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三十年的中国文坛,要说谁是曾经一鸣惊人,且持续领秀文坛数十年的名角,以散文出道而蜚声中外的余秋雨自然是其中之一。当年他出版的《文化苦旅》,以其独特的视角解读中国文化,以其优美的文笔丈量中国历史,以其华茂的词采,深沉的思索,引领读者重新感受华夏文明,审视华夏文化,意想不到地掀起了一股散文热,故风靡全国,一时洛阳纸贵。
然而,伴随着余秋雨的声名鹊起,伴随着他的散文越来越受到众多知识阶层和普通大众的欢迎,那些批评和责难也尾随而至,什么特殊年代的黑历史,什么功成名就时的喜新厌旧,什么荧屏镜头前的做作摆谱,什么文品滑坡下的追名逐利……
“木秀于林,风必摧之”。于是,一边是余秋雨的作品越来越受欢迎,一边是批评他的声音越来越尖锐,一边是佳作频出,一边是讥讽不断,这也成为了20多年前那一段时期的一个特殊文化现象,因而备受关注。那么,余秋雨在作品大受欢迎之余,怎么会成为众矢之的,堕为其他文人笔头群殴的对象呢?
我们先看看余秋雨的水平到底怎样,再论他为何受到那些名家如易中天、王朔等人的攻击的。
余秋雨曾是上海戏剧学院的院长,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他在事业巅峰之时毅然决然辞去一切公职和荣誉头衔,开始系统考察中国传统文化,写出了一系列“历史文化大散文”,在九十年代后引起了全国的轰动,掀起了文化散文热。余秋雨的“历史文化大散文”系列有几个鲜明的特点:
一是坚持传统道德观和价值观
数千年以来,中国传统士大夫一直坚持自己独有的理想主义精神,坚持着自己价值观,把“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作为自己的终生理想,把“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作为自己的终极目标,寒窗苦读,脚踏实地,舍我其谁,用执著的精神和拼搏的血汗来努力,来践行,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余秋雨《文化苦旅》以及他后来《中国文脉》《千年一叹》《行者无疆》等代表作中的文章,也无一例外地秉持着这种价值观和道德观,秉持着这种理想主义。
因此,他在解读和阐述古代人物和思想的时候,从不以当代人惯用的权谋、利益、权术、厚黑等舍本逐末、是非颠倒的价值观去描写一个人的行为,而是十分书生气地用传统士大夫的宏大理想去架构、去叙述、去解释。而且我们在读他的文章时不难发现,余秋雨极少用功利的目光去解读,而更多的是用文化去揭示意义的本身,用文化去揭示价值的内核,以家国天下作蓝天白云,以文化作芬芳泥土,就构成了余秋雨词采华茂、风流蕴藉的散文世界。
因此,台湾作家白先勇曾这样评价说:“余秋雨先生把唐宋八大家所建立的散文尊严又一次唤醒了,他重铸了唐宋八大家诗化地思索天下的灵魂”。
二是文词考究,修辞华美
余秋雨的文章,无论是《文化苦旅》中的文章,抑或《中国文脉》《千年一叹》《行者无疆》里的篇什,用词皆十分考究,其修辞水平是当代文坛所公认的,其行文词采华茂,跌宕昭彰,情兼雅怨,含蓄婉转,善于用华美的修辞推动感情的递进,铺陈排比,妙语迭出,给自汉唐、晚明、上世纪初曾经如波澜掀舞的中国散文再一次增添了一抹亮色。
正如他在《夜雨诗意》中写道:
“不知道历史学家有没有查过,有多少乌云密布的雨夜,悄悄地改变了中国历史的步伐。将军舒眉了,谋士自侮了,君王息怒了,英豪冷静了,侠客止步了,战鼓停息了,骏马回槽了,刀刃入鞘了,奏章中断了,敕令收回了,船楫下锚了,酒气消退了,狂欢消解了,呼吸匀停了,心律平缓了……”
余秋雨在文章中通过一系列的流畅自如、铿锵有力的排比,伴随着拟人的修辞手法,一起将夜雨的独特作用和魅力,表达得淋漓尽致。
三是题材独特,思想深邃
余秋雨散文最大的与众不同,或者说对散文最大的贡献,便是题材的独特、体裁的创新。余秋雨感情丰富,视角敏锐,在上世纪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的时候,文化是向西方看和学的,无论音乐,绘画,还是文学等等,都抛开了传统,跟随了西方,当时文坛许多作家都在向西方现代派如马尔克斯、卡夫卡学习,包括莫言、陈忠实、贾平凹等,都在西方现代派后面亦步亦趋,且创作出了斐然的成绩。
但余秋雨没有走这条路子,他反其道而行之,他远离尘嚣,回归传统,抛开所有的红尘杂务,以“穿越百年血泪,寻找千年辉煌”为主题,只身前往华夏文明的发源之地,穿越戈壁荒漠,系统考察中国文化,寄情山水名胜,继承也反思中国文化,探寻中国文化未来的发展方向,通过苦行、苦思之后,余秋雨写下了一篇篇大气磅礴的散文,气魄宏大,典雅庄重,豪放华美,思想深邃,这就是他独创的“历史文化大散文”。以前没有“历史文化大散文”,余秋雨出版了《文化苦旅》《中国文脉》《千年一叹》《行者无疆》等散文集之后才有,而且很受欢迎,模仿者甚众。
正因为余秋雨在散文领域的创新,以及重拾传统的蹊径另辟,使他在文坛大放异彩,受到了极大的欢迎,他的散文集不断重版,一再刷新出版记录,成为了新时代最著名、影响最大的散文家。
对于余秋雨,易中天、王朔评价很犀利,不及金庸大侠风趣幽默,金庸曾说:
“北京有年轻人为了调侃我,说浙江人不会写文章。就算我不会,但浙江人里还有鲁迅和余秋雨。”
金庸先生将余秋雨与鲁迅并列而论,可见他对余秋雨在文学水平上的肯定。
贾平凹也说:
“余秋雨无疑拓展了当今文学的天空,贡献巨大。这样的人才百年难得,历史将会敬重。”
这更是将余秋雨的散文置于文学史上去定位。
所以,即便是那些批评他批评得异常刻薄的,如易中天、王朔等人,也从来没有一个说余秋雨的散文水平低下,而只会从一些日常琐事或生活细节上去讽刺挖苦他,如说他没写过小说,不能称其为真正的作家;如说他弃发妻而去,与影视明星马兰另结新欢,诸如此类。这从一个侧面,也反映了余秋雨在散文水平上是当代公认的,不仅老百姓喜欢,那些骂他的人,也是在读了他的文章后,才开骂的,既然文章无法置喙,那就只好从花边处着手了。
就我个人而言,我特别喜欢余秋雨《文化苦旅》《中国文脉》《千年一叹》《行者无疆》这些散文集,尤其是《文化苦旅》一书,我于1992年购买,一直把这本《文化苦旅》摆在我的书桌上,至今近30年了,我始终把《文化苦旅》当成加强文学修养的范文来读,闲来一翻,春风满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