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 / 七十年代“下馆子”和现在差距有多大?顾客虽非上帝,但比现在好

七十年代“下馆子”和现在差距有多大?顾客虽非上帝,但比现在好

提起上个世纪七十年代的生活,闯入大家脑海中的第一个印象怕就是:穷。的确,在那个经济复苏的年代,很多普通人的日子都过得很紧巴。吃、喝、玩、乐四个字中,能够把吃、喝二字照顾得好的,就已经是很不错了。

七十年代“下馆子”和现在差距有多大?顾客虽非上帝,但比现在好

提到吃喝,那就必须提到饭店。所以有人会问,那要是这么说的话,在七十年代的饭店,还怎么赚钱呢?开饭店的人岂不是都要去喝西北风了?

这倒不至于,毕竟有穷人的年代,也必定会有“富人”。只不过,那个年代的顾客还不是上帝,那个年代的饭店食物质量也比现在好的多。

七十年代下馆子,是件值得吹牛的事情

现如今去饭店吃饭,大约已经是最不值得一提的事情了。如果想自己出门的话,那么你可以选择自己去饭店吃;如果懒得出门,那么可以点外卖,绝对是任君选择。

毫不夸张地说,如今的餐饮行业,好像是把顾客当成了上帝,只有顾客想不到的食物、没有饭店做不出来的食物!跟现代社会发达的餐饮行业比起来,七十代的饭店可就逊色多了。

在那个年代,能下趟馆子,可是一件值得跟街坊邻居们好好说道说道的事情。毕竟,那个年代的饭馆,可是“任性”的多:首先,没钱你肯定去不起饭馆;其次,有钱你也不一定能去得起。

七十年代“下馆子”和现在差距有多大?顾客虽非上帝,但比现在好

咱们可以简单来算一笔账:一个饭店,起码得有经理、会计、出纳员、采购员、保管员、厨师、徒弟、服务员等人员吧?而这些人的工资,平均在四十元左右。

再加上煤气、电费、折旧费等额外开销,一个饭店每天的基础开销得在三十元以上。那么,这个饭店一天得卖出去多少钱,才能有利润可赚呢?

所以,那个年代能去得起饭店吃饭的人,起码是有稳定工作或者说是稳定收入的人。据家中长辈回忆,1974年左右,她一个月的工资是36块钱,但是那个时候,她也是舍不得多去饭店吃饭的。

毕竟,就算是吃一顿差不多的,四五块钱就没有了。而这对家里来说,四五块钱可是能干很多事儿了。再者,饭店的饭菜,也不是你想吃就能买得起的。

那时候,国内还通用粮票,分全国性粮票和地方性粮票。全国性粮票就是全国的饭店你都可以进去去吃,而地方性粮票则是只能在地方通用。

七十年代“下馆子”和现在差距有多大?顾客虽非上帝,但比现在好

难就难在,粮票和肉票不是要多少就有多少的。那时候粮票、肉票、布票啥的,都是定时定量发放的。而你只有拿上票以后,才能去饭店点菜。

到了饭店以后,点菜还得看机遇。那时候国内交通一般,大棚蔬菜啥的远不像现在这么普及。你就算是想吃点儿啥新鲜蔬菜,饭店也不一定有。而点菜时候,服务员也不会把你当上帝。

相反,看到有些客人浪费,服务员还会出口“训斥”。然而,尽管那时候饭店的硬性服务不是非常好,但是起码吃起来让人感到很安心呀!

当代人下馆子的现状,和内心的担忧

不知道哪一年开始,地沟油出现了,尤其是了解了地沟油的制作过程以后,简直令人恶心想吐。而除了食用油以后,食物也发生变化了。

比如,猪肉可以注水了;鸡自己会吃生长素了;最可怕的是,老鼠肉都能做得像牛肉了!很多的时候,人们都在怀疑:我吃到嘴里的,还是食物吗?

这种担忧是不无道理的,因为人们越来越注重饮食卫生和身体健康了。虽然现在餐馆遍地开花,菜品繁多,价格也越来越高,而人们的生活水准也可以满足自己下馆子的要求,但是卫生条件却跟不上了。

近些年来,很多饭店的卫生、食物原材料等等,根本就不符合国家相关的卫生标准。但是,为了赚钱,经营者无视顾客的身体健康,硬是要开门营业。而这种现象,在上个世纪七十年代时绝对不会出现的。

除了在食物上搞鬼以外,还有不少饭店会在价格上搞鬼。举个例子:一碗普通的牛肉面价格是二十二元,而一碗香辣牛肉面的价格是二十四元。

七十年代“下馆子”和现在差距有多大?顾客虽非上帝,但比现在好

当顾客点了普通牛肉面后,服务员会问:吃辣吗?如果你的回答是的话,那么你的面就从二十二变成了二十四。这里面实际上可能并没有什么差别,但是你要花的钱就多了。

这摆明了就是个语言陷阱,而很多时候顾客也都抱着一种两块钱懒得计较的心态,从而选择了息事宁人。但是,值得注意的是:两块钱的背后,其实是店家对于顾客的欺骗和隐瞒。

然而,他们就是抓住了顾客这种懒得计较的心思,从而赚取差价。当然,这还是好的了,有的商家甚至玩起了李逵和李鬼的把戏。你点的牛肉的面,结果可能是只有面,没有牛肉。

七十年代“下馆子”和现在差距有多大?顾客虽非上帝,但比现在好

其实,比起那些把“顾客当上帝”的口号,我们更喜欢现在的餐饮行业能做些实实在在的事情。毕竟,现如今大家生活条件总体好了,既然去饭店花了钱,我们就希望能得到实实在在的回报。

结语

时代在进步,但是商家的良心却在逐渐消失,为了利益这些人什么都敢做。在七十年代,猪肉就是猪肉、鸡肉就是鸡肉。上饭的分量,也是实实在在的。

商家不会用一碗汤泡根大葱,然后告诉你这是“猛龙过江”;也不会给你炒盘萝卜,告诉你是“群英荟萃”。我们吃到嘴里的,就是自己真正想吃的。而到了现在,这些情况却变了。

现在,不少的饭店,开始打着幌子来欺骗顾客:嘴里喊着“顾客是上帝”,行动上却把顾客当“傻子”。不是在分量上“缺斤短两”,就是在质量上“以次充好”。

虽说商人以利为重,但是起码的良心道德还是要有的吧!有些饭店为了追求利益,甚至把顾客的身体健康当玩笑。吃完饭,身体就出现问题了,这是一种怎样的“刺激体验”?

希望,以后的良心饭店多一些。不说把顾客当上帝吧,起码把顾客当个人。毕竟,大家花钱买的是个开心,而不是花钱买罪受,而这也是七十年代下馆子和现在下馆子最大的区别。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345312.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