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雀桥边野草花,乌衣巷口夕阳斜。
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唐朝诗人刘禹锡这首《乌衣巷》想必大家是很熟悉的了,然而少有人知的是,这位大诗人却是从未到访过金陵的。
什么“山围故国周遭在,潮打空城寂寞回”,什么“万户千门成野草,只缘一曲后庭花”,所有这些名句集锦,并非眼见为实。
在隋唐时期,“金陵怀古”是一种风尚,一个知识分子都玩得很熟的文学母题。
晋代衣冠,吴宫花草,大有可写、可叹之处。
是啊,遥望东晋,多少风流人物。
伤心千古,秦淮一片明月。
让我们一起走进这不可不说的王谢豪门往事。
王与马,共天下
公元307年,一位叫司马睿的人来到了南京,与他一起来的,还有一位叫王导的山东琅邪人,此人也是王羲之的堂伯父。
十年后,汉化的匈奴人刘曜长围长安,西晋亡,司马家族的命运突然鬼使神差的交到了寂寂无名的司马睿身上。
这一年,他在南京登基,成为绵延一百多年的东晋王朝的开国皇帝,一直辅佐他的琅琊人王导被封丞相。
孙权大帝建立的东吴亡国三十多年后,南京再次出人意料的成为首善之都。
而王家最具话题性的人物,倒并非是这高居相位的王导,而是他的“乱臣贼子”堂哥——王敦。
王敦最后是身败名裂了的,陈尸于众,脑袋还被割下来挂在浮桥上。
跟堂弟一样,王敦也是东晋王朝的实际缔造者和保卫者。
想当年,司马睿初到建康城毫无威望可言。
是王导设计让他在三月三日上巳节坐轿子出行,自己和王敦等文武百官骑高头大马前呼后拥,一下子就镇住了持观望态度的江东大族,司马睿后来的称帝也才有了社会基础。
王敦那时早已声名在外,是个响当当的人物了。
早在西晋,王敦年轻时相貌俊秀,生性洒脱,他很早从山东来到了洛阳,并成为晋武帝司马炎的女婿。
在“八王之乱”中,王敦散尽家财,还把公主的婢女配给将士,这般深明大义,深受百姓爱戴。
王导为司马睿经营帝业时,拉上王敦入伙,这并非没有道理的。
不过谁都想不到,出身名门望族的王敦初到洛阳时,却被看作乡巴佬。
因为他不会说洛阳话,也不懂豪门的规矩,更不擅长琴棋书画。
他甚至闹了不少笑话,其中之一,是在公主那里上厕所时,把塞鼻子用的干枣和洗手用的澡豆都吃了,结果公主的婢女无不掩口而笑。
王敦却毫不在意他人的讥笑。
有一次,晋武帝与社会贤达聚会讨论音乐,王敦坐在旁边一句话也插不上,便自告奋勇要求击鼓。
晋武帝见他脸色难看,也就下令将鼓和鼓槌放在他的面前。
王敦一甩袖子站了起来。
这一通鼓打得漂亮至极。那急速和谐的音节,那豪迈激越的气势,那旁若无人的神情,都让人叹为观止。
乡巴佬所受的窝囊气,也在这敲击中宣泄一尽。
听众给出的评价则是两个字:雄爽。
雄爽即大气。
当时,洛阳最富的人是石崇,石崇家的厕所里常常站着十几个婢女,客人上厕所都要由她们伺候着换衣服,许多害羞的人只好憋着。
只有王敦不但照去,换衣服时还一脸的傲慢。
于是婢女们交头接耳说:此人必能做贼!
