
直到1987年9月,叶、戈首次发生了公开冲突。
当时是在一次会议上,大家讨论的话题是庆祝十月革命的一份报告初稿。稿件由戈尔巴乔夫提交,大家发言在原则上都是肯定这个报告,只提出了一些小修小补的建议。
叶利钦发飙了,他“提了大约20条意见,并且每一点都是十分有分量的。”
这来源于他在工作中对苏联官僚机器的不满,他认为既要迁就苏联官僚,又要满足苏联人民的要求,这是做不到的。
戈尔巴乔夫相当不满,当场拂袖而去,离开后想想气不过,过了30分钟又跑回来发言怼叶利钦。
他批评叶利钦:把莫斯科搞得一团糟,所有人都围绕他转,好批人等。
戈尔巴乔夫自己提倡的是民主化、公开化,因此叶利钦毫不示弱,当场表示:我不接受,因为它们带有个人的偏见成分,并且表达方式也让人无法接受,并反击戈尔巴乔夫“存在好大喜功的毛病。”
两人不欢而散后,没过几天,叶利钦就给戈尔巴乔夫写了一封长信提出辞职。但由于十月革命节将至,戈尔巴乔夫并未批复,他打电话给叶利钦表示过点时间再谈这个问题。
当然,辞职并不是叶利钦的真实想法,这是他的一种试探。
在10月21日,叶利钦再次发起了尖锐的挑战。他没有提到戈尔巴乔夫,点名批评的是苏共中央书记利加乔夫,批评利加乔夫搞个人崇拜,工作方式没有任何变化,浪费了两年的时间。
当然,明眼人都看得出来,叶利钦的真正批评对象直指戈尔巴乔夫。
叶利钦又说自己“在政治局的工作没搞出什么结果”,是因为“缺少外界的支持,尤其是利加乔夫同志的支持”,所以他要求解除自己政治局候补委员的职务。
叶利钦的挑战遭到群起反击,连他自己身边的熟人也上台批评他,认为这是“背叛行为”。
叶利钦最后不得不服软,表态自己从来没有动摇过对改革的态度,自己的发言给大家带来了麻烦,这是错误的。
戈尔巴乔夫顺势让叶利钦再考虑一下退休声明,戈氏并不是傻子,他这招也是以退为进。此时叶利钦已无法立足,他在11月3日来信要求继续原职工作,但被政治局多数委员拒绝。
在此期间,还传出了叶利钦用剪刀划破腰部要自杀的消息,但政治局并不为所动,还是解除了他莫斯科第一书记的职务。
1988年1月,叶利钦被任命为国家建设委员会第一副主席,2月,又被解除了政治局候补委员职务。
本来到这里,叶利钦的政治生命几乎宣告终结了。
但是事情出现了反转。
因为戈尔巴乔夫正在强调民主化、公开性、反保守、反特权,叶利钦不过讲得更明白、更坦率、更尖锐。因此,他就格外引人同情,突出了他遭受迫害的形象。
对戈尔巴乔夫和苏联不满的人,把叶利钦视为英雄。
背后的实际原因还是在于苏联的经济形势并没有得到实质性好转,戈尔巴乔夫的改革冲垮了消费市场,反让经济形势恶化,市民购物困难,许多东西需要彻夜排队购买。人民对戈尔巴乔夫的信心动摇,与他针锋相对的叶利钦自然就得到了支持。
戈尔巴乔夫对叶利钦越压越堵,对他的同情反而越来越多,叶利钦的威望反而更高。
对叶利钦处理问题抗议的来信向巨浪一样涌来,不少基层主动推选叶利钦为代表,还有人扬言以罢工相威胁。
压力之下,戈尔巴乔夫不得不变通处理,为叶利钦谋得一个名额,让他得以参加苏共第19次代表大会。
叶利钦这时小小地翻了个身,他却从中得到了启发。
在会上,他继续自己尖锐的态度,甚至在申请发言而没有得到回音时,挑战式地冲上台去主动发言。
当然,叶利钦的发言一如既往地尖锐,也继续遭到群起围攻。
但越是这样,叶利钦“受压迫的卫士”的光环就越耀眼,戈尔巴乔夫不得不和稀泥,不敢正视叶利钦激进的思想和言论,他表示叶利钦的发言“在很大程度上同报告和辩论是一致的。”
苏联电视台对大会代表进行采访,有一半人同情叶利钦,更别说莫斯科的市民。
给叶利钦的慰问电报、书信“足以几口袋、几千斤来计算,它们来自全国各地、最遥远的角落。这简直成了全民的支持,令人难以置信。”
受到如此鼓舞,叶利钦振奋精神,决心继续干下去。
在这个时期,叶利钦至少还是维护苏联的,虽然批评强烈,但至少在表面上,他的立场还是站在维护苏联上。
但是,由于戈尔巴乔夫和其领导核心的应对不当,促使叶利钦公开树立起与苏共中央对抗的旗帜。苏共的威望越低,面目越黑,他的威望就越高,光环就越亮。
这样的叶利钦继续走下去,逐渐就成了戈尔巴乔夫对立面的一个化身,就离他当初宣誓的事业越来越远了。
多年以后,戈尔巴乔夫在回忆录中明确谈到了自己的失误:
战略上没有更早、更快和更强硬地实行改革,战术上则没有抓住机会“把事情做绝”。
“把事情做绝”,所指的正是叶利钦。如果在1987年那次公开冲突时,戈尔巴乔夫更果断一点,“把事情做绝”,叶利钦就几乎无法翻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