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湾,中国第一大岛,居民多闽粤移民后裔。虽然现在看来台湾距离大陆非常近,但稍微了解一些历史的人都知道,在东亚各地区中,台湾被发现和开发的非常晚。一直到17世纪,沿海的汉人才开始大规模移居台湾,而一直到郑成功收复台湾,台湾岛内才有第一个汉人政权,至于中央朝廷首次收台湾为版图,那还是在康熙帝平明郑之后。
为什么台湾距离大陆这么近,却一直没有被攻略呢?这是因为在古代大陆前往台湾是非常困难的,这主要和洋流有关,台湾海峡很难穿越。古代的东南沿海商人对于更远的琉球和吕宋颇为了解,但对于台湾则很陌生,而东吴时期的“夷洲”和隋朝攻打的“流求国”是台湾还是琉球,至今仍有争议。
但,如果把台湾的范围扩大,那中原王朝首次在台湾地区设立统治机构的时间就要早的多了,可以上溯到元朝,甚至是宋朝!
什么意思?在“台湾岛”有汉人政权要到明朝,但在“台湾地区”设置机构统治则元朝就有了,这不矛盾吗?当然不矛盾,“台湾地区”可不止是“台湾”,还有一个很重要的离岛,这就是澎湖!
澎湖,这个岛屿现在经常被大家和台湾一起说,但澎湖和台湾毕竟还是不一样的,澎湖位于大陆和台湾之间,所以大陆对于澎湖的开发要早很多。
文献对澎湖最早的记载出现于南宋,楼钥《攻愧集》卷八十八泉州知府〈汪大猷行状〉:“乾道七年(1171年)四月,起知泉州,到郡……郡实临海,中有沙洲数万亩,号平湖……”
这个文献中说到,汪大猷为保护在平湖的汉人不被毗舍邪国人(传说是今菲律宾米沙鄢群岛上的原住民)所劫掠,乃在平湖造屋二百间遣将驻守。而这平湖,普遍被认为就是澎湖,此史料说明中国最晚在南宋时已派兵驻守,将澎湖收入版图。而南宋理宗宝庆元年(公元1225年)宗室赵汝适著“诸蕃志”中明确指出“泉有海岛曰彭湖,隶晋江县”。
澎湖群岛
那有考古上的证据吗?这更惊人!1952年台大教授林朝棨在澎湖作地质调查时,发现北宋神宗时期的“熙宁元宝”铜钱和一些铁器及陶瓷残器;以及1965年宋文薰教授和林朝棨教授率领台大考古队在澎湖发掘出北宋徽宗时期的“政和通宝”铜钱及许多宋代青瓷残片。而2003年,竟然在澎湖发掘出“唐代花口矮圈足青瓷大碗”!
由此可见,福建汉人大规模移民澎湖的时间很早,很可能唐朝就有居民移居澎湖,而在宋代澎湖已经出现大规模汉人聚集点则是可以确定的!如果从北宋算起,那澎湖的开发比台湾早500年。至于汉人移民澎湖的原因,也许和人地矛盾有关,也许是躲避战乱。
既然有人,那自然需要设立机构管辖。古代中国的基层单位都是县,可澎湖地缘特殊,它是一个岛,普通的县衙门管这里不现实,所以澎湖需要其它机构,于是元朝便设立了著名的澎湖寨巡检司,这是台湾地区首次出现中原王朝的官方统治机构!
什么是巡检司呢?这个衙门的规格很低,巡检司源于五代后唐庄宗时期,两宋与金朝普及,在元明清时代为县级衙门底下的基层组织。配置于巡检司的官员称巡检,官位等级并不高;以清朝例,只是九品官。
巡检司通常都是管理一些边缘地带,人烟稀少的地方,其一般也是以军事功能为主。 根据史料,1366年尚在任的澎湖寨巡检陈信惠是元朝首位驻澎官员。
元朝版图并不包括台湾,但包括澎湖
可以看出,澎湖应该原本属于一个海外荒岛,但由于汉人移民不断移居渐渐被开发,而官方也在此设立了基层组织进行管理。明朝原本延续了元朝的行政,澎湖仍然设立有巡检司,但后来因为海禁政策,巡检司被废。1563年,考量沿海治安等因素,明朝复设澎湖寨巡检。
1604年(万历三十二年),荷兰东印度公司司令官韦麻郎,率两艘船抵达澎湖,并派员往福建请求贸易。福建当局立即严禁人民出海接济,并派都司沈有容率兵船五十艘前往澎湖,要求荷兰人撤退。韦麻郎见求通商无望,又缺乏补给,于是在当年底离开澎湖。明朝政府于岛上立有沈有容谕退红毛番碑,现存于澎湖天后宫。
台湾的门户——澎湖
1622年荷兰人再次侵略澎湖,明军撤退,这给岛上的中国人造成了灾难性的影响,荷兰军队强迫当地的居民建设碉堡,被奴役工作的1500个工人中有1300人死亡。明朝政府警告驻扎的荷兰舰队,表示澎湖为其领土,之后荷兰人于澎湖之战 (1624年)中被明军击退,转往台湾。澎湖被明朝收复,但巡检司却并未再设。
1661年郑成功自鹿耳门登陆台湾,驱逐荷兰人,之后,在澎湖设置安抚司。这是自明朝1622起不再设置澎湖巡检司之后,时隔40年澎湖再次有了官署。
而在清代,澎湖仍然循明郑旧制,设置巡检司,隶属台湾县辖下单位。1727年(雍正5年),雍正应闽浙总督高其倬之请,在原附属于台湾县之澎湖设立澎湖厅(县级单位),隶属福建省台湾府管辖。
自此,澎湖有了独立的县级行政单位,延续至今。
作者:云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