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美援朝战争,从此让世界对中国军人刮目相看。中国人民志愿军以相当原始的武器,击败了以美国为首的十六国联军。美军空有海军、空军以及坦克、大炮的优势,却被志愿军打得落花流水。因此,志愿军也被称为“世界轻步兵的巅峰”,冠绝全球。
在战争期间,“联合国军”一直想解开中国步兵战术的秘密。因此,他们通过各种渠道,想要找出我军作战到底有什么特点,又有哪些弱点,渊源于何处?而在渊源方面,与中国同根同源的韩国人,似乎找到了自己的答案。
金英材中尉,是韩国参谋总部的战略情报科员,熟悉中文也了解中国的历史掌故。在第一次战役后,他曾负责审问志愿军俘虏,并从一个邵姓政委口中得出一个重要结论。志愿军的战术,实际上师承于春秋晚期的吴越争霸,运用了勾践的战术。
在审问期间,邵姓政委问他:
“不知道你懂不懂?我们的战术就是越王勾践在檇李大捷中的战法。”
金英材读过《史记》,一听便明白了:
“就是佯动与迂回结合,在正面投入大量兵力,是吧!”
对此,邵某不置可否。最终,韩国情报官得出结论,志愿军的战术师承于越王勾践的轻步兵战术。那么勾践在檇李大捷中,到底是怎样击败吴国的呢?
公元前496年,吴王阖闾大举伐越,吴军行至檇李,与越王勾践带领的越军相遇。从军力对比上来说,吴强而越弱。当时吴国早已大破强楚,成为春秋末期的小霸王,而越国才刚刚兴起,正面很难击败强大的吴军。
因此,勾践急中生智祭出一奇谋。他集中一群死囚,让他们在两军阵前挨个自刎。惨烈的场面,让吴军官兵争相观看。而就在吴军正面被吸引之时,越军轻步兵已经悄悄绕到了吴军薄弱的侧翼。待时机一成熟,越军突入吴军阵中,与敌短兵相接,致敌大败。此战中,吴王阖闾为越将灵姑浮所重伤,不久后便不治而死。
不得不说,这是一场相当经典的战斗。越军首先以正面佯动吸引敌方注意力,然后发挥自己轻步兵的优势,直插敌军薄弱点,最终获得大胜。
那么韩国人为何认为,志愿军战术就是脱胎于越国的战术呢?事实上自春秋时期起,越国乃至于吴国的战士,就以轻步兵而出名。
春秋时期作战,主要以横冲直撞的战车为核心,以长戈与长矛为主战武器。而吴越两国,偏居一隅,远离中原,文明程度不高。在吴楚、吴越争霸之前,吴越两国皆不会车战。因此在正面的阵战方面,吴越两国是相当吃亏的。
然而吴越两国也有他们的优势,那就是两国的士兵皆以快捷而著称。《史记》评价吴越之人,为“其俗剽轻”。简单来说就是彪悍而迅速。打起仗来不怕死,喜欢短兵相接,也就是所谓“短梃奋击”。
由于缺乏战车和重甲,吴越两国在作战方面,主要以轻甲步兵为主。他们会充分发挥自己的机动性,尽量寻求短兵相接。只要进入混战和肉搏,战车、长枪大戟和利弩都将失去作用。
在吴楚争霸中,伍子胥首先以证明佯动迷惑楚军,即将军队分为三部,轮番侵敌,“彼出则归,彼归则出”。待楚军疲敝之时,吴王阖闾起3万大军大举伐楚。相比于依赖战车的楚军,以轻步兵为主的吴军迅捷无比,仅用五战便攻破了楚国首都,实现了以弱胜强的奇迹。
相比于吴国,越国文明程度更差,战车更少。但在战斗中,越国却能比吴国更加迅捷,更诡诈。因此在檇李之战中,越国才能够以弱胜强。而到了最后,越国还能反客为主,灭了吴国。
因此可以说,吴越的轻步兵战术,就是以弱胜强的战术。如果正面打不过,千方百计地袭击敌人侧翼,正如《孙子兵法》所说:“以正合,以奇胜”。
在朝鲜战场,志愿军实际面临了和越王勾践一样的局面,那就是装备不够精良,正面作战难以取胜。因此志愿军在面对“联合国军”时,必然要使用轻捷、快速的轻步兵战术,专打敌人软肋,专打敌人侧翼和后方。
但必须要说,穿插和迂回绝非易事。敌人并不是傻瓜,他们也会围追堵截、查漏补缺。因此在穿插中,必须通过不断佯动吸引敌军正面的注意力,然后出其不意地绕过去。
在檇李之战中,勾践以死囚自刎实现了吸引敌人注意力的目的。而我军在穿插和突袭过程中的佯动技巧,显然要人道以及巧妙的多。
