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诗词欣赏 / 二十四节气之寒露:寒露九月节,朝看菊渐黄

二十四节气之寒露:寒露九月节,朝看菊渐黄

诗中寒露,寒露节气和白露节气有何不同?

“寒露惊秋晚,朝看菊渐黄。

千家风扫叶,万里雁随阳。

化蛤悲群鸟,收田畏早霜。

因知松柏志,冬夏色苍苍。”唐朝元稹《咏廿四气诗,寒露九月节》

二十四节气之寒露:寒露九月节,朝看菊渐黄

仿佛是刚刚过完白露节,读完了杜甫路,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紧接着寒露就到了。光看“寒露”这两个字,就让人感觉冰冷。那么”寒露节气”和“白露节气”到底有什么不同呢,普通人怎么快速的区分?

其实唐朝的元稹,作为有着丰富农业经验的丞相,非常简单的告知了分辨的方式,通常农历的8月开头应对的是白露节气,而农历的九月开头应对是寒露节气。

也就是说白露在八月仲秋,从体感上是暑热消散,露水刚刚凝结的时段。此时还有荷叶,露水在荷叶上呈现晶莹的白色,但是天气并不十分寒冷。

而寒露在九月晚秋,是能真正体会秋天的凉爽甚至寒意的,早上的露水触手有寒,甚至快要凝固成霜。

二十四节气之寒露:寒露九月节,朝看菊渐黄

那么从传统的天文学上讲,是太阳行经黄经195度,是一年中的第17个节气。是深秋和晚秋。

“寒露惊秋晚,朝看菊渐黄。”

那么有一个重要的特征就是秋天的草本植物菊花开始茁壮抽芽生长,渐渐开花。菊花了盛花期往往要在此之后的重阳节,但是寒露时节有着难得的清新的是,菊花的叶子和花,此时有如春天的草一样萌发,偶尔会有先行开放的,煞是喜人。从现代植物学的理论上来讲,正是由于秋天许多大型的乔木灌木,开始落叶,有充足的阳光给了低矮的草本,许多草本在秋天抓紧完成生命的周期,此现象可以一直持续到冬天。

所以,秋天的菊花秋花带给人的愉悦是非常大的,它让人感觉自然界的生机是如此蓬勃,那么人生的风雨,我们也无需害怕。

二十四节气之寒露:寒露九月节,朝看菊渐黄

”千家风扫叶,万里雁随阳。”

在古代,研究寒露节日中固定的物候现象,会发现,此时秋深,灌木乔木大规模枯黄,空气冷而干燥,一场风来,满是萧萧落叶。从此时开始,中国大地,由北向南,进入了落叶萧萧的晚秋,尤其丛林或者园林地带,可以看到落叶的壮观。

当然这种壮观晴天最美,黄色的银杏叶,红色的枫叶槭树,身上有阳光的明丽,脚下有落叶的焦脆。

而作为候鸟的大雁,虽然此前就零星雁阵开始飞往南方过冬,但随着天气越来越好冷,大规模的雁阵开始出现。它们有头雁带领,南飞万里,带领全家去南方过冬。这在唐朝,人口相对稀少,很多地方处在半原始状态,没有工业污染,就是在长安城大都市,仰头看雁阵,都是寒露时节的正常。

二十四节气之寒露:寒露九月节,朝看菊渐黄

“化蛤悲群鸟,收田畏早霜。”

虽然现代人觉得蛤是鸟所化觉得太难接受,但是古代人一直不大清楚软体贝壳动物的形成。尤其上头居然有各种花纹。当然海边人工养殖珍珠的人肯定知道这说法的荒谬,但是中国古代是个农耕国家,认为万物都在转化。

而且化蛤的说法也不是元稹独创,历史书上从夏朝就开始记录,鸟飞到海里变成蛤。不同的鸟变成不同的蛤。就是死亡之后的转化,虽然当代科学已经证伪,但是这里面也含着一些朴素的,生生不息的愿望。

秋天正是蛤成长成熟的时期。而田野里可能会出现早霜。那实在是早晚的温度太低,露水之寒,直接固化成霜。

二十四节气之寒露:寒露九月节,朝看菊渐黄

菊花

”因知松柏志,冬夏色苍苍。“

虽然这个时候落叶灌木和乔木。大规模落叶的时候,但是还有四季常青的树种,傲然于霜雪当中。比如松树柏树,无论春夏秋冬,不改苍翠本色。

虽然寒露时节,万木凋零,体感不好,但是元稹叫人注意在晚秋也要在自然界汲取正能量。你看那菊花不是正在开吗,你看那松柏树不是傲雪凌霜吗?秋天有秋天的美,爱生活爱自然的人,会发现无限的生机,遵循自然,振奋生活。

所以寒露时节,是气候转换的重要时段,比如骤然降温和大风,可能还会有早霜。这个时候,人们一方面要添加衣裳,避免受凉,另外一方面空气湿润度降低,容易体内干燥。保暖的同时,要多吃润燥的食品,保持良好心情,切勿悲秋!

二十四节气之寒露:寒露九月节,朝看菊渐黄

那么古代有很多关于露水,寒露,白露的诗词,那么联系上下文所展现的秋天的环境,就可以分辨出作者是写在中秋还是晚秋,处在怎样的心理和情感状态,想要表达的准确含义。

白露时节其实并不冷,仲秋如春,寒露时节是真正秋冷开始了哦!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346984.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