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散文 / 思乡远梦:那些年的冬至

思乡远梦:那些年的冬至

这些年生活在北方,每年的冬至节,都少不了吃饺子。  

冰箱里冷冻的饺子,一是从超市购买,二是自家包的。查日历,今年的冬至是星期六,孩子们照例休息,可以聚在一起吃饺子。于是我与老伴商量,决定提前在家包饺子,把包好的冻在冰箱里,到冬至那天全家人就有饺子吃了。  

我买回饺子粉和馅料,与老伴一起便忙了开来,老伴擀饺子皮,我剁饺子馅,准备完后,边看着电视,边包了起来。我包饺子手慢,也许是指头大的缘故,饺子的花边捏得很难看,几篦子饺子多半是老伴包好的。  

俗话说:“老鼠不留隔夜食”,看到包好的饺子,我煮了二小碗与老伴品尝着,看咸不咸,淡不淡,味口好不好。端着滚烫的饺子,闻到饺子的香味,让我回忆起儿时过冬至的情景。  

生长在江汉平原农村的我,在那时,根本不知道什么是带馅的饺子,只知道家乡的年货中那油炸的饺子。每到冬至,都是吃擀面。母亲说,冬至吃面不冻耳朵;母亲还告诉我,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  

儿时并不懂节气的含义,当代课老师后,我才知道冬至这个节气的缘由。  

冬至开始数九,也便进入了一年中最寒冷的时节。母亲所说冬至吃面不冻耳朵,实际是冬至吃饺子不冻耳朵。南方人吃饺子少,吃面条相对要普遍些,故冬至吃面条,只能说是一个地方不同的食俗。  

冬至吃饺子不冻耳朵的由来,相传张仲景曾在长沙为官,他告老还乡那时,正好是大雪纷飞的冬天。回到家后,他看到衣不遮体的乡亲们的耳朵都被冻烂了,心里非常难过。于是,搭起医棚,用羊肉、辣椒和一些驱寒药材放置锅里煮熟,捞出来剁碎,用面皮包成像耳朵的样子,再放下锅里煮熟,施舍给乡亲们吃。服食后,乡亲们的耳朵都治好了。以后,人们称之为“饺子”,还纷纷传说,吃了冬至的饺子不冻耳朵。  

吃了冬至面,一天长一线。冬至这天,白昼最短。当季节过了冬至,白天就会开始变长。这当属是一种自然现象,与吃面不相干。一天长一线,指多用一条绣花线的时间。古代大家闺秀,在绣房挑花绣朵,冬至后,一天可以比前一天多做一根绣花线的活。所以说一天长一线。  

在我的老家,冬至前后,家家户户趁好天气淘小麦,轧面粉擀面,为请客和过年提前做准备。老家的习俗,凡请客或过师傅,早餐称为喝面茶,也就是以面条为主食。如客人吃不饱,就端出炒米来,让客人用面汤泡着吃。桌子上也少不了米饭。  

在乡下,家庭主妇都会擀面。远亲不如近邻,妇女们轮换着你帮我擀,我帮你擀。揉面的、擀面的、切面的、晒面的,面皮扑打案板的声音,人们的欢笑声,鸡犬相闻,和睦共处,成为乡下一道靓丽的风景线。  

擀面用的是擀面杖,擀面杖为木质的圆棍。擀面,先是和面,把面粉放在大陶钵里,中间扒个小坑,浇水搅拌成面团,再将面团倒在案板上去慢慢地揉实。揉面是个吃亏活,手上要使劲,腰身也要使劲,这样揉出的面才匀,不夹生面粉,擀出来的面才有劲道。面团直到揉得面团光滑,有亮光,不粘手为止。  

擀面的妇女站着弓步,弯着腰,随着擀面杖一前一后,身体也一起一伏,双手随着滚动的擀面杖前推后拉,姿态婉转优美。擀面最怕面团粘合,边擀要边撒上干粉子,也叫小粉,再换个方向把面卷在擀面杖上去擀,保证面皮匀称,案板上也少不了要撒些小粉。如此反复几遍,一张簸箕大的面皮就擀好了。  

把擀好的面皮用擀面杖卷好,拿到帘子上去晾晒一会,待湿面皮发白,就可以切面了。切面,先是把面皮一层层叠起,切成篾宽,一缕一缕的,再用筷子夹到笸子里,端到晒簟上去晒干收藏。  

现在的乡下,很少有人手擀面了,昔日那些抹着围裙正在擀面的妇女,那靓丽的风光渐行渐远,已成为过去,让人回味。当然,现在生活条件好了,想吃什么就吃什么,毕竟冬至吃饺子是几百年传下来的一种风俗。  

我一口口、一个个慢慢地吃着碗里的饺子,追忆着那些逝去的时光,也略带辛酸思念起老家的手擀面的味道来,还有母亲如冬日阳光般微笑的脸庞!这时候,我吃的已不是饺子,而是那绵绵不断的情意。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39231.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