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行山的敌人打到哪里了?谁把他们打下去?”
一代战将王近山的女儿王媛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将王近山在弥留之际的原话说了出来。
1978年,王近山因胃癌晚期住进了医院,最终陷入深度昏迷。然而即使在生命中的最后一刻,他的思绪却仍然飞到了残酷的战场,仍然想着为了国家和人民,痛击敌人。真是令人动容。
为了让父亲安心,他的小儿子回答说:
“是李德生叔叔在那里!”
听到这里,王近山的嘴角露出笑容:
“李德生上去了,我就可以安心睡一觉了。”
伴随着专门为他播放的悠扬军号声,王近山安然逝去。作为我军中的虎将,王近山为祖国和人民立下了汗马功劳。虽然他确实也犯过一些错误,然而他的赫赫战功和他的英勇顽强,却永远铭记在人民心中。
1915年,王近山出生于中国著名的将军县——红安。他14岁参加红军,18岁就当了团长。到了20岁时,他已经升任师长。普通人20岁时,大多还在读大学,而王近山却已经凭借着他过人的才能,指挥千军万马。
我军将领,可谓是将军云集、星光熠熠。由于将军们很多都是“泥腿子”出身,因此出现了许多“勇将”和“猛将”。然而王近山却在“勇”“猛”之余,还加了个“疯”字。那么王近山到底有多“疯”呢?在笔者看来,王近山与古代的薛万彻、薛仁贵、常遇春颇为类似,即使成了高级将领,仍忍不住要冲上战场,亲自杀敌。
王近山在红军当连长时,打仗从来都冲在最前面。在一次战斗,王近山与敌人短兵相接,展开肉搏。情急之下,他竟抱着一个敌人滚下悬崖,结果脑袋被一块尖石刺了个窟窿。然而血流满面的王近山根本顾不得伤情,竟拿着这块带血的石头,将敌人活活砸死
当上了团长,王近山每次攻城作战仍然要冲在最前面。他甚至会抢下士兵的梯子,一定要率先登城墙。因为这样的勇猛,首长曾多次批评他。虽然他答应得很好,但只要遇到战斗,他仍然第一个上。无奈之下,首长只好派七八个警卫员跟着他。如果王近山犯了“疯劲”,战士们就会立即将他从最危险的地方拖回来。不仅要拖回来,而且还要几个人叠罗汉,将他压倒身下。否则一个不留神,王近山便又跑了。
王近山成了师长后,他在作战中仍带有鲜明的个人风格。在长征中,王近山率部强渡大金川,他被安排在第2条船上。由于江水太急,第一艘船被冲走,王近山反而成了最前锋。而这种情况,正合他的意。他不顾敌军的枪林弹雨,端起一把轻机枪就向敌军扫射。摄于王近山的勇猛,对面滩头的敌人落荒而逃。
破阵、先登、抢滩登陆,在军队中这都是头功。在王近山的红军生涯中,王近山就多次立下头功。凭借过人的战功,21岁的王近山已经升任红三十一军第九十三师的正师长。而他“王疯子”的大名,也名冠诸军,威名远布。
作为一代战将,光有勇、猛、疯是绝对不够的,智也是必须具备的素质。而从未上过军校的王近山,却无师自通,深谙战场谋略,可谓是智勇双全。
1943年,王近山担任太岳军区2分区的司令员,与日军在太行山血战不止。此时,日军对我军进行了规模最大、最为残暴的“铁滚扫荡”。岗村宁次集中日伪军2万人,分三线摆在100公里的正面上,妄图以第一线兵力搜索到八路军主力,然后合力围歼。第二线兵力则在各个村庄烧杀抢掠,制造无人区。
虽然敌人来势汹汹,但是王近山却丝毫不把敌军放在眼里。他率领16团的官兵神出鬼没,在敌军之间的缝隙内穿梭自如,给了敌军以重大杀伤。一来二去,王近山竟深入到敌军腹心地区——韩略村。
随后王近山得到情报,一支特殊的日本部队将经过这里。此时王近山与上级已经失去了联系,已经来不及请示了。正所谓“将在外,君命有所不受”。面对这块“大肥肉”,一向最喜欢“吃肉、啃骨头”的王近山自然没有不吃的道理。
10月22日,王近山精心布置了伏击阵地。上午8时,公路上烟尘滚滚,在王近山的望远镜内出现了13辆卡车。王近山心中暗暗叫好:“13辆卡车,敌军肯定不过300人,以我1000多人马,正好能吃掉。”
汽车渐渐驶近后,王近山一声令下:“给我打!”刹那间,平静的小高地上枪声大作,掷弹筒、手榴弹、机枪、步枪组成了密集的弹雨,像狂风一样向敌军打来。
敌人虽然遇到伏击,但却表现出过人的军事素质。他们依托汽车,用机枪试图负隅顽抗。见此情况,王近山下令:
“必须在20分钟内完成任务!”
