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生活中我们在追求名利的同时,也开始将一部分精力放在了修身养性上面。尤其是大城市中忙碌的人们以及已经有所成就的人们,他们或多或少都会养身修禅,即便没有专门的时间,也会在休息时三五结伴,到寂静的地方去放飞自我或者到幽静的禅院放松心境。记得近几年有部宋丹丹老师出演的电视剧,剧中的三位姐妹专门找了个时间到修禅的地方放松身心,体会人生。那么什么是真正的禅意呢?在《菜根谭》中有这么一句总结的话:当你抛开世俗,寻找到属于自己的那份洒脱,就是你的禅意。
在《中庸》一书中就曾讲到:人生最好的状态,就是懂得权衡利弊,能够对当下的事情做出最合理的安排。生活中不论是太过随性还是太过呆板的人都会有什么好的结果。太过随性意味着没有原则和底线,这样的人在处理问题的时候难免会有所偏颇。而对于太过呆板的人来说,处理问题的时候又太过死板,不知变通。结果一些良好的原则变成了不知变通的借口,结果显然也不会好到哪里去。人生最好的原则就是“大德大仁”,在面对不同的局面时,会根据周围的具体情况和环境采取不同的手段。任何事情的对错标准其实都是片面的,我们只有懂得变通才能真正处理好人生的每一件事。
在古代的时候,有一位新上任的荆州刺史名叫殷仲堪。当时就有人问他:“如今所处的这个职位,掌管杀生权责,这不就违背了人性的仁义道德吗?”殷仲堪反驳道:“在过去皋陶制定国家的法律制度,也没有人说他违背贤德,圣人孔子在过去担任司寇职位,也不见有人说他行得都是不仁之举。”殷仲堪一生仁慈还厚,现在让他做荆州刺史,可以说免不了会遭遇人命案件和尔虞我诈。但是殷仲堪以历史人物做比较,其实就是对变通最好的诠释。他虽然是仁德宽厚之辈,但是却并没有恪守死板的去遵循所谓的仁德,而是在不同的场合下懂得变通。心中有底线就足够了。
其实佛家的参禅也是这个道理。表面形式并不是最重要的,重要的还是能够领悟其中的精神。对于我们来说,大仁大德其实只是我们精神世界的一处底线和原则,能够约束我们的行为,不至于让我们丧失本心。但是却不能将其当作主导我们行为的标尺。我们需要的是有效地利用这个工具,而不是将它当作对自己人生的行为束缚。《菜根谭》中有这么一句话:一个人刚刚登上木筏渡河的时候,就要想到上岸之后舍弃木筏,因为它只是工具。这才是不被外物束缚的境界。如果一个人骑着驴还要四处寻找驴,那终究只能是一个一生参禅却不悟禅的小和尚罢了。所以说我们对于外界的事物不能太过依赖。它们可以是我们人生的原则但是却不能成为我们行事的束缚。太过执着反而会成为人生的负担。不执念身为外之物,而是向内寻求洒脱,才能更好的掌控自己的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