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江峡谷隔开了傈僳族孩子的家与学校,瓦娃和姐姐住在河的这一边,每次上学,姐姐都要在几十米的索道上滑过去,没什么安全措施,就靠自己的力气和技巧。
瓦娃有点羡慕,他还太小,意识不到危险,只觉得胆大就行,实在是让大人难以放心,而母亲说什么都不让他自己滑,还反而更加激发了他的好奇心。
每次姐姐出发或是回来的时候,他就在那里等着,姐弟两个的关系特别好,有什么秘密不能和父母讲的,他们都会和彼此说。
但这个小地方实在太穷了,父亲要外出打工,常年回来不了几次,母亲操持家里这一方,还要照顾摊在床上的父母,也没有多余的时间能放在他们身上。
奶奶有次病倒了,母亲要去找医生,但她不敢溜索,好在正在这个时候姐姐回来了,母亲便让姐姐娜香再跑一趟。
家里的条件不好,母亲也就是典型的老一派思想,总觉得男娃比女娃金贵,所以家里大大小小的事儿,差不多就是姐姐娜香一个人包了。
但她其实也还只是一个小娃,有时候也总让人心疼她懂事过了头。
每每姐姐去上学的时候,瓦娃就跟个野孩子似的,只能自己和自己玩儿,有次他趁着大人没注意,偷偷自己溜了索,去了河对岸,什么事儿没有,更让他觉得,大人只是在小题大作。
他去看了孩子们读书,只敢站在窗外,他也很渴望,并且尤为难得的是,他是个很聪明的孩子,有时姐姐不会的数学题,他随口就算出来了,不就是多几个数嘛,这有什么可难的。
但母亲总觉得读书没多大用,至少在这个小山沟里,你依然走不出去,所以它总是以瓦娃年纪还小,不让他去,但说到底还是怕孩子在溜索上学的时候有什么意外,她不敢冒险。
村里唯一的小学里来了一位新老师,据说是城里的,来这里支教,她看孩子们连双好鞋都没有,那时天气已经很凉了,却还只有个凉拖鞋,她看不下去,决定自己出钱给他们一人买双新鞋 ,结合孩子们的需求和价格,她买了可以隔水的雨鞋,还买了袜子。
姐姐将新鞋子带回家的时候,她还没舍得穿,但瓦娃眼睛都看直了,这里的贫穷没有机会让他看到更多漂亮的东西,眼前的一切,他就以为是最好的。
姐姐最后把鞋子让给了瓦娃,自己依然穿着双破烂去上学,母亲不想惯着弟弟,不允许这样,她也只是说旧鞋子穿着习惯。
而当弟弟发现学校里的孩子都有新鞋子穿的时候,原本想霸占的他突然跑回去将鞋子拿来,让姐姐坐下,还用衣袖给她擦脚“我姐姐可不能没有新鞋穿,我姐穿上新鞋,一定是学校里最好看的”。
姐弟之间的感情真印证了那句比磐石还坚硬,他们也比在乎自己更在乎对方,却也让后面的悲剧更加让人难以直视。
年轻的女老师很想帮帮这群可怜的孩子,她决定去家访,看看这些孩子更真实的情况,外来的人一般不敢溜索过河,也还有其他一条路,但得绕很大的山包,来回下来,除了体力累还得浪费不少时间。
她看着孩子都能溜,老师也还是鼓足了勇气,但那份后怕的劲儿,却让她过河以后好大一会儿都没反应过来。
老师见过瓦娃,在那次他偷跑出去的时候,她刚巧碰到了他,也才让他父母知道他曾干过这回事。
她问父母为什么不送孩子去上学,母亲的态度依然很坚硬,他太小了,绕山路时间赶不上,溜索又实在不放心,这时也才牵连出母亲曾经的一段经历,有次就是手没劲儿了差点掉下去,也算是在死神手里勉强捡回一条命。
也是至此以后她自己不敢再溜索,更不准年龄还小的瓦娃溜,老师这才明白她并没有立场去干预这个家庭的任何决定。
对这个地方而言,她始终只是一个外人,也断不可能以一人之力就能改变所有人的命运,但她依然希望自己能多做点什么。
有次她碰到姐姐想给弟弟买双鞋,却嫌太贵的时候,她就又给弟弟买了,姐姐可以穿新鞋,弟弟也有了新鞋,他们这下可该高兴坏了吧,却不曾想这一善意的决定,会要了姐姐的命。
姐姐回去的时候还想着弟弟看到新鞋的反应,没想到手里一溜神,鞋子差点掉了,她为了捡鞋,一双手下意识悬了空……
也就一瞬间的事儿,等到对岸的人反映过来的时候,姐姐早已被十几米下喘急的河水冲走了。
死亡就这样在这个卑微的家庭降临,可直到家里来了很多人,直到不常回家的父亲也赶来的时候,瓦娃还是不知道发生了什么,他只是疑惑,这么晚了,姐姐去哪了呢?