在他的指挥下,八路军战士们端上刺刀,与敌军短兵相接。最终,这股日军全军覆没,180人悉数毙命。打扫战场时,王近山惊喜地发现这些鬼子个个都带着军刀。很显然,这些日本人都是军官,真是让人喜出望外。
王近山不知道,这帮鬼子是岗村宁次派出的所谓“战场观摩团”,均是来自华北军各部的中队长级别以上的军官。其中官最大的,是岗村宁次的亲信——服部直臣少将。而在此战中,服部直臣饮弹而死。
战场观摩团覆灭,岗村宁次大为震怒。他疯狂叫嚣:
“再牺牲两个联队也要吃掉这股八路。”
然而王近山哪会给他这个机会?他早就带着战利品逃出生天,胜利地奔向延安,并受到了毛泽东的专门接见。
到了解放战争,王近山仍然不改他靠前指挥、身先士卒的老习惯。在襄阳战役中,面对敌人用城墙、铁丝网和碉堡构筑的防线,王近山差点又抬着梯子,要和敌人拼命。要不是警卫员拼死阻拦,王近山或许又要登上去了。
在整个解放战争中,王近山功勋卓著,他的6纵成长为第二野战军的主力。每次遇到恶战、硬仗,刘伯承、邓小平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王近山的6纵。邓小平曾评价王近山:
“那不叫疯,那叫革命英雄主义。”
刘伯承也说:
“一人投命,足惧万夫。狭路相逢勇者胜,没有点疯劲,没有不怕死的精神是打不了胜仗的。”
正是因为王近山拥有这种一往无前的“亮剑精神”,才让他在战场上无往不利、攻无不克。然而让人想不到的是,王近山却在朝鲜战场栽了一个大跟头。
1950年11月,12军军长王近山离开重庆,出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3兵团副司令员。当时美军飞机在朝鲜上空纵横肆虐,因此我军在白天基本不敢行动。然而天不怕、地不怕的王近山却丝毫不以为然,他仍和司机朱铁民一起,在白天开着吉普车,到处探查地形。
有好几次,王近山都遭遇了敌机的攻击,弹片击破了王近山的左臂,成为朝鲜战场唯一挂彩的兵团司令。面对如此危局,王近山却面无惧色,拿起卡宾枪就朝天扫射。
1951年4月22日,第五次战役正式打响。但在这场战役中,王近山麾下的60军180师遭遇了重大损失,牺牲、被俘超过7000人。虽然主要责任不在王近山,但是不等于王近山没有责任。因为此时,王近山还被毛泽东召唤到了北京。毛泽东勉励王近山:
“第5次战役和180师受损失的问题,现已全部查明,主要责任并不在你,望你放下包袱,继续打好以后的仗。我跟彭德怀和60军军长都讲过,180师那个师长必须撤职,今后不能让他带兵作战。你是个常胜将军,但不能轻敌和骄傲。”
作为一代战将,自然不会一场失败打倒,从哪里跌倒,就要从哪里爬起来。王近山痛定思痛,决心痛击美军,找回场子。而在1952年秋,王近山终于在上甘岭战役中一雪前耻。
在这场举世瞩目的血战中,王近山麾下的15军、12军与数万“联合国军”血战多日,最终歼敌2.5万人,成功守住了阵地。
战士们受苦,爱兵如子的王近山又怎么会好受呢?在上甘岭的战斗中,王近山几天几夜不睡。看着小伙子们在坑道内奋勇杀敌,王近山自己也是急在心里。甚至他还提着卡宾枪,准备冲到阵地上和“联合国军”拼命。若非警卫员阻拦,贵为兵团司令的他恐怕就要直面杀敌了。
最终,敌方悍将范弗利特只能灰溜溜地撤出战斗。此战的胜利,让王近山扬眉吐气,他跳出掩体高兴地叫道:
“范弗利特,这回被我打尿了吧!”
