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朝和清朝,是中国历史上两个以外族入主中原的大一统王朝。
两者统治的时间却大相径庭。
元朝仅维持了98年就退出中原,清朝却延续了276年,在历代大一统王朝中也排得上号。
众所周知,元和清的建立者,蒙古与女真相比,那不是一个量级的比较对象。
蒙古帝国横跨欧亚,一度是人类历史上武功最盛的大帝国,忽必烈的元朝也只是其中一部分;相比蒙古,女真起家时就寒蝉得多,即使到了1644甲申之变入关后,大清也只有几十万人口、十几万军队的体量,与忽必烈不可同日而语。
偏偏,强大的元朝不到百年而亡,清朝却绵延276年之久,是何道理?
如果我们把目光聚集到它们之间的明朝身上,就能得到一些答案。
中国古代史上,有明承元制、清承明制的说法。
从许多方面看,这是有道理的。
从瓷器、服装,到军队的甲胄武器,明朝许多东西和元朝一脉相承,这是实物上明承元制的证明。光这还不够,在官制、后宫制度、政治风气、社会风尚等方面,明朝开始也承袭自元朝。
这其实并不奇怪,九十八年在历史上是弹指一挥,对生活在那个年代的人来说却已经历了几代人,南宋已恍如隔世,一切已有惯性。
明承元制,元不承宋制,是蒙古自己体制与金制结合。
元朝到最后几年,其实还有很强的军事力量。但元朝是个内斗不断的王朝,宗室和宗室斗,官员跟官员斗,将军跟将军斗,连寿终正寝的皇帝都没几个。
说白了,也就是权力不集中,皇帝没有一言九鼎的权力。
朱元璋对元朝的问题看得很清楚,他自己说:“奈何胡元以宽而失,朕收平中国,非猛不可!”
所以,他的治国理念是以猛治国。
这就必须收回权力,皇帝必须拥有能掌握一切的权力,也就是君主集权。
这也就解释了朱元璋为什么要清洗功臣,因为功臣们以地域为集合,形成了淮西、浙东这样的政治集团,其中不少身经百战的公爵、侯爵们拥有部曲、义子和大量奴仆,他们又和各地卫所军官有过统帅关系。
这要是闹起来,那还了得。自己在世时,能压得住这些人,自己哪天崩了,他们就有可能成为颠覆皇权的隐患。
加上这些功臣已出现不少骄狂枉法的苗头,如朱亮祖冤杀道同、郭英纵奴行凶、周德兴僭越礼制。
即使老朱专门令工部铸造了一张铁榜,上面逐项规定了申诫公候的条令,规定了处罚和处刑的法律,但收效仍然不大。
这问题必须得给子孙们解决。
这是其一。
其二是千年以来的宰相制度已成为朱元璋集中权力的一大障碍。
元朝的宰相们,可不是一般的闹腾,权相一个接一个,都想让皇帝当傀儡,自己来把控朝政。比如著名的“三权臣擅政”:铁木迭儿、燕帖木儿、伯颜。
老朱觉得,宰相的存在是对皇权的阻碍。干脆,以后不要宰相了。
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任宰相胡惟庸就这样被干掉了,拔出萝卜带出泥,顺带制造了一起大案,把党羽、隐患连根拔除。
这是朱元璋在政治上进行的改革,效果是比较明显的,明朝统治时间大大长于元朝,达到了276年。
好了,到了清朝了——清承明制。
清承明制,比明承元制还要彻底,因为经过明朝的改良,封建集权制度已经趋于完善,元朝那种自己人乱斗的情况已经没有了生存土壤。
但明朝也有不少问题,除去其他方面不说,它最大问题是财政制度设计得有问题,在明初问题还不明显,自中期起,明朝就闹起了财政危机,到了明末,崇祯已拿不出钱发饷,大明很大程度是被财政拖垮的。
其次是明朝的宗室问题。
这得归到明成祖头上,他本身就是宗室制度失败的受益者。朱棣靖难成功后,怕有人效仿他,对宗藩制度进行改革,防贼一样防着自己那些叔伯兄弟和大小侄子们,剥夺了他们的参与政治和军事的权力,只是好吃好喝圈养着,城门也不让随便出。
造成的结果,就是到了明末,男性宗室已有30多万,总人口达到六七十万,如果再算上其他相关人员,那得有多少。
宗室问题成了明朝严重的社会问题,给大明造成极大负担。
清朝皇帝看得很清楚,明朝的制度问题必须解决,否则会走上同样的道路。
清初的赋税制度,大致是沿袭的“万历则例”,也就是明朝万历年间的财政制度——“俱照前朝万历四十八年则例征收”。
沿袭是为了过渡期的稳定,坐稳了天下后,清朝就开始自己的创新和改革,这个过程几乎是伴随清朝始终的。
比如摊丁入地、田赋征收定额化、确立以银两为主体的财政收入和支出体制、耗羡归公、养廉银等等,都是在明朝制度基础上的创新和完善,最终形成了具有自身鲜明特点的财政体制。
不得不说,在财政上,清朝要比明朝做得好很多,即使到了清末,刨除海关税收,清朝的税收依然是惊人的。大清政府是历代封建王朝中最有钱的政府,没有之一。
在宗室制度上,清朝也在明朝基础上做了改革。清朝在宗室管理上比明朝做得要好很多,算得上封建王朝里做得最好的一个。
清朝的宗室,除了世袭罔替的几个铁帽子王,其他皇子基本也就是个贝勒。
并且它的爵位承袭保持递降,即使是贝勒,三辈下来没什么出息,也就递降到了奉恩镇国公,除了在宗人府领一份补贴,与其他旗人就没什么区别了。
在清朝的君主集权制下,宗室没有军权,但有议政权,并且能得到皇帝信任。虽说拉胯的宗室很多,但经过选拔,总有几个有点能力的冒出头来,即使到了清末,宗室子弟依然能在国家事务中发挥重要作用,比如奕訢、僧格林沁、端方、奕劻、载泽等人。
对比明朝要拿大量财政养好几十万宗室,并且这帮人还不能给国家帮忙,反而净添乱,清朝的宗室制度就很高明了。
如果不是清朝赶上了国际风云的变幻激荡,被西方列强打开了国门,它的统治还能维持很多年。
所以史学界公认,封建统治的巅峰就在清朝。
回看元明清三朝,元朝不到百年而亡,主要原因在于它制度的不合理,七八十年后矛盾就开始爆发,最后被朱元璋抓住机会,用十几年的时间建立起明朝;明朝承袭元制,又进行了改革,大明的统治时间大大超过了元朝;清朝承袭明制,又进行了不断的改革和创新,所以它也达到了276年。
以两宋为交界,历史上,元明清这三朝也经常被归到一起,从失败的元朝到成熟的清朝,中国封建王朝制度走向巅峰,中间是个不断向前朝学习,并对制度加以修改完善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