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出世与入世于传统文化而言犹如鸟之两翼。在这样的一体两翼的传统文化的整体架构中,隐逸文化与生俱来带有一种低调的奢华气质,是文人士大夫精英文化的一种世俗化的表达,借助传统社会阶层中底层人物形象的内在价值的重新塑造,赋予其一种别样的幽深境界,在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的故作潇洒中诠释出其中欲说还休内心隐秘的情绪。
就传统文化语境而言,以渔夫的形象示人的渔隐文化是其中一个鲜明的标记。这种渔隐文化的精神内核和风骨,被历代无数诗人词客以不同的角度一遍遍地描述着,而其最经典的源头乃是唐代柳宗元的《江雪》一诗: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
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诗中所营造的那种孤寂、荒寒、清高的意境,几乎成为渔隐图这一传统绘画题材最原初的精神维度的标尺。但在画史上的记载来看,唐画中大多以热烈华美的气氛为主调,故这类题材的画作在唐画中几乎阙如,史上记载的最早的这类渔隐图题材的画作当是五代时《春江钓叟图》,上面有南唐后主李煜的两首题词,不过词存画缺,只能从那句“万顷波中得自由”感慨中去揣摩其中的画面寓意。而随着渔隐诗词文化的在文人士大夫圈中的盛行不衰,这一题材的绘画作品在宋朝中后期掀起了一场表达的高潮,从而以渔隐图构筑了当时文人士大夫群体内心观念的整体轮廓,对自我精神意向的主观性阐述赋予了这一题材深刻的人文内涵。比如南宋时期李唐的《清溪渔隐图》这幅作品,整个画面以平远构图方式而成,林荫疏疏,溪流潺潺,湖水茫茫,岸边一叶扁舟浮在芦苇丛中,上面一位渔者正在悠闲地垂钓着,此景此情有一种浮游天地外的心旷神怡的闲适之情。而联想到宋室南渡的特定历史节点,可以看出在精心撷取的物象构成的有限画面中,汩汩流淌着一种无限的遐思,有一种说不出的痛楚和惆怅,尽在在无言的超脱世俗藩篱的生命意识的自然呈现之中。而同为南宋四大家之一马远的《寒江独钓图》和《秋江渔隐图》在主体画面构成中选择了一种更明了的方式,没有那些繁复的背景,都是以一人一舟这样简单直接的画面元素组合而成,《寒江独钓图》就像一幅剪影,而《秋江渔隐图》则惟妙惟肖地描绘着一渔翁怀抱木桨蜷伏在船头酣睡的情景,这两幅画作的构思以人物为主,其匠心独运之处有一种妙不可言的趣味,渲染出一幅静谧又淡然的与世无争的渔夫形象,显隐、虚实之间的对比,将画面主题含义诠释的别有一番风味。
总体来看,渔隐图这样一种题材的其画面构成气质是内敛的内向的,这种特质与传统文人画的画面构成和理念阐述正好契合,于是各类渔隐图也成为文人画中最常见的题材之一。在这些浩如烟海的渔隐图中,元代的渔隐图在承接宋代同类题材的画面特点的基础上,重现并深度挖掘了这种题材的精神内核,由于那个仓促的王朝风雨如晦的时代特质,使这一时期的渔隐图中更浸润着一种无奈而凄怆的情绪。有元一代,赵孟頫、管道升、黄公望、王蒙、吴镇等大家都对这一题材情有独钟,而吴镇更是一个让人印象深刻的名字,这位参易卜卦以玩世元代画家更是以各种渔父图而著称,他笔下的众多这一题材的作品成为他个人志向的一种宣言,寄寓着他对这个世道无奈而又坚决的疏远,隐隐中透露出逍遥自在的达观情怀。他的《洞庭渔隐图》《秋江渔隐图》等各类渔父图,整个画面远景山峦和近景土丘之间一片苍茫的水面之中一叶扁舟,成为最常见的构图模式,湿笔的运用使整个画面带有一种苍润的特质,而扁舟上的形态各异的渔父给人一种模糊又清晰的感觉,这样印象深刻的画面诠释着他对那种超然于世的态度,这种倔强的抵抗含有一种时代的宿命底色,并在这种底色上赋予某种个人化的思想,比如他的《洞庭渔隐图》上题词曰:“洞庭湖上晚风生,风揽湖心一叶横。兰棹稳,草衣轻,只钓鲈鱼不钓名。”而元代的王蒙、黄公望等人笔下的渔隐图,由于个人仕隐之间身不由己的选择,使他们笔下的渔隐图更带有一种消沉苦闷的情绪。比如王蒙的《花山渔隐图》,在密密麻麻的解索皴、牛毛皴构成的郁郁苍苍的重山复水之间,一叶扁舟巧妙地被安置于画面下方一个角落里,整幅作品流露出厚重浑穆的气质,而隐在逼仄的空间中一叶扁舟,显示出一种世界之大但身心却无处安放的恓惶。元代的渔隐图中还有一种以此寄托心中那种带有一丝桀骜情怀的这类作品,比如佚名的《扁舟傲睨图》就是如此,画面中的渔父完全是一副高士的形象,昂首挺胸的样子带有一丝睥睨不屑的神情,很好地展现出傲睨的主旨。
明清时代的渔隐图这一题材依旧余音不绝,整体上延续了元代这一题材的主要构图模式和内涵表达,这与明清时期的整体社会风气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严酷的政治社会环境之下,文人士大夫的处境依旧危如累卵,只能在这样的渔隐图的主题表达中找寻一丝内心的安全感和慰藉感。比如唐寅的《溪山渔隐图》这幅长卷,连绵苍茫的山水之间,几叶扁舟之上的渔父有的在垂钓有的在划桨有着在吹笛,岸上亭台之中几位高士或对坐饮茶或策杖徐行,使整个画面充满着一种不知有汉无论魏晋的世外桃源气息,这与唐寅在仕途上的九死一生之后的自我放逐有着某种情绪上的关联。而沈周《寒江独钓图》、朱端的《寒江独钓图》、王绂的《清溪渔隐图》、文伯仁的《清溪渔隐图》等这类作品,在这些各具特色的画面之下,抒发出个自己胸中或郁闷或高洁的情怀。清代这一题材的作品主旨大略也是如此,比如清王翚的《江山渔隐图》、郑旻的《扁舟读骚图》等这类作品,在这些似曾相识的画面中,飘荡在山水之间的任意西东的扁舟和舟中渔父,他们那些孤寂、落寞的身影,隐含着对身处的那个时代无言的抗议或逃离之情。
小舟从此逝,江海寄余生。渔隐图这一题材,就像历史深处的一声幽幽的长叹,穿越岁月的缝隙,不厌其烦地悠悠倾述着或清高、或避世、或逍遥、或孤傲的各种情怀,是一个时代的精神脉象的表征。这一图式中形态各异的渔父形象,垂钓也好,休憩也好,读书也好,放歌也好,殊途同归地诠释着文人士大夫那种不愿同流合污的个人意志,面对无法单枪匹马突围而出的现实矛盾和精神困境,在含贞养素中找回内心坚定的自我,并以此实现自身人格上的完善,这才是因时相传的渔隐图千古不易的核心人文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