在朝鲜,王近山的军功到达了顶峰。1955年授衔时,王近山被授予中将军衔。然而谁也没有想到,没有栽在战场上的王近山,竟然因为家庭而被一撸到底。
与《亮剑》中一样,王近山的妻子也是一位护士,原名韩秀兰。在神头岭之战中,王近山身负重伤,住进了医院,得到了韩秀兰的护理。在长期相处中,两人一见钟情。一同住院的陈锡联见两人郎才女貌,于是出面担当月老,帮助两人结了婚。
为了表达自己对于丈夫的爱意,韩秀兰改名为韩岫岩,因为王近山名字里有个“山”字。王近山和韩岫岩结婚数十年,一直伉俪情深,一共生了8个儿女。
然而朝鲜战争结束后,夫妻俩却出现了严重冲突。原来,王近山曾对自己的司机朱铁民许诺,想将他最小的女儿援援过继给他,为他养老送终。毕竟朱铁民这位与王近山一起出生入死的战友,已经查明没有生育能力。
对于王近山的自作主张,韩岫岩感到非常不理解。然而将军一诺千金,援援两岁时,王近山还是把她交到了朱铁民手上,将其改名为朱元。
当时王近山夫妇和朱铁民就住在一个院子里,两家三天两头就能见面,实际王援援并没有和韩岫岩。但是韩岫岩还是因此和王近山大吵一架,两人的婚姻的裂痕越来越大,三天两头都在吵架。
王近山最喜欢跳舞,韩岫岩曾是他最好的舞伴。但是自从这次事件后,两人就再也跳不到一起去了。韩岫岩不和王近山跳舞,但她也不甘心丈夫与别的女人跳。毕竟王近山战功卓著、长相英俊潇洒,哪个女孩不喜欢、不崇拜呢?
于是,韩岫岩把自己的妹妹韩秀荣接到家中,让她和王近山跳舞。但是时间久了,韩岫岩却误会两人之间发生了不得了的事。怒不可遏的韩岫岩大吵大闹,甚至常常阴阳怪气地讥讽王近山:
“别看他腿瘸,一搂着漂亮女人跳舞就不瘸。”
最终,韩岫岩把事闹大,到处找组织、找妇联,最终甚至惊动了毛泽东。当时国家正在严打作风问题,王近山和韩岫岩的家事便成了国事。韩秀荣被组织“发配”到边疆的一处医院,再也没和王近山相见。
韩岫岩的胡闹,让王近山怒发冲冠。急脾气一上来,他竟完全不理会组织的警告,坚决要和韩岫岩离婚。然而这场离婚的后果是很严重的,一旦离婚,就坐实了王近山的“作风问题”,最终的结果必然是一撸到底。
因此王近山的老部下们轮番上门请求,希望老首长不要离婚。但是王近山的疯劲上来了,谁能劝得住呢?最终,王近山还是和韩岫岩离婚了。
离婚后,毛泽东勃然大怒,王近山受到了严厉处罚。他的中将军衔被降为大校,开除了党籍,从大军区领导被降职为副科级干部,调往河南某黄泛区的农场当副场长。
对于这个结果,王近山二话不说,收拾行装就去了河南。在农场,王近山与照顾他的勤务员黄慎荣走到了一起。韩岫岩听说此事后,脸色发白:
“这怎么可能?怎么弄成这样了?”
1969年,王近山恢复了党籍,回到南京军区工作。然而在1974年,王近山却被查出了胃癌。
听说此事后,韩岫岩心急如焚,买了大包小包的补品前往南京,想见前夫一面。但是王近山的态度非常坚决——就是不见。
王近山虽然记恨韩岫岩,但也牵挂着她。在儿女面前,王近山常常诉说韩岫岩的好。几十年的夫妻情分,哪能说断就断呢?但是覆水难收,韩岫岩至死都没有见王近山一面,甚至连葬礼都不准参加。
1978年5月10日,年仅63岁的王近山在军号声中辞世。他的一生,是战斗的一生。即使在弥留之际,他脑海中浮现的仍然是战争。
在追悼会上,邓小平重新审定了悼词,并补发了父亲担任南京军区顾问的任命。或许这是邓小平为他的这位爱将最后的告慰。
王近山去世后,韩岫岩的余生都活在痛悔之中。她始终不承认自己和王近山离婚,因为两人并没有领离婚证,自己仍是王近山的合法妻子。在家中,韩岫岩将王近山的照片摆在客厅的墙上。每逢过年,韩岫岩都要坐上一桌好菜,摆在王近山的遗像面前。
2007年6月,韩岫岩病情恶化。但她仍挣扎着前往八宝山革命公墓。她摩挲着王近山的墓碑,深情地说:
“近山,我最亲密的朋友,我最好的战友,我马上要来陪你了。”
数天后,韩岫岩离开人世,同样被安葬在八宝山革命公墓,与王近山紧紧相邻。不知到了天国,两人是否能放下嫌隙,和好如初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