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隆位于越南高平省扣屯以南约9公里处,扣屯至太原公路由北向南从该地区中央经过,巴嘎河水深流急,徒涉困难,纳隆桥长65米,宽7米,是纳隆地区越军进退必经之处。纳隆桥以北地区为山岳丛林地,有大小山头21个(编为1—21号高地),山峦重叠,沟深林密,坡陡路窄,山的上半部长有约2米深的高草,下半部树林茂密,通行十分困难。7、13、14号及505高地是该地区制高点。3、4、13号和5、6、14号高地可居高临下控制公路。17、18号高地可直接控制纳隆桥。该地区气候多变,每日上午雾大,能见度差。
越军海兴省队第183团,于1979年2月27日到达纳隆地区。其1营前推至纳隆桥以北,沿公路两侧防御,企图阻止我军进攻,敌人营指挥所在14号高地。我41军121师在扣屯组织防御期间,这一部分越军经常派出特工队员利用夜间潜入我阵地袭扰,间或炮击我前沿阵地。3月5日我国政府发布撤军声之后,越军叫嚣反攻时机已到,活动更加频繁,3月6日以远程火炮向我阵地实施炮击,气焰十分嚣张。
为了积极歼灭敌人,稳定我方态势,保障我军回撤安全,陆军第121师决定,在师前指统一指挥下,以361团2营、362团1营、363团1营和5个炮兵营的兵力,在友邻步兵第449团的配合下,全歼纳隆以北地区守敌。师前指决心以两个步兵营从正面攻击,以一个步兵营沿公路直插17号高地,尔后以部分兵力断敌退路,阻敌增援,掩护我工兵炸毁纳隆桥,营主力由南向北卷击,配合正面攻击分队全歼纳隆以北地区之敌。
3月9日9时40分,部队向越军发起攻击,战至13时50分,攻占了敌人前沿要点,至18时50分,歼灭了纵深之敌,就地转入防御;10日,部队组织清剿残敌,掩护工兵强行炸毁了纳隆桥,于当日22时全部撤回原防御阵地。此次战斗历时两天,共毙敌307名,俘敌1名,缴获步枪、冲锋枪85支,轻、重机枪和高射机枪16挺,82迫击炮3门,40火箭筒8具,各种子弹6万余发,军用物资一批,打击了越军的嚣张气焰,为撤军回国创造了有利条件。
攻占越军阵地,经过了激烈的战斗,我军虽然也付出了一定的伤亡,但是获得胜利的指战员们都显得异常兴奋。大家在清剿残敌,打扫战场的过程中,仔细地观察着越军的阵地编成,工事构筑等情况。只见位于前沿的堑壕被我军强大炮火掀翻,炸得七零八落,壕内的越军全部毙命;面向公路的堑壕里敌人尸横遍野,残肢满目,使用的枪支型号杂乱无章,竟然还有苏军在二次世界大战中使用的转盘机枪;令官兵们印象深刻的是:敌人打得顽强,撤退动作也相当迅速,纵深地区只有遗留的多处血迹,却见不到更多的尸体。
在7号高地上,顺着交通壕,就来到了越军的连指挥所,这是一个地下式的封闭指挥所,洞内两头连接着外面的交通壕,约深入地下3至4米,顶端全部用圆木覆盖,上面还有2至3米的黄土层并用树枝进行伪装。这种工事可抗击大口径炮弹的直接命中而不被损坏,越军作战经验之丰富由此可见一斑。这样的工事让解放军官兵大开眼界, 大家都认为越军在工事构筑上的经验值得学习。
各个连队正忙于打扫战场,突然听到惊奇的叫声传来,一名副连长很惊讶地告诉大家,那边阵地发现一具越军女兵尸体,仰卧在半坡上,引得周围好奇的战士纷纷跑去观看。从阵地上越军遗留的物品判断,这里的确有女兵待过,在连部的掩体里发现了镜子、香水等物品。 一线阵地上居然有女兵,这一幕给保守的解放军年轻士兵留下了种种猜想……
阵地上到处都是越军遗弃的物品,最为醒目的是一条红绸布标语, 上面写着歪歪扭扭的一行越文,361团2营4连官兵捡到后,连忙找来越语翻译陈新求,陈翻译看了一眼告诉大家,标语上写着“誓与阵地共存亡”7个字。由此可见,越军战前也是决心坚定、信心百倍的要守住阵地,但是在我军强大的炮火和猛烈的攻势下,最终落了个“地失人亡”的下场。
作者为历史学硕士,大学讲师,专注中越战争史。
微信公众号:南疆烽烟正十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