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无闲语,甚至有研究者认为《红楼梦》无一闲字,这话虽显夸张,不过但凡读到一句莫名其妙的话,都不会是泛泛,一定有作者的用意在内里,甚至是大有文章的。
《红楼梦》第一回,是需要字字句句都不能放过的,屏山读红楼许多篇,最近仍然有新发现,今天我们就讨论甄士隐游太虚遭到的那一声晴天霹雳。原文如下:
(士隐)正欲细看(通灵宝玉)时,那僧便说已到幻境,便强行从手中夺了去,与道人竟过一大石牌坊,上书四个大字,乃是“太虚幻境”,两边又有一副对联,道是:假作真时真亦假,无为有处有还无。
士隐意欲也跟了进去,方举步时,忽听一声霹雳,有若山崩地陷。士隐大叫一声,定睛一看,只见烈日炎炎,芭蕉冉冉……
入太虚幻境者,只有甄士隐和贾宝玉,区别在于一个仅到大门口,但是听全了故事,另一个倒是细细浏览一番。两个人的结果却差不多,一个是被一声晴天霹雳炸醒了,另一个差点堕入迷津,同样是吓醒的。
贾宝玉吓醒了,是因为为了警醒他,宁荣二公的魂魄加上警幻仙姑周折了一大圈,这个小子竟然没有悟,还差点掉进迷津里去了,惊吓之下,大喊“可卿救我”,关键时刻人家想的也是可卿,真真令人失望。那甄士隐可是本本分分、老老实实的读书人,连太虚幻境的大门也没有让他进,干嘛一霹雳吓唬他呢?这不是欺负老实人吗?
曹雪芹劈的这一声雷,可是不能等闲视之,里面意思深了。《红楼梦》从结构上看是是分上下两部的,前54回正照风月鉴,后54回是反照风月鉴。可惜小说后28回迷失无踪,永成遗憾。但54回是非常明显的分水岭。小说除了用这样的视角看,还可以从故事的视角分成两个部分,一是小说一开篇先写甄家之败,脂砚斋说:写甄家之败伏贾府之败。写甄家就是为了引出贾家,甄家之败就是贾府之败的预演。甄家之败是小枯荣,贾府之败才算进入正题。
由此,这一声霹雳,包含了三层意思:
一、上天提醒甄士隐:你将要祸事临头了
最直观的,这个雷炸醒了甄士隐,这个醒,是让他从午间小寐中醒来。人生的这个梦,他还没有醒。佛道二仙要下凡度脱几个人去,因为甄士隐有慧根,是被度脱的对象,见到怀抱女儿英莲的甄士隐,向他说道:“施主,你把这有命无运、累及爹娘之物,抱在怀里作甚?”“舍我吧,舍我吧!”又念了四句谶语道:娇生惯养笑你痴,菱花空对雪澌澌。好防佳节元宵后,便是烟消火灭时。
甄士隐听到这里,心下犹豫了一下,可是僧道二仙没有给他思考的时间就飘然而去了。甄士隐想这两个人不是凡人,这话说的是有用意的,可惜没有问明白一些,有些后悔,不过已经晚了。
接下来一年,甄家先丢了女儿英莲,再毁了宅子,又变卖了田庄,跟着岳父度日,没有维持多长时间,甄家就彻底的败了。等甄士隐再次遇到跛足道人,他就彻底解了前因后果,遁逸而去,甄家落得一个妻离子散的结局。
除了寓甄家之败,这声霹雳开启了四大家族衰亡的序幕。甄家只是个引子,家族覆灭、万艳同悲的大悲剧才刚刚开始。
四大家族是国家定鼎的功臣,一定程度上是政权盛衰的晴雨表,四大家族的萧疏,是政权失去生命力继而走向衰落的反映。
小说一开篇,从贾敏开始,到贾瑞、秦可卿,再到金钏、尤三姐、尤二姐之死,到四大家族大厦倾覆,更加速了众多美好生命的夭逝,晴雯、林黛玉、迎春、元春、王熙凤、司琪、鸳鸯等等。一个家族的败落呈摧枯拉朽之势,而且相关联者一损俱损,就像大火烧仁清巷牵三挂四最终烧了半条街一样。四大家族之败算得上是政权的一派势力塌方式覆灭。这就引发出了第三个寓意。
《红楼梦》要表达的不仅仅是个别家族的盛衰,他终极要说的是一种政治生态的不可持续,他想说这个政权早就腐朽透顶,没有任何希望,只有死路一条了。曹雪芹从各个角度表达或者说佐证自己下的这个定论:
比如他一开篇就说“地陷东南”,意思是马上就要天塌地陷了,他这是说高层的政治已经崩坏了。在写到甄家之败时,他说“水旱不收,鼠盗蜂起,官兵剿捕,民不安生。”高层坏了,基层当然更加是水深火热的状态,连甄家这样的殷实之家都没有了抵挡风险的能力,老百姓就更不用提了。然后又通过贾雨村这个本来志向远大、想做一番事业的正值读书人,经历了宦海染缸沉浮,成功蜕变成一个唯利是图、贪赃枉法的小人。当然,占领小说最大篇幅的仍然是以金陵十二钗为代表的美好被一一毁灭,来告诉读者这个世界有多么的令人绝望。
从这个角度看,《红楼梦》乃是一部警世之作、醒世之作。
参考原著:甲戌、庚辰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人民文学出版社120回《红楼梦》
图片来源:清 孙温《绘全本<红楼梦>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