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苏联对停战后朝鲜的政策:赫鲁晓夫强硬,勃列日涅夫谨慎

苏联对停战后朝鲜的政策:赫鲁晓夫强硬,勃列日涅夫谨慎

1953年7月27日上午10时,《朝鲜停战协定》在板门店签署,历时三年多的的朝鲜战争宣布停战。

在当时冷战铁幕已拉下的国际形势下,如何对待战后的朝鲜,是苏联要面对的问题。

随着不同的领导人上台,以及不同时期的国际形势,苏联对朝鲜的政策也在不断发生着变化。

赫鲁晓夫时期

赫鲁晓夫时期,苏联对朝鲜的援助是巨大的。没办法,朝鲜可以说是苏联一手缔造出的国家,朝鲜的存在对苏联不仅有军事意义,更有政治意义。赫鲁晓夫要通过朝鲜,向韩国以及西方阵营传达一种信息,那就是朝鲜抱了苏联大腿,能比你们抱美国大腿生活要好得多——这关乎苏联的国际颜面。

朝鲜在战争期间得到了苏联许多军事援助,从轻武器到坦克、飞机等重武器,都是苏联给的。

但不是免费的,金日成是贷款问苏联买的,当然朝鲜当时给不起钱,这笔贷款是得到斯大林批准提前使用,条件是战后偿还。

结果斯大林下了注但没赢,朝鲜人民军在釜山功亏一篑,没能统一全朝鲜。美军在仁川登陆后,朝鲜军队就崩盘了,一路败退到 ,要不是志愿军入朝帮了大忙,朝鲜这个国家就已不复存在。

苏联对停战后朝鲜的政策:赫鲁晓夫强硬,勃列日涅夫谨慎

后来,虽然战线又被推回了三八线,但金日成统一朝鲜半岛的愿望没能达成,朝鲜反而被打了个稀巴烂,别说偿还贷款,连能否自给自足都成问题。

对老大哥苏联来说,这批武器其实算不得太大的事,赫鲁晓夫大手一挥,朝鲜欠苏联的债务或取消或推迟,这还不算,赫鲁晓夫许诺,在两年内为朝鲜提供10亿卢布的援助,并派出专家和技术人员进行技术援助,首要目的是重塑朝鲜。

战后十年,是朝鲜热火朝天的十年,水丰水力发电厂被重建成了二战后东亚最大的水力发电厂,总装机达到63万千瓦。还有兴南肥料厂、成金炼钢厂、南浦港以及平壤纺织厂等,都是规模巨大的大型国企。

苏联对停战后朝鲜的政策:赫鲁晓夫强硬,勃列日涅夫谨慎

军事上,苏联继续向朝鲜提供了大量的武器装备,并且和它签订了《苏朝友好合作互助条约》,确立了两国的军事同盟关系。

然而,苏联的援助力度虽大,却也有自己的目的。赫鲁晓夫的意图是在朝鲜打造出满足苏联要求的经济和工业项目。

这牵涉到二战后莫洛托夫搞出的“经济互助委员会”,简称经互会。

经互会的初衷是为了对飚美国的马歇尔计划,可以简单理解成苏联拉的一个群,根据老大的安排,成员们在群里有各自的定位,哪个国家生产什么,卖到哪里去,你缺的东西从哪来,都给安排得明明白白。

苏联对停战后朝鲜的政策:赫鲁晓夫强硬,勃列日涅夫谨慎

在苏联看来,这样大家的经济就能深度捆绑,谁也取代不了谁,谁也离不开谁,谁要是敢退群,就要想想经济上能不能撑得住。

问题是朝鲜并不想被安排得明明白白,苏联援助朝鲜的重点是能源、钢铁、化学工业等基础工业,这些工业朝鲜当然也很需要。问题是苏联没有授人以渔,朝鲜最想要的机器制造业并不是援助的重点,主要机器都要依靠苏联的供应。

这里面隐藏着苏联的小九九,它并不打算帮助朝鲜打造一个新的工业体系,而只打算帮它恢复到战前的水平,也就是按照苏联的意愿重塑朝鲜,这样它就能更好地控制朝鲜。

经济是国家的命脉,你朝鲜要什么都能造了,我这个老大哥的话你还要不要听?

