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首几千年前的中国古代史,在书法、绘画、诗词、科学等各种领域都出现了光芒万丈、惊艳岁月的人物。不过,有一些人因才华过于耀眼,使后世的人们忽略了他们的政治成就,以至于对他们并没有一个全面的了解。那么,到底有哪些人曾取得过重大的政治成绩,却不为世人所熟知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快历史第六期,被才华掩盖的政治家。
第一位要说的是被誉为“初唐四大书法家之一”的虞世南。因为出身贵族,虞世南从小就在复杂的政治环境中长大,直到武德四年跟随秦王李世民,成为著名的“十八学士”之一,官至秘书监从三品,为唐太宗提出了很多治国良言。最为一提的是,去世后被列入凌烟阁,成为唯一一位因才华入选的文臣。
第二位要说的同样是被誉为“初唐四大书法家之一”褚遂良。不过,褚遂良属于虞世南的晚辈,褚遂良的父亲褚亮是虞世南的好友。因此,褚遂良真正施展才华是在贞观晚年,逐渐得到长孙无忌的信任,相继担任中书令、尚书右仆射,甚至成为唐太宗的托孤大臣之一,成为古代地位最高的书法家,没有之一。不过,在唐高宗即位后,褚遂良因反对立武则天为皇后,政治生涯一落千丈,最终客死异乡。
第三位要说的是古代地位最高的画家阎立本。怎么回事呢,从出身来看,阎立本的母亲是北周清都公主,外公是曾一统北方的北周武帝宇文邕;从官职来看,阎立本凭借自己的绘画和建筑才华得到唐太宗、唐高宗父子的信任,最终官居尚书右仆射,可谓风光一世。
第四位要说还是数一数二的大书法家、但结局却非常悲壮的颜真卿。这是因为安史之乱爆发后,壮年的他被迫在动荡的环境下抵抗叛军、治理地方,虽然在唐代宗即位后官居吏部尚书,封鲁郡公,达到政治生涯顶点,却因心直口快,遭受当时宰相的排挤,明升暗降为太子太师(从一品官衔)这样的虚职。最终,在唐德宗即位、淮西发生叛乱后,不怀好心的奸相又推荐颜真卿前往叛军军营,颜真卿自然呵斥叛军、勒令叛军投降,最终不幸殉国。
第五位要说的是北宋时期婉约派领袖、大文学家晏殊。他在14岁时便以神童的身份参加殿试,被宋真宗赐进士出身,而生涯最高点是在宋仁宗即位后,由参知政事升为枢密使兼同平章事,军事、政务两手抓,此后累加检校太尉、集贤殿学士,可谓荣极一时,善始善终。
第六位要说的则是明朝末年大科学家、《农政全书》作者徐光启。他是万历三十二年(1604年)进士,在明熹宗即位后担任礼部右侍郎,但被魏忠贤弹劾,罢免官职,闲居家里。不过,崇祯皇帝即位后,徐光启又被召回京师,政治生涯最高点是崇祯第六年,担任礼部尚书兼文渊阁大学士,跃升为内阁次辅,但不到一年后便病逝。今天上海市寸土寸金的徐家汇正是徐光启的故乡。
最后,第七位要说的是出了名的大才子纪昀纪晓岚。在当代的清宫剧里,纪晓岚处处与和珅作对,但真正的历史上,纪晓岚担任朝廷重臣还是嘉庆帝即位以后,先后担任兵部尚书、礼部尚书、协办大学士,官居从一品。
当然了:
历史上以书法著称的王献之曾在东晋担任过中书令(正三品),后来因迎娶公主、加上女儿被封为皇后,去世后被加封为太宰(东晋最高官职,正一品衔)。以边塞诗著称的高适担任过刑部侍郎、左散骑常侍、太子詹事等要职,在唐朝算是中央要乘;而北宋两位文坛领袖欧阳修、苏轼都短暂担任过兵部尚书(由于时间较短,且北宋重文轻武,历史上对此描述并不多)。此外,以哲学著称的王阳明也担任过南京兵部尚书,封为新建伯,成为明代因军功封爵的三位文臣之一。
【子瞻评】
1、在当代的教育体系中,大多数人了解历史的途径是课本。而当代历史课本主要以历史沿革和历史事件为线索,穿针引线的引出人物,因此并不能学生了解一个历史人物的全貌。因此,上述人物更广为大众熟知的是他们在兴趣领域取得的成就。笔者认为,鉴于历史越来越被当代学生所忽视的现状(以上海为例,历史并不是加三学科必须,且加三学科包含历史的少之又少),当代历史教育应有改革的必要。
2、其实除了上述谈到了书法家、文学家、科学家,还有历史上许多郁郁不得志的,许多怀才不遇的名人,他们的共同目标都是报效祖国。这或许应当是当代青少年值得感悟的。
【本期讨论】
唐朝初唐大书法家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薛稷;中唐书法家贺知章、徐浩、颜真卿;晚唐大书法家柳公权、杨凝式都担任过高管要职,甚至多人担任过宰相。你认为,是什么原因使唐朝诞生了如此多书法一流的政治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