婢女们的直觉并没错。
事实上,石崇的排场是让人非常不舒服的,也是有震慑力的,但这种炫耀却因为王敦的泰然处之变得一文不值。
从那时起,王敦就获得了“可儿”的称号。
至于王敦的自我评价,则是“高朗疏率”,也就是高尚、爽朗、疏放、率真,可谓自视甚高。
然而王敦的个人魅力,似乎也正在于此。他确实是睥睨一切的。
东晋初年,王导内执朝政,王敦外掌兵符,行政权和军事权都掌握在王氏家族手里。
晋元帝司马睿不过名义上的国家元首,时人称之为“王与马,共天下”。
这样一种政治局面,满意的只有王导,王敦和司马睿都不满意。
王敦桀骜不驯,专横跋扈,司马睿则不甘大权旁落,试图利用他人的力量来钳制王家,结果是手握重兵镇守荆州的王敦不想谋反也得谋反。
于是,司马睿仅仅称帝四年后,王敦便反于武昌,并很快攻入建康。
司马睿重用的人死的死,降的降,逃亡的逃亡,朝政完全落入王敦之手。他本人则几乎皇位不保,并在当年忧愤而死。
据正史记载,司马睿在一败涂地之后,根本就不敢以君臣大义谴责王敦,只能一面脱下戎装,一面嘀嘀咕咕地说:想要位子,我回琅邪就是,何必让老百姓受苦?
晋元帝死后,继位的是晋明帝司马绍。明帝和王敦都磨刀霍霍,必欲置对方于死地。
最后,王敦之乱因其病逝而告终。
按照儒家伦理,王敦是个不折不扣的乱臣贼子。
然而在魏晋,王敦受到的却是由衷的敬佩。
王敦死后二十三年,征西大将军桓温攻进成都,灭亡了五胡十六国之一的成汉。
这位胜利者在成汉宫中大宴宾客,蜀中士绅也悉数到场。桓温为人原本豪爽,此刻更是雄姿英发语惊四座,以至于散席之后众人还回味无穷。
大家都说:桓大将军真是当代英雄!
一位王敦过去的部下却不以为然。他说:那是因为你们没见过王大将军
实际上就连桓温对王敦也钦佩有加,尽管他并不认为自己在王敦之下。
但当他路过王敦墓前时,仍充满崇敬发自内心地大声呼喊:可儿!可儿!
可儿,就是称心如意之人
很难想象这是对一个“逆贼”的评价,而且据说这评价在王敦活着的时候就已经非常流行。
此其奸诈雄武,亦一世之豪也。
而王导呢?
他凭借着过人的智慧,并未受到堂哥牵连,在司马睿驾崩后,他又辅佐了明帝和成帝,是不折不扣的三朝元老。
与王敦的跋扈相反,王导的为人要随和得多,也周全得多。
有一次,他同时接待数百客人,却很快就发现一位临海来的和几个胡人由于没人搭理而落落寡欢。于是王导走到临海那人跟前说:您一出来,临海可就没人了。
那人很高兴。
王导又走到胡人跟前,用他们信仰的佛教礼仪弹着手指打招呼说:兰阇(阇读如舌,兰阇为梵语音译,意为清静无烦恼)!兰阇!胡人都笑了起来。
结果,四座皆欢。
后来甚至有人说,任何人与王导交往,哪怕只是初次见面,感觉也像老朋友。
陈寅恪赞其:
王导之笼络江东士族,统一内部,结合南人北人两种实力以抵抗外侮,民族因得以独立,文化因得以续延。
江左宰相唯谢安耳
我们在中学课本上都学过这则故事:
有一次,谢家人聚会,正好天上下起了大雪。谢安便兴致勃勃地问:白雪纷纷何所似?
