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冷了,该吃点啥补补?羊肉、牛肉放在火锅里一起涮?光是想象一下那种咕嘟咕嘟冒热气的场景,心中立马就被一种浓浓的幸福感包围。吃这件事实在是太重要了,尤其对我们这样一个美食文化历史悠久的民族来说,“民以食为天”,再多的烦恼,吃饱了都不是事。食物抚慰着人心,承载着爱与乡愁。
不难发现,从远古时代的贫乏到今天的物质富足,吃这件事的功能已经从保证生存上升到情感慰藉的高度,遇到不开心或者心理上的疙瘩无法排遣时,吃就成了最简单方便的形式,但疯狂进食的后果很严重,胖成球不算,累赘的身材更是不利于健康。
刘德华和郑秀文多年前曾经合作过一部电影《瘦身男女》,剧中的女主原本是个非常苗条的姑娘,但是自从男友出国之后,一个人感到空虚寂寞冷,就开始各种吃吃吃,来者不拒,很快成了一个超级胖妞。可悲的是因为太胖,丢了工作连房租都付不起,男友回国后甚至都不认识她了。就在这样的情境下,女主认识了男主肥佬,肥佬也是一个大胖子,非常理解她的痛苦,各种陪伴和鼓励,两人在相互督促的情形下,最后瘦身成功,也爱上了对方,有了一个完美的大结局。剧中有一个片段比较感人,女主减肥失败后,非常气馁又开始拿起食物就疯狂往嘴里塞,被肥佬一把抢下来。生活中有不少人,估计也跟女主一样,心情不好的时候就是控制不住自己吃东西的欲望。
如果你也有这样的烦恼,建议你看看《吃掉情绪?和食物的斗争》这本书。这本书的作者是英国的注册心理咨询师茱莉亚·巴克罗伊,书中就进食紊乱的原因与解决方法详细地做了分析与介绍。你为什么管不住嘴,总是减肥失败?到底是什么影响了你的进食习惯?你跟食物的关系到底是怎样的?一起来看看吧!
错误的进食习惯跟哪些因素有关系
1、失职的养育者
婴儿期,吃是最重要的一件事,饿得哇哇大哭的时候,如果家人能第一时间回应,那么这个孩子的安全感就会很充足。但生活中有太多父母做得不够好,照顾孩子的时候非常粗心或者是冷漠,让孩子饥一顿饱一顿,无缘由地任意打骂,不能同理孩子的情绪,这样的孩子长大后内心就会很匮乏,食物就会成为他安慰自己的方式。
另外一种家长则是太过严厉,希望孩子能成为他们的骄傲,能够“上好学校”“举止文明”“成绩优异”,重重重压之下,孩子就很难成为自己,吃就会成为一种对父母的抗争与逆反方式。
2、缺少身体觉察
在周到的养育者照顾的情况下,我们会在早期就发展出对自己的身体和躯体感受的觉察力,相反则不能。很多通过进食来自我抚慰的人通常不太能真正厘清自己的感受,并隔离出来,这样一来就很难做出合适的反应。比如当你特别焦虑的时候,会误以为自己饿了,然后吃吃吃。
3、缺少情绪语言
给你一分钟,试着写下几个关于情绪的词,比如“痛苦、悲伤、尴尬、烦躁、开心”等等,看看你能写几个。大量研究表明,那些进食失调的人,很难将语言和感受建立准确的联结。心理上有困扰的时候,缺少表达方式也会让你下意识地用食物而不是语言来表达自己到底发生了什么。
4、缺少自我滋养
你会照顾自己吗?你会买漂亮的衣服、合适的化妆品把自己打扮得很精神,吃的健康有规律、按时作息么?进食障碍者,通常这几点都不合格,他们太容易看轻自己,认为自己不值得拥有更好的生活。
5、缺少自尊
自尊是一种自我评价的方式,进食失调的人,可能在工作上表现很完美,但在处理关系上非常艰难,或者极度厌恶自己的容貌。觉得自己太瘦的人会狂吃,觉得自己太胖的人则会厌食。他们的自尊建立在外在而不是内在。
6、缺少自我感
每个人都渴望得到认同和赞美,没有了反馈和回应,我们就很难知道自己是谁。当你不知道自己是谁的时候,光要生存下来就很困难,这时候,用食物来自我安慰就能转移注意力。
了解以上6点,你就很容易找到自身疯狂进食的根源所在,现在想想,到底是哪一段经历影响了你对食物的看法?是童年时父母的控制欲太强让你无法呼吸?抑或是老师同学的嘲笑让你对身材非常不自信以至于自暴自弃?还是遇到难以言说的痛苦无法表达,只能通过吃来温暖自己?如果你想改变自己,不妨安静地思考一下,相信一定会找到蛛丝马迹。
如何帮助自己走出困境
进食失调分为暴饮暴食和厌食两种情形,这里我们主要讲讲前一种。对于女性来说,当亲密关系出现问题时,暴饮暴食非常常见,因为她们通常把吃东西当成应对危机的一种方式。看过一个视频,英国有个21岁的女孩,失恋后整天疯狂吃东西,把自己吃成了600斤的胖子,最终住进医院。
书中也举了个同样的例子,艾丽斯是个非常活泼、聪明可爱的女孩,有着十分忙碌且活跃的社交生活,一直很快乐。但在一个秋天,她和一个自己非常喜欢的男孩分手了,然后她开始长胖,开始没法好好工作,开始大段时间地请假,而且变得非常忧郁。艾丽斯感到非常痛苦,迫切地需要帮助,于是她找到了本书的作者茱莉亚·巴克罗伊。通过一系列分析,茱莉亚发现,艾丽斯的进食行为是一种应对不愉快的巧妙方式,因为她的家庭从没有教会她如何处理危机。
找到源头之后,艾丽斯在茱莉亚的帮助下,生活很快得到改变,她学会了用其他方式去表达自身的情绪,也能在想要暴饮暴食的时候够迅速识别自己的状态,停下来问自己:“今天是什么让我感受到难过了?”
茱莉亚·巴克罗伊为了帮助和艾丽斯一样的进食失调者走出困境,提出以下几点思考,一起来看看:
你是如何处理你的亲密关系的?
你是否通过摄入(或回避)食物来处理关系的问题或破裂呢?
你怎样才能更好地管理痛苦?
如何通过不进食(或其他对你不好的东西)的方式来安抚自己?
你是否能够找到一种与自己温和对话的方式?
有谁能够在你需要时聆听和支持你?
以上这几个问题的答案就是管住嘴巴的最好方法,寻找自身处理亲密关系方面的不足,加强与他人的沟通、换种方式来安慰自己,渐渐地你就能走出一遇到不开心就疯狂进食的恶性循环。你与食物的斗争,说到底是在于情绪处理不当,缺乏更好自我对话的本领。
这本《吃掉情绪?和食物的斗争》中,不仅有深入的理论剖析,还有不少案例可供参考,简单易懂,相信一定能够帮助那些在“吃”这件事上有困扰的人,无论是暴饮暴食还是厌食症,都需要从心理上解开死结,才能慢慢好转。
愿每个人都能享受到食物的乐趣,而不是痛苦。毕竟,吃真是一件非常美妙的事情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