消失的姐姐再没有出现,父母告诉他,姐姐也再不会回来了,瓦娃终于懂了母亲曾害怕的危险,但这份代价实在太大太大了。
他变得越来越沉默,也再没有开口说过话,更没有了曾经那份开朗的笑容,他不想去上学,不想见任何人,彻底封闭进了自己的世界里。
曾经的那份期待也已消失不见,取而代之的,变成了满满的压抑与痛苦,老师询问了心理医生,知道这对瓦娃来说这是巨大的心理问题,而无论如何,这一次她一定要帮他。
但父母的悲伤也让很多话题变成了不能提的禁忌,他们已经失去一个孩子了,再不能失去第二个。
很久以后,瓦娃好像突然懂了什么,他第一次让其他人进入了自己的秘密基地,那是姐姐曾告诉他的,他亲手画出来的,一座横跨在河两岸的壮观的桥。
有了桥,危险都没有了,有了桥,他们就可以走路上学。
这个故事,取自电影《走路上学》,也是一个发生在云南省怒江州福贡县马吉乡的真实故事,后来在社会各界帮助下,马吉乡第一座爱心桥顺利建成,瓦娃也终于可以带着姐姐的期许,第一次走路上学。
作为一个希望工程的公益片来呈现,你会在其中看到很多泪目的瞬间,故事的真实感,会让我们发现贫穷真的如同烙印一样存在于这个世界的角落里,而大多数时候,我们连知晓这一切的能力都没有,又何谈可以为他们做什么?
可那些无法选择出生的孩子们,他们看这个世界的角度,有我们最意想不到的温情,他们并非因为自己的出生而感到懊恼或是抱怨,而是在那些力所能及中,用他们的全部来换一个美好的瞬间。
故事所呈现的亲情,尤其让人觉得伟大,姐姐和弟弟之间,仿佛一直有一种内在的联系,直到后来姐姐没了,弟弟也能时时刻刻感知她。
但贫穷依然是如此现实的存在于这个小地方,母亲的恐惧,甚至是她的重男轻女,在她的世界里显得稀松平常,也始终让她站在她的立场无法明白读书究竟有什么意义,而瓦娃如果没有他自己的追求,如同其他孩子一样,大概也就只是一代又一代这样复制下去。
现实从来不是逆天改命的故事,而是在那些无能为力中,就是有无数人被遗忘了,但我们依然还在努力,也是希望哪怕一束微光能照进的角落里,可以多给一个孩子能够期待的远方。
知识在彼岸,梦想也在彼岸,比起光鲜亮丽,也许在那些我们曾被忽视的角落里,以及很多人不曾看见的身影背后,是他们用尽全力才能勉强糊口的生活。
这个世界确实是人人都不容易,正因为如此,在一些人眼中的生活技能,也不过是他们世界里的生存本能。
“每当黑夜翻面会有新的白昼”,无论你身在何处,请好好努力,请一定加油。
感谢阅读!
图片来自电影《走路上学》
撰文/深海里的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