朝鲜不服,它表示我要根据自己的情况调整工业布局。苏联立马派出未来的大佬勃列日涅夫前往朝鲜,公开批评朝鲜自作主张的计划,并且还批评了金日成。

苏联对停战后朝鲜的政策:赫鲁晓夫强硬,勃列日涅夫谨慎

在50年代中期到60年代初期,冷战还处于第一阶段,美苏之间既有缓和又有争夺。

赫鲁晓夫时期,战略优势还是在美国方面的。所以苏联与联邦德国建交,老赫在1959年访美,都是苏联在劣势下主动缓和冲突的表现。1962年的古巴导弹危机,虽然表明苏联开始主动与美国争霸,但面对肯尼迪的强硬态度,赫鲁晓夫也在最后时刻服了软,说明美国仍多少占据着优势。

这一时期,苏联视朝鲜为把守国门的小弟,对朝鲜的态度比较强硬直接,直接派人批评朝鲜政府和领导人,加上在一些国际问题上的态度让朝鲜反感,朝鲜开始逐渐远离苏联。

苏联对停战后朝鲜的政策:赫鲁晓夫强硬,勃列日涅夫谨慎

赫鲁晓夫怎么能忍,1962年,苏联决定暂缓对朝鲜的经济和军事与援助,1964年,正式停止对朝鲜的军事援助。

朝鲜的军事装备就此长期停留在了上世纪60年代,直到近些年,在朝鲜装甲部队中服役的5000多辆坦克里,还有2000多辆苏联在60年代援助的T54/T55坦克,以及一些更老的T34、PT-76。到了七八十年代,在朝鲜反复要求下,苏联又提供了一些T62坦克,它们被朝鲜改进成了主战坦克天马虎。

