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天的繁星常常会给我们造成一种感觉,那就是宇宙中应该到处都是闪亮的恒星。但实际情况却是,我们用肉眼能看到的恒星数量只有7000颗左右,它们中的绝大多数都集中在距离我们几千光年的范围以内,也就是说我们平常看到的只是可观测宇宙中极小的一部分,那么可观测宇宙的全貌是什么样子的呢?
事实上,可观测宇宙中的恒星分布得非常不均匀,比如说我们银河系的恒星密度就是越往内越大,在银河系的核心区域,其恒星的密度可以高达太阳系所在区域的7200万倍。
而从更宏观的层面来看,宇宙中的星系分布情况也同样如此,物质密集的区域星系云集,而物质稀疏的区域却空旷得令人吃惊。今天我们就来介绍一个极端的例子——博特斯虚空(Bootes void)。
博特斯虚空可以说是一个跨越2.5亿光年的虚无空间,它位于牧夫座方向,距离我们大约有7亿光年。1981年,一个由天文学家罗伯特.科什纳(Robert Kirshner)领导的研究团队,在一次星系红移调查中首次发现了这个物质极为稀疏的球体空间。
(注:上面两张图绿色圆圈内的绝大部分星系团都不属于博特斯虚空,它们其实是位于该区域的“前面”和“后面”)
按照宇宙中星系的平均密度来计算,像博特斯虚空这样大的一个球体空间内,至少应该存在10000个星系,但根据天文学家的观测,博特斯虚空内的星系数量却仅仅只有大约60个(最初只发现了8个),除此之外,就是几乎什么都没有的一片虚无。
通常来讲,形成这样的虚空应该是由引力造成的,简单地讲就是,宇宙空间中的物质会在引力的作用下向物质密集的区域聚集,然后像滚雪球一样越聚越多,从而留下大片的空旷区域。
然而这并不能解释博特斯虚空的起源,要知道这是一个跨越2.5亿光年的虚无空间,其尺度已经占到了整个可观测宇宙的0.26%,而宇宙的年龄却只有大约138亿年,不管怎么推演,在这么短的时间内,都不可能形成一个规模如此巨大的虚空。因此可以说,就目前来看,博特斯虚空的起源仍然是一个未解之谜,没人知道它为何存在。
显而易见的是,对于这种奇怪的现象,肯定是会有人联想到外星高级文明的。外星人爱好者指出,从理论上来讲,在大约98亿年前,宇宙就完全具备了孕育生命的条件,在经过漫长的时间之后,那时的生命很可能早就已经演化成了传说中的III型文明。
根据“卡尔达舍夫文明等级”,III型文明拥有操控整个星系的能力,因此他们完全可以在宇宙中创造出这样的空旷区域,但问题是他们为什么会这样做呢?
外星人爱好者推测,由于III型文明需要巨大的能量,而恒星似乎是宇宙中最可靠的能量来源,因此他们在扩张的过程中,就可能会用特殊的能量收集装置(如戴森球)将大量的恒星覆盖,这样我们就会因为看不到恒星而误以为这是一个虚无空间。
值得一提的是,还有一种脑洞大开的想法认为,在地球上,人类为了追求速度的享受,会开辟出专用的赛车场,而III型文明也可能会干同样的事情,由于他们的飞行器的速度极高,很容易受到恒星系的干扰,因此他们特意清理出一大片的空旷区域用来当作他们的“赛车场”。
不得不说,上述的猜想是令人神往的,但因为所谓的高级文明太过虚无缥缈,所以我们还是应该从自然形成的角度来看待这个现象。对于博特斯虚空的起源,目前有一个合理的假设认为,在宇宙的演化过程中,多个规模较小的空旷区域可能会在特定条件下组合起来,它们就像肥皂泡一样互相结合,最终形成了博特斯虚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