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可错过的名人故居
散落在京城各处的北京名人故居,对我们而言总是神秘的存在;它们见证着栖居在这里的名人大家几十年的岁月沉浮,承载着为老百姓所仰望崇敬的先人最真实的生活。在新时代,名人故居迎来的命运各有不同,有的被开发成了纪念馆,展览与故居结为一体;有的已被用作民居甚至是大杂院,生活气息比以前更为浓厚;有的则难逃碎为瓦砾的命运,早已被摧毁拆迁,不留踪迹,令人不胜唏嘘。
老舍故居:柿子树下话往昔
要说到把故居开成纪念馆的成功典范,要数老舍故居。那句无奈揪心的“有家难回,像个丧家犬”就是出自他笔下,看得出老人一生四处漂泊,掩不住对家的渴望。1949年,老舍回到自己的故乡北京,买下了丰盛胡同的一处院子,成为新中国第一位自己掏钱买房的作家。
老舍把对家的情感都赋予在这所用心营造的院子里。从丰富胡同进去,左手边第一家小院就是老舍故居。迎面而来的先是挂着“福”字的影壁,绿植掩映,纵斯人已逝,这里仍然充满着浓厚的气息。迈进院子,又看到一处镶“福”字的五彩木影壁,为老舍的夫人胡絜青所写。
纪念馆的布局很用心,院内的东、西厢房辟为纪念性展室,分为苦寒童年、糊口四方、成家立业、八方风雨、赴美讲学和人民艺术家六个部分,通过大量珍贵的图书、照片以及生前遗物,向来者展示老舍的生平与创作历程,十分全面客观。
最让人中意的是,纪念馆把客厅、西耳房即老舍书房兼卧室、东次房即夫人的画室兼卧室都保留成原状陈列,直接地展现了他当年的生活原貌。老舍在这里写下了建国后的所有作品,包括使他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话剧《龙须沟》,还有永恒的经典《茶馆》等;隔着玻璃,你能看到当年他用过的眼镜、钢笔、墨水瓶和烟灰缸,还有用来存放书籍的壁橱;在东次间,夫人用过的画笔和砚台,都整齐地码在书桌上。游走在老舍故居,你会不由得向往这种令人钦羡的生活状态,夫妻二人在院子中各自有独立创作的空间,但彼此又离得不远,休息时可以来回相通问侯,或相聚在中间的客厅里品茶,惬意至极。
院子前面那两棵柿子树,据说当年就是老舍托人从西山移植过来,夫妻俩很爱惜这两棵柿子树,还把院子命名为“丹柿小院”。柿子树前还保留着当年的鱼缸,展厅中有一张老舍在休息时趴在鱼缸上看鱼的照片,你仿佛能想象当年的老舍,从西耳房出来,跟妻子在柿子树下聊天,在鱼缸旁逗鱼的场景。时光一下子回到开国初,这里是老舍呆了十六年的地方,是被他真正称为“家”的天堂。
地址:东城区灯市口西街丰富胡同19号
开放时间:9:00-16:00(周一闭馆 )
欧阳予倩故居:故居里大杂院的闲适人生
说到欧阳予倩,估计有不少人会摸不着头脑,但在戏剧界,他绝对称得上赫赫有名。他是中国话剧奠基人之一,1949年后任中央戏剧学院院长,从事戏剧事业50年,先后创办了中国最早的一所培养京剧演员的学校—南通伶工学社和广东戏剧研究所,主要著作有京剧《新桃花扇》、话剧剧本《忠王李秀成》、电影剧本《木兰从军》等。当时在戏剧界有“南欧北梅”的说法,南欧就是指欧阳予倩,北梅则指梅兰芳。
从地铁5号线张字忠路A口出来不久,就会看到一处气派的青砖黛瓦围墙,上面有“欧阳予倩故居”的提示,门一般不会关上,你走进去,就会发现昔日的院子现在已被拆分为几户人家,成为了名符其实的大杂院。
院内建筑过去是典型的中西合壁的风格,现在则是独立的建筑或中式或西式地汇聚在这所故居院子里,一边是由四根爱奥尼式柱子支撑的的西式小别墅,一边是中式平房,砖瓦整齐地码在低矮的围墙上;旁边有个呈“L”的小池塘,几条金鱼在里面畅快地玩耍;池塘旁是石桌,石桌上的小盆栽特别讨人喜欢,绿叶倒映在水池里,在阳光温和的照耀下,这里的生活小景会让你顿感岁月静好的丰盈。杂,而不乱,关是建筑本身就很有看头。
清晨步入欧阳予倩故居的感觉最好,乌泱泱的一大群人会打扰别人的生活,这里只适合一两个人静静感受,哪怕碰见了生活在这里的住户,他们也会比较理解。
走出欧阳予倩故居不远,就是段祺瑞执政府旧址以及和敬公主府,时间不赶的话不妨也去看看。
地址:东城区张自忠路5号
开放时间:9:00-16:00(周一至周日)
鲁迅博物馆:“民族魂”文学巨匠的真实印迹
鲁迅在北京的住处一共有四个,而鲁迅博物馆位于他的最后一所住处:西三条21号,另外三处是刚到北京时的绍兴会馆,曾与兄弟合住的八道弯,还有位于砖塔胡同的故居。前两者如今已是破败不堪,砖塔胡同的故居也面临被拆迁的命运,唯独这个西三条21号,不仅完整保留了他的住处,还在旁边开辟了关于鲁迅的展览馆。要想了解这位“俯首甘为儒子牛”的伟大作家,来鲁迅博物馆,一定不会让你失望。
展览馆就坐落在鲁迅半身像的后面,以他一生的不同落脚点分成不同的展区,展示鲁迅在北京、上海、南京等地的照片和用过的衣物,还包括他的书籍和手稿。与一般的展览馆不同,由于鲁迅在生前有很多发人深省的箴言,所以展馆的不少展板和柱子都用来展示他为世人留下的名句。
“自己背着因袭的重担,肩住了黑暗的闸门,放他们到宽阔光明的地方去;此后幸福的度日,合理的做人。”
“什么是路?就是从没路的地方践踏出来的,从只有荆棘的地方开辟出来的。”
这些箴言,与最后出口处鲁迅逝世时灵柩上覆盖的由沈钧儒所写的“民族魂”旗相呼应。鲁迅的精神与他的真实人生,得到圆满的体现。
从展览馆一路走出去,对面就是鲁迅旧居,小院虽普通,却被收拾得很干净,从建筑到室内陈设都保留着简朴的风格。院子虽小,价值却不小,就在这个院子里,鲁迅完成了《华盖集》、《华盖集续编》、《野草》三部文集,以及《朝花夕拾》、《坟》中的一部分文章。南边三间是会客室和藏书室,北三间为鲁迅的起居室和母亲、夫人的卧室,在北房中屋后面还有鲁迅自己的工作室,隔着一层玻璃,还能看见他当年用过的物品。在院子正中央,鲁迅亲手种下的白丁香如今早已亭亭如盖,而大家都爱打听的他在散文《秋夜》中提到的那两棵枣树,则是一棵生在前院通向后院的拐角处,一棵生在墙外,依然长得极好。
小院子娴静、清心的氛围,引来了不少美术画好者。一个恬淡的姑娘,坐在院子的石阶上,安静地画上一个下午,画如实境,弥漫着淡泊之意,让人心动。
地址:西城门阜成门内西三条21号
开放时间:9:00-16:00(周一闭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