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老照片 / 1926年镜头下的武汉:破败不堪的宝通寺,重新修建的黄鹤楼

1926年镜头下的武汉:破败不堪的宝通寺,重新修建的黄鹤楼

前言

1926年作为湖北省会的武汉市是一幅怎样的画面?本文7幅来自于《亚细亚大观》的民国老照片,详细地记录了90多年前,一个民国北洋政府时期的武汉。

1926年镜头下的武汉:破败不堪的宝通寺,重新修建的黄鹤楼

1904年清末时期的武汉地图

本文的旧照片将会通过《武昌城内》《武昌城外》两个部分,领略民国时期湖北武汉地区的独特魅力。

千年的武昌城

远在1700多年之前的三国时期,孙权就将东吴的政治中心迁移至此,并取“以武而昌”之意,武昌之名首次出现,并一直沿用至今。

千年之后的明朝初年,朱元璋率兵攻克武昌城,不久之后就在城中设置了“三司”衙门。到几十年后的明英宗时期,此时武昌城内的衙门云集。涵盖了由低到高几乎所有级别的衙门,时人称之为“湖广会城”。

1926年镜头下的武汉:破败不堪的宝通寺,重新修建的黄鹤楼

民国时期武昌全图

本文照片拍摄的15年前,辛亥革命第一枪在武昌城中爆发,随后革命浪潮由此处席卷全国,共和制代替了原先清廷统治。照片拍摄时间为4月末,此时武汉依然为北洋政府所统治。但这时的时局已经逐渐紧张起来,几个月后,武汉战役即将在此处爆发……

1926年镜头下的武汉:破败不堪的宝通寺,重新修建的黄鹤楼

1948年武汉地区详图

1926年的武汉纪行

一,《武昌城内》

1926年镜头下的武汉:破败不堪的宝通寺,重新修建的黄鹤楼

武昌码头

即便在上世纪20年代长江对岸的汉口早已欧式化,但武昌城依然保持着曾经的模样,一直未曾改变。随着清朝的灭亡,围绕在四周的城垣早已无人问津,缺乏修缮。而在武昌城内变化最大的是停靠在码头旁的船舶,从曾经的帆船到上世纪20年代的各种汽船。

1926年镜头下的武汉:破败不堪的宝通寺,重新修建的黄鹤楼

黄鹤楼

阁楼的历史早在千年之前的唐代时就常常被诗人们所提起,李白的一首《送孟浩然之广陵》则更是流传千古。

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到令人遗憾的是,原本李白诗中的黄鹤楼早已不存,此时在原遗址上所建造的阁楼也是黄鹤楼也是“奥略楼”。

1926年镜头下的武汉:破败不堪的宝通寺,重新修建的黄鹤楼

民国时期黄鹤楼及码头附近图

1926年镜头下的武汉:破败不堪的宝通寺,重新修建的黄鹤楼

路边商贩

1926年4月末的下午,一名武昌城内的小贩正低头专注地削着甘蔗皮,面对相机镜头也没有侧目多看一眼。身前的几个筐中放着各样削好的应季水果,等着沿路客的光顾。

1926年镜头下的武汉:破败不堪的宝通寺,重新修建的黄鹤楼

宝通寺

拥有千年以上历史的宝通寺在照片拍摄的15年之前(1911年),曾经是武昌起义革命军的司令部。时间再向前推移,明清两朝经过几百年的增修,寺院在清中期时成为“武昌诸刹第一”,规模宏大,雄伟壮观。

但咸丰年间的太平天国运动,使这座当时盛极一时的佛教寺院毁于一旦。照片中所能看到寺院为同治及光绪年间所重新修建,规模远不如毁坏之前。

二,《武昌城外》

1926年镜头下的武汉:破败不堪的宝通寺,重新修建的黄鹤楼

武昌城外的急行

拍摄者在武昌乡下巧遇到一群利用雨过间晴的空隙,忙着赶路的当地人。这些人中,有的人头顶草帽,脚穿草鞋,手拿油纸伞。而其中一人则是洋伞与雨靴在身。新旧对比,传统与西洋交全部织在一张照片中。

1926年镜头下的武汉:破败不堪的宝通寺,重新修建的黄鹤楼

龙骨车

上世纪20年代,这种工具在当地经常十分常见。根据拍摄者所标注的图注,当时的江南地区,人们用到更多的是水牛与骡马等牲畜。而地理位置更加靠北的武昌周边,则更多使用的是类似龙骨车的工具。

1926年镜头下的武汉:破败不堪的宝通寺,重新修建的黄鹤楼

独轮车

上世纪20年代,这种独轮车在中国大江南北的田野间十分常见,这些也是来往于乡间的重要交通工具。

结语

90多年已经过去,如今的武汉,武昌城早已成为另一番模样。但我们依然可以在古人留下的旧照中,回忆那个既熟悉又陌生的民国武汉。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356969.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