在赫鲁晓夫时期,苏联对待朝鲜的政策是想把它塑造为自己阵营内的一个战略资产,来适应经济和军事的需要。

没想到这个东亚小弟没那么听话,抵制意愿很强烈,苏联一时拿它也没辙,既不能开掉它,也不能顺着它,只能采取一些措施来进行惩罚。

苏联对停战后朝鲜的政策:赫鲁晓夫强硬,勃列日涅夫谨慎

勃列日涅夫时期

赫鲁晓夫在1964年10月被退休,勃列日涅夫接过大权。

勃列日涅夫推行新经济体制,对赫鲁晓夫的政策做了调整,和朝鲜的关系也有所改善。

1965年2月到5月,苏联连续3次提升与朝鲜关系,既派出代表团访问,又达成军事协定,还在《真理报》上谴责美国和韩国,表示对朝鲜的支持。

看上去,莫斯科和平壤的友谊又牢不可破了。

这里面当然没这么简单,苏联改善和朝鲜的关系,还要对应冷战的阶段来看。

从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末,正处于美苏争霸的第二个阶段。

勃列日涅夫上台后五六年,苏联的经济实力和美国大为缩短,到了1975年,苏联的工业总产值已相当于美国的80%。

并且,苏联的军备实力已经赶上或超过美国。比如1975年苏联拥有2402枚战略导弹,比美国多出40%,它在核力量上的开支数倍于美国。

再看美国,这一时期遭到了经济危机的冲击,经济增长大幅减缓,且在陷入越战泥潭后,军事也遭受挫折。

此消彼长,这一时期美国转攻为守,苏联处于攻势,如1979年苏军入侵阿富汗。

苏联对停战后朝鲜的政策:赫鲁晓夫强硬,勃列日涅夫谨慎

苏联在欧洲以外的地区加紧扩张,朝鲜也是其中一枚棋子。

此外,还必须提到中国。

中苏自50年代末开始交恶后,朝鲜的战略地位就凸显出来,它对苏联在远东的意义在增加。正如《真理报》文章所说:莫斯科与平壤要为了共同的目标一起奋斗。

举例来说,1970年到1978年间,中朝关系改善,苏联就开始卡朝鲜脖子,停止朝鲜贷款购买物资,并暂停了大部分技术服务,只在几个有限的领域内继续。

中美建交前后,苏联又恢复了向朝鲜提供物资,并且允许朝鲜用货物和劳动力等方式进行支付。

1982年9月,金日成访问北京后,苏联立刻派人前往首尔出席会议,并且同韩国总统全斗焕通话。

——又打又拉都是有原因的,中国的影响是苏联对朝鲜半岛政策变化的推动因素。

即使如此,苏联在这段时期对朝鲜的政策是比较谨慎的,不像赫鲁晓夫时期那样霸道,而是非常小心地表示出了对朝鲜的支持。

在普韦布洛号事件、青瓦台事件、EC-121飞机事件中,苏联的反应都比较冷静和低调,不像赫鲁晓夫那样反应激烈。

苏联对停战后朝鲜的政策:赫鲁晓夫强硬,勃列日涅夫谨慎

这是因为苏联对半岛问题态度的转变。

南北朝鲜只是处于停战状态,谁也没有投降,谁也没有赢得最终胜利。并且,韩国政府并未在停战协议书上签字,当初签字的是中朝美三方。

在当时这就是个定时炸弹,说不定哪天两家就为了啥事又打起来了,比如青瓦台事件就能成为根导火索。

赫鲁晓夫时代,战争结束不久,冷战铁幕落下,苏联和朝鲜都处于高度戒备状态。

到了勃列日涅夫时代,虽然这柄达摩克里斯之剑仍然悬在头顶,但形式已变得多样化起来,军事只是一个方面,经济同样重要。

勃列日涅夫的办法是在经济上与朝鲜保持密切关系,如从1981年到1982年,两国的贸易量就上升了25%。

同时,苏联开始寻求和韩国合作的机会,经济战也是压制美国的一种方法,韩国的钱也是钱嘛,有钱为什么不赚。

这就需要与朝鲜在政治上保持一定的距离。所以苏联在事关韩朝关系的问题上保持低调,避免让他们走向军事对抗。

苏联对停战后朝鲜的政策:赫鲁晓夫强硬,勃列日涅夫谨慎

正所谓盈满则亏,1981年里根即位,对苏联态度转为强硬,苏联的经济体制有自身的弊端,它在短时间内有爆发力,却无法保证长期高速增长。经济拖不动了,又被美国的军备竞赛忽悠瘸了,苏联包袱越来越沉重。

这时的苏联已经是个病人,自身也要寻求改革治病,它开始主张对半岛问题进行对话谈判。

为了遏制朝鲜把半岛局势引向错误方向,苏联从1973年起开始拒绝向朝鲜提供先进武器。

同时,苏联开始推动和韩国的关系,朝鲜半岛两个国家的说法开始见诸苏联报端,“大韩民国”这样从未在苏联出现过的称呼也在报纸上出现了。

安德罗波夫和契尔年科执政时间较短,他们基本继承了勃列日涅夫的政策。总体来看,这一时期苏联对朝鲜的政策有起有伏,对朝鲜保持着小心的支持,也对韩国开始打开大门。

苏联对停战后朝鲜的政策:赫鲁晓夫强硬,勃列日涅夫谨慎

戈尔巴乔夫时期

戈尔巴乔夫的外交思想是“新思维”,苏联对朝鲜和韩国都持开放态度。

苏联既和朝鲜进行领导人互访,签订协议,也和韩国进行各个领域的合作。1988年,借汉城奥运会之机,苏联宣布派出代表团出席,为苏韩建交创造了条件。

1990年,两国正式建交。

相对应的,苏联减少了对朝鲜的援助,高层往来也明显减少。1989年以后,与朝鲜传统的联合军事演习也被终止,对朝援助在 1990 年后降至最低。

戈尔巴乔夫的选择出于苏联急迫的经济状况。戈氏上台后,苏联在冷战中已处于守势,开始放弃争夺军事优势的做法,从对外扩张转为全面收缩。

苏联急着开发西伯利亚地区来改善国内经济,韩国被认为是合适的投资国。在经济的需求下,安全的需要下降到次要,影响了苏联对半岛的政策。

这一时期,苏联出于自身需要,开始寻求与朝鲜韩国两个国家建立一种新型的国家关系。

苏联对停战后朝鲜的政策:赫鲁晓夫强硬,勃列日涅夫谨慎

可以看出,朝鲜战争后,苏联对朝鲜半岛政策始终在不断动态变化中,这由其国家利益决定。

赫鲁晓夫时期,苏联选择朝鲜为它把守国门;随着形势发展,对东北亚的经济需求大过军事需求,苏联的政策逐渐向经济需求转变;到了戈尔巴乔夫时期,终于踏出历史性一步:苏联与韩国建交。“两韩”政策,一直持续到苏联解体。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382368.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