侄儿谢朗答:撒盐空中差可拟。
侄女谢道韫说:未若柳絮因风起。
谢安哈哈大笑。
谁都看得出,谢道韫的回答远胜于谢朗,然而谢安却只是开怀大笑,并不加以点评。
这就既表示了对侄女道韫的由衷赞赏,又给侄儿谢朗留足了面子。
如此会做人的谢安,很容易使人忽视了他的政治才能和军事成就。
毫不夸张的说,谢安是东晋王朝的救星。
这里不得不提到,中国历史上有记载的第一次中原人口大迁移,就发生在东晋初期。
史称“衣冠南渡”。此时的北方已落入胡人之手,世家大族纷纷南迁至建康城内。
南下的士人中,谢家并非一流的大族,然而谢安的名气却很大。
四岁时,他就被一代枭雄桓温的父亲视为神童,后来也深受丞相王导的赏识。
只不过他对政治似乎没有兴趣,当了一个小官后,很快就称病辞职隐居东山,与王羲之等名流来来往往。
对此,当时还是宰相的简文帝曾发表评论说:安石既然与民同乐,那就必须与民同忧,不怕他不出山。
不出简文帝所料,谢安终于再次出仕。这就是 “东山再起”的典故。
而这一举动在当时颇受讥讽,因为魏晋风度推崇的是不装。
像桓温大将军那样公然宣称宁可遗臭万年,也不虚度一生,是真实可爱的。
而像谢安这样硬要“千呼万唤始出来”的,反倒有装模作样、沽名钓誉、待价而沽之嫌。
于是就连谢安的雅量,也被怀疑为做秀。
公元383年,前秦皇帝苻坚大举出兵,以压倒性优势进攻东晋,与谢安的弟弟谢石、侄子谢玄大战于淝水。
谁都知道,这是决定东晋王朝命运和前途的战争。
然而捷报传来时,谢安却在下棋。而且看了一眼后,继续下棋。
客人沉不住气了,问谢安出了什么事。
谢安这才淡淡地说:小儿辈大破贼。
这当然是雅量非凡,然而正史却另有记载:客人走了以后,谢安狂奔进屋,结果连鞋跟都折断了。
后面这一幕,才是真实的。
事实上雅量并非谢安的本色。小时候,他曾经去找名士王蒙辩论,王蒙对他的评价就是“咄咄逼人”。
可见谢安骨子里其实跋扈,超凡脱俗和淡泊宁静是装出来的。或者说得好听一点,是后天的修养或修为。
但即便如此,却仍然可贵,因为当时的天下需要这样一位人物来做政治领袖。
也只有这样的人,才能像当年的王导一样,让面临倾覆的王朝转危为安。
对于东晋时期的南京人来说,淝水之战是建都以来一场最为险恶的战争,决定了南京还能不能是京城,存亡在此一战。
虽然战场远在今日安徽寿县的东南方,但是这场来势汹汹的大战,意味着若是打败东晋所维护的半壁江山,将不复存在,首都南京也要因此沦陷。
那时候,前秦确实太强大了,秦王苻坚亲率大军八十万,号称百万雄师,以势不可挡之势从北方杀了过来。(符坚的故事也超精彩的!想看的朋友文末留言哈)
结果却是谢安作为总指挥,以八万人的总兵力东晋以少胜多,大败前秦。
刚刚统一起来的北方,又一次陷入四分五裂,偏居南方的东晋因此又得以太平了几十年。
淝水之战的意义,完全可以媲美赤壁大战。
赤壁大战是东吴立国的根本,也是南京成为东吴首都的必要条件,淝水之战让东晋转危为安,北强南弱的局面不再。
双方的军事势力重新归于平衡,北伐和南侵的念头顿时都降低了许多,和平的愿望开始占据上风。
淝水之战使谢安的名望达到了顶峰,直至刘裕代晋称帝,建立刘宋,谢安子孙的爵位都未被废除。
当时前朝东晋的封爵中只有王导、谢安、温峤、谢玄与陶侃子孙的爵位未被废。谢安的爵位庐陵郡公被降封为柴桑县公,食邑一千户。
除了政治建树,曾从王羲之学行书的谢安,书法夜非常出色,尤以行书为妙品。
后世米芾曾称赞他的书法“山林妙寄,岩廊英举,不繇不羲,自发淡古。”
李白诗云:
三川北虏乱如麻,四海南奔似永嘉。但用东山谢安石,为君谈笑静胡沙。
谢安不仅有卓越的军政才能,而且风流儒雅,多才多艺,世称“大才叠叠谢安”。
这对于一个地位仅次于皇帝的权臣来说,是很难得的。
难怪后人以为“江左风流宰相唯谢安耳”。
现代人对于魏晋南北朝的风流人物,相较于唐宋明清史的人物,的确是比较陌生的。
然而,这段历史时期真的是一个被低估的年代,若没有此阶段,隋唐的繁华也就无从说起。
这是一个盛产风流名士和乱世枭雄的时代,大家喜欢的话,请在下方留言。我会继续为大家讲述魏晋南北朝的那些事儿。
我是作者怪怪,自由撰稿人,多平台签约作者。喜欢我的文章,记得点击关注一下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