例如在第一次战役中,我军便多次施展奇谋诈术。在战前,我军故意点燃了山林,制造森林大火。遮天蔽日的烟雾遮盖了天空,也影响了敌军侦察机的视线。以此为依托,我军趁机在敌军眼里底下完成了穿插,最终大破“联合国军”。
在第二次战役中,我军故意释放俘虏,丢弃一部分破旧枪支,装成一副丢盔卸甲的样子。让敌人误以为我军正在败退回国,因此诱使麦克阿瑟错误的向北急进。而这一举措,让美军露出了大量空挡。我军趁机从这些间隙插入,堵截了10多万“联合国军”的退路,最终赢得了史无前例的胜利,让美军遭受了“有史以来最丢脸”的失败。
以上都是宏观上的佯动,而在具体每一次战斗方面,我军官兵的佯动技巧可以用炉火纯青来形容。
例如在第一次战役中,39军116师346团4连的官兵需要通过云山城的一座公路大桥,从而完成穿插。然而在桥上,却有美军一个连驻守。无论是装备、人数还是地利条件,我军均不占优势。如果选择正面突破,必然遭致惨败。
然而机智的4连连长却打了美军一个信息差。当时,美军并不知道我军已经大举入朝。作为白种人的他们,对于黄种人有些脸盲,分不清我军到底是中国人还是韩国人。因此我军迈着整齐的步伐,大摇大摆地通过了公路桥。而美国人不知是计,竟然直接放行,甚至在过桥时,还与我军官兵握手。然而等我军一过桥,便立即转头扫射、持刺刀刺杀,最终大破美军。
根据美军、韩军、英军、日军战史记载,我军在面对敌人阵地时,经常使用“假投降”的方法进行穿插和迂回。在《最寒冷的冬天Ⅳ:日本人眼中的朝鲜战争》中,美军陆战一师在防御一座高地时,就曾遇到几个举起双手,似乎做出投降谈判样子的中国兵。
当这些官兵行进到大约六米的距离时,我军官兵突然扔出手榴弹。原来,我军官兵把手举过头顶时,手心是向内的,而手掌内侧藏有手榴弹。在他们衣襟里,也藏满了手榴弹。在扔出手榴弹后,中国战士就地潜伏。而美军因躲闪不及,有多人被炸死或炸伤。就在美军慌神的时候,我军主力已经绕到了敌军的侧方后,最终成功攻克了高地。
无独有偶,英国人在我军的计谋面前,也曾吃了大亏。在《最后的战斗:英国兵眼中的朝鲜战争》一书中,曾记载了这样一段战例。在英国29旅某B连驻守的高地上,曾遇到一群黄种人官兵。他们摇着白旗并用英语呐喊:“我们是韩国人,我们投降!”
英国人不知是计,让这群黄种人士兵接近。谁知到了枪械的射程范围,这群“韩国兵”突然持枪扫射。很显然,他们是志愿军假扮的。短短十多分钟后,英军便损失殆尽。
说实话,这种“假投降”“假扮友军”式的佯动,还是好防,毕竟这种计谋不能使用太多。而真正让“联合国军”感到头痛的,还是我军的潜伏能力。在我军穿插之前,都会进行潜伏,甚至会潜伏在距离敌军仅几十米的位置。按说在这个距离潜伏数百人甚至数千人,很难不被发现。然而让“联合国军”诧异的是,他们就是发现不了。
例如在第三次战役时,汪洋带领的116师7600人潜伏在清川江附近,距离韩军不过百米,但是韩军直到我军发起攻击前,仍对我军毫无察觉。无独有偶,1953年6月9日,郑维山在攻打韩军阵地十字架山时,趁夜将3500名士兵潜伏在距离敌人60米的地方。但在进攻发起前,敌人仍然无法发现。
因此可以总结,我军所使用的战术,是经过数千年历史考验的以弱胜强战术。志愿军和吴越两军一样,都是以机动性、勇猛和近战,弥补了装备方面的不足,可谓是以我之长,击敌之短。吴越两军面对的敌人拥有战车、长戈和利弩,吴越军便想方设法短兵相接,让敌人引以为豪的武器失去作用。而志愿军也是一样,利用近战和混战,让敌人空有火力优势而不敢释放,以免伤到自己人。
抗美援朝战争的胜利告诉世界,中国是一个拥有五千年战争史的民族,是一个真正的战斗民族,是一个善用运用奇谋作战的民族。正是因为如此,新中国才能屡次击破强寇,最终站上世界民族之林的顶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