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宝玉梦游太虚幻境,警幻仙子带他看了薄命司的“金陵十二钗”判词,又演奏了《红楼梦曲子》十四首。与金陵十二钗判词不同,《红楼梦曲子》,以金陵十二钗为蓝本,更多以叙事为主。尤其[终身误]和[枉凝眉]二首,更是完全以贾宝玉的角度,讲述了与他有关的情感。
[枉凝眉]之前说过多次,绝不是八七版《红楼梦》主题曲表达的“宝黛爱情”感人肺腑。其实从曲子中的六个一个,很显然是写贾宝玉与六个人的有缘无分。
关于六个“一个”细对应原文就知道“美玉无瑕”是妙玉;“枉自嗟呀”是金钏儿;“空劳牵挂”是晴雯;“水中月”是麝月;“镜中花”是花袭人。从判词和经历都能佐证。
既然《枉凝眉》不是宝黛爱情悲歌,那“一个是阆苑仙葩”就不可能代表林黛玉。那么,“阆苑仙葩”到底是指什么?
现代人的观点认为,绛珠仙草是仙界植物,长在赤瑕宫不远,也可以算阆苑仙葩。这种解释是毫无根据且缺乏历史文化知识的“犟嘴”。
古人吟诗作文都需要用“典”,借历朝历代故事、神话传说精炼的文字典故信手拈来,让人一看就懂,是古诗古文的魅力。几十个字可以包含非常多的讯息,惜字如金,全靠用“典”。
第三回,贾宝玉给林黛玉取名叫“颦颦”。宝玉道:“《古今人物通考》上说:‘西方有石名黛,可代画眉之墨。’况这林妹妹眉尖若蹙,用取这两个字,岂不两妙!”探春笑道:“只恐又是你的杜撰。”宝玉笑道:“除《四书》外,杜撰的太多,偏只我是杜撰不成?”
第十八回,贾宝玉作“绿玉春犹卷”,薛宝钗建议改成“绿蜡春犹卷”,他说:“我这会子总想不起什么典故出处来……可有出处”。
第六十二回,史湘云说酒令,说得众人都笑了,说:“好个诌断了肠子的。怪道他出这个令,故意惹人笑。”
古人作文都有“典”,典的出处和意思不可以随意解读。
绛珠仙草生在西方灵河岸边三生石畔,哪里是西方佛国。赤瑕宫神瑛侍者,按照三生石典出苏轼《僧园泽传》故事证明他是和尚。侍者也是佛教僧执事的称谓。
西方佛国不是仙界。赤瑕宫更不可以称为“阆苑”。盖因阆苑代指的是西王母的瑶池,后世将蜀中阆中称为“天上阆苑,地上阆中”,以至于产生了大量与四川、蜀中、成都、阆中、南充等有关系的《海棠诗》。
曹雪芹作《红楼梦曲子》,每一首都严格用典。《终身误》的“山中高士”指薛宝钗的德行,“齐眉举案”借孟光、梁鸿写金玉婚姻美满,“世外仙姝”指绛珠仙草生于西方灵河岸边,采用佛家出世入世之说等等。
而“阆苑仙葩”的典,出自唐代诗人李绅的《新楼诗十二首·海棠》:
海边佳树生奇彩,知是仙山取得栽。
琼蕊籍中闻阆苑,紫芝图上见蓬莱。
浅深芳萼通宵换,委积红英报晓开。
寄语春园百花道,莫争颜色泛金杯。
阆苑、阆中、蜀中、锦官城(成都)与海棠结合的诗文特别多。
宋代诗人方回之《海棠诗》“锦城春色万人迷”;
宋代诗人苏泂之《海棠诗》“曾向西川亲画得”;
宋代诗人陈与义之《海棠诗》“二月巴陵日日风”;
宋代诗人陆游之《海棠诗》“幽梦锦城西,海棠如旧时”“蜀地名花擅古今”……尤其是“我初入蜀鬓未霜,南充樊亭看海棠”,“南充樊亭”就是指阆中。
所有的这些典故,都可以作证“阆苑仙葩”绝不可能是绛珠仙草,也不是其他别的花,唯有海棠花。
《红楼梦》中海棠,虽说众人都有海棠诗,可真正代表海棠的唯有一个人,就是史湘云的“海棠花签”。“只恐夜深花睡去”,同样出自苏轼的《海棠》诗。
所以,“一个是阆苑仙葩”写得清楚明白,就是指史湘云。再结合其他五个“一个”代指的几人。等于是曹雪芹在[终身误]写了宝黛钗三人爱情“误终身”后,又交代了六位与贾宝玉有缘无分,让他“枉自凝眉”怅然无解的女子。
第一个就是“阆苑仙葩”,当然是与他最亲近的表妹史湘云。随后是妙玉、金钏儿、晴雯、麝月和花袭人!
“想眼中有多少泪珠儿,怎经得秋流到冬,春流到夏”,并不是林黛玉在哭,而是贾宝玉在哭群芳离散。
有人会疑问,《红楼梦曲子》已经有史湘云和妙玉,为什么还会“乱入”《枉凝眉》?其实《枉凝眉》的主角是贾宝玉,不是她们。她们真正在[乐中悲][世难容]中展开她们自己的故事。《红楼梦》十四首曲子与金陵十二钗判词不同!注重于事不在于人。
其实,《红楼梦》中,很多题目并不难解,古人用典,引经据典就可以豁然开朗。也是一次学习。
文|君笺雅侃红楼
本文资料重点引自:
《周汝昌校订批点本石头记》80回本 ;
《红楼梦》程乙本·启功校订;
《红楼梦》绘全本·清·孙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