蒲松龄是清代文学家,著有旷世名著《聊斋志异》。因为当时《三国演义》已经家喻户晓,三国故事和人物也成为他小说涉及到的题材。
在蒲松龄的创作生涯中,总共有3篇三国题材的“同人”小说,它们分别是《桓侯》、《曹操冢》和《甄后》。
其中,《桓侯》写的是一个名叫彭好士的人,在一次醉酒后迷路,误入四川阆中深山之中,巧遇张飞的故事。在张飞这里,他不仅受到热情款待,还得了一万金,发了一笔不小的横财。
虽然《桓侯》非常离奇魔幻,但“文似看山不喜平”,故事中的张飞豪爽、亲民,彭好士也是开了挂一般的一日暴富,一切都是那么“岁月静好”,没有让读者得到足够的爽点。
相比于这篇《桓侯》,《曹操冢》、《甄后》的故事就不一样了。
先说《曹操冢》。民间传说,曹操去世时,为了防止后人盗墓,于是设了七十二疑冢,所以千年以降,无人发现曹操的葬身之处。
而《曹操冢》则用很短小的篇幅讲述了这样一个离奇的故事:在许昌城外的漳河岸边,有人在一处崖下发现了一个深洞。去掉洞里的轮状机关,此人在洞里发现一个小碑,根据碑上的文字判断,这里正是曹操的墓地所在。
于是,他“破棺散骨,所殉金宝尽取之。”可怜曹操奸诈无比,无人能及,还是落得个被偷坟掘墓的下场。
最后,蒲松龄评论道,尽管古人有诗云:“尽掘七十二疑冢,必有一冢葬君尸”,但没想到的是,曹操的墓地竟然在这七十二座疑冢之外。所以他感叹:“奸哉瞒(曹操小名阿瞒)也!”
然而,蒲松龄接着说:“然千余年而朽骨不保, 变诈亦复何益? 呜呼, 瞒之智, 正瞒之愚耳! ”
所谓“机关算尽太聪明”,曹操把自己的一副朽骨保存了千余年,到头来又能怎么样呢?这是曹操的聪明之处,亦是他的愚蠢之处。
《曹操冢》一文,非常符合当时社会流行的“尊刘贬曹”心理。正是在对曹操奸诈性格的一片嘲骂之中,这篇犀利的短文也应运而生。
相比于《曹操冢》,另一篇名为《甄后》的小说更加精彩曲折,对曹操一家充满了更为辛辣的讽刺。
《甄后》讲述的是:一个名叫刘仲堪的书生,平时十分刻苦好学。有一天,他正在读书,突然闻到异香扑鼻,原来是一个美人带了几个侍女来到了他的书房。
刘仲堪不知对方是人是鬼,吓得拜伏于地。这个美女笑盈盈的将他扶起,并设酒宴于他压惊。
宴席之上,刘仲堪与美人对饮交谈,感到心神舒爽,好不畅快。宴罢,二人又一起共度良宵。
事罢,刘仲堪一再追问美人身世,这美人说:“我乃甄氏,而你是‘建安七子’之一的刘桢的后人。当年,刘桢曾因为我而获罪,我于心不忍,于是今天特地来报答你。”
刘仲堪又问:“那魏文帝(曹丕)现在在哪里?”
甄氏回答:“丕(曹丕), 不过贼父之庸子耳……彼曩以阿瞒
故, 久滞幽冥, 今未闻知。”
意思是说,曹丕不过是汉贼曹操的庸碌之子罢了,现在估计还在地狱之中,许久没听说了。
天亮后,甄氏留给刘仲堪一份礼物,便登车离开了。
此后,刘仲堪对甄氏思念不已,数月之后竟然骨瘦如柴。
刘家有一个老婆婆,本是狐仙,于是替刘仲堪捎信给甄氏。甄氏说自己不能再与他相会,于是派了一个名叫司香的美人到了刘家,嫁与刘仲堪为妻。
司香对刘仲堪说:“我本是铜雀台上的舞姬,与甄夫人同在仙籍。后来我因为犯错误而被流放人间,现在被甄夫人使役,今生服侍公子以赎罪。”
刘仲堪得这位美人为妻,以后就过上了没羞没臊的好日子。
后来有一天,有一瞎了眼的老婆婆牵了条黄狗来刘家乞食。那黄狗见了美人司香,竟然挣开了绳索,一个劲的向其狂吠不止。
司香吓得连忙后退,直到瞎眼婆子牵走了黄狗,她仍然惊魂未定。
刘仲堪非常纳闷:“你本是仙人,为何要怕这条狗呢?”
司香回答说:“这黄狗是老瞒(曹操)变化的,它之所以愤怒,是因为我没有守他的‘分香戒’。”
所谓的“分香戒”,指的是当年曹操去世前,遗命后人善待他的爱妃们,还要求把铜雀台上的余香分给众女人,好让她们以后的生活能自给自足。
黄狗既然是曹操的转世,今日见司香改嫁,当然会气不打一处来。
刘仲堪听到这里,大怒,想把这黄狗买来打死。司香不同意,说:“这是上天惩罚它,我们还是不要干涉了。”
故事的末尾,蒲松龄评论道:“奸瞒之篡子, 何必有贞妇哉?”
曹操本人奸诈至极,其子曹丕又篡汉自立,现在有什么理由要求他们的老婆们守身如玉呢?
蒲松龄这一句话,再一次对曹操作了无情的嘲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