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8年,江苏省南京市,一个叫王岩的小男孩呱呱坠地,父亲王天羽是一名军官,母亲薛来凤是一名医生,在他之上还有一个大两岁的哥哥王宇。
谁也没有想到,这样一个不起眼的小生命,日后会成为一代青年人人的精神领袖,掀起一股长达20年的“痞子文化”热。
上小学时,王岩嫌弃自己和同班一个女生重名,便随手翻了翻新华字典,翻到一个“朔”字,二话没说就改了名,从此王岩这个称呼淡出了他的生活,王朔这个名号开始走进千家万户。
由于父母常年在奔波在外,王朔在10岁以前基本对双亲没有印象,后来父母被调到北京工作,一家人更是聚少离多。
小时候动阑尾炎手术,王朔是被老师送去了医院,期间也只有父亲探望,母亲因为照顾重病患者始终没有回来看他一眼。
在这样淡漠的家庭氛围下,王朔开始偏科、逃课、公然顶撞老师、闹退学,期望借此获得父母的关注。
可是母亲却坚持“棍棒底下出孝子”,这种“打骂”的教育方式终于造成了母子间持久的决裂。
从此王朔笔下的母亲不是沉默的,就是充满暴力的。
高中以前,王朔基本在军区和一帮大院子弟度过,这时他认识了“发小”叶京,叶京算半个书香门第,王朔通过叶京的关系读到了很多中外名著,极大扩增了知识面。
1977年,王朔参军,成为北洋舰队一名操舵兵,后被调到仓库任卫生员。复员后的王朔,先后在粮食店和药品批发商店工作,看周边人靠倒卖服装发了财,便也动了下海经商的心思。可是他一来不懂管理,二来金钱观念淡漠,很快便赔了本。
赔本让王朔意识到做商人不是他的强项,决定从此投身写作事业。
1984年,王朔完成了他的真正意义上的处女作《空中小姐》,讲述一个退伍水兵和空姐的恋爱故事,由于题材新颖,很快就发表在文学权威杂志《当代》上。
1986年,《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发表,同年《橡皮人》刊登,对接编辑是马未都。
也正是这一年,经郑晓龙介绍,王朔认识了冯小刚。
踏上写作道路的王朔,一扫昔年的窘困落魄,人生很快就开了挂。
由于王朔的写作题材都反应年轻人的玩世不恭,嬉笑怒骂,所以自带了一股“流氓气”。
1987年,代表作《顽主》诞生,被米家山导演一眼相中,花了3000块买走版权。
1988年,号称“王朔年”,四部改编自王朔小说的影视作品《顽主》、《轮回》、《一半是火焰,一半是海水》、《大喘气》,一股脑全上映。
次年王朔和马未都、刘震云、莫言、史铁生等8个人共同成立海马影视工作室。
到目前为止,王朔还只能算小有名气,真正让他家喻户晓的是1990年收视率高居第一的电视剧《渴望》。
“悠悠岁月,欲说当年好困惑,亦真亦幻难取舍。悲欢离合,都曾经有过,这样执着,究竟为什么……”
伴随着毛阿敏演唱的主题曲,《渴望》走进了千家万户,街头巷尾热议的都是张凯丽饰演的刘慧芳年轻靓丽、人美心善,车间主任宋大成老实憨厚,但未能抱得美人归,毕业生王沪生虽然样貌帅气,却胆小怕事,抛妻弃子……弃婴刘小芳、儿子王东东、姐姐王亚茹、未婚夫罗冈、好友徐月娟,这一个个人物的命运牵动了亿万观众的心。
因为万人空巷看《渴望》,公安部甚至还开庆功会表扬剧组,感谢《渴望》播出造成犯罪率下降,大大维护了社会治安。
而王朔正是《渴望》的编剧之一。
1991年,王朔介绍冯小刚进入编辑组,参与电视剧《编辑部的故事》的筹备,介绍了北影导演夏钢给冯小刚,把冯小刚的处女作《遭遇战》改成电影《遭遇激情》,摆上大荧幕。
王朔对冯小刚,是有知遇之恩的。
冯小刚说看见王朔就像“抬头望见北斗星”,王朔是他的精神导师。
随后,二人的关系逐渐亲密。1994年,成立好梦公司,王朔当董事长,冯小刚任总经理,计划拍摄一部反映中国人吹捧文化的电影:《好梦送给你》。
这部电影的计划刚被提上日程,就有投资方送来资金,只可惜王朔和冯小刚性格上都放荡不羁,拿着这笔钱和一帮大老板吃吃喝喝,美其名曰“公关”,最后亏得裤子都不剩。
无奈之下,王朔和冯小刚执笔,赶出来了《永失我爱》,又翻拍了《一地鸡毛》,好梦才得以为继。
1995年,姜文翻拍了王朔的小说《动物凶猛》,讲述大院男女躁动的青春期,取名《阳光灿烂的日子》。
《阳光灿烂的日子》拍摄手法大胆。
宁静饰演的米兰编着两根又黑又粗的麻花辫,坐在床上晃动着两只肥脚丫子,穿凉鞋走路时会发出吧嗒吧嗒令人沉醉的声响。
夏雨饰演的马小军拿父母的避孕套当气球玩,沉迷于开锁的刺激游戏,和一帮男同学光屁股洗澡,讨论哪个妞儿长得漂亮。
作为一部封神的文艺片,《阳光灿烂的日子》很快包揽了众多大奖。
夏雨成为威尼斯电影节最年轻的影帝,姜文拿下了台湾金马奖最佳导演和最佳改编剧本奖。
影视剧大获成功的同时,王朔在文坛上也没闲着。
早在1992年他就推出了《王朔文集》,成为国内还活着就有文集的第一人,这本书在短短几个月内,卖光了30万册。
整个90年代,王朔的名字可谓家喻户晓,从作家到编剧,从董事到策划,甚至还跨界当音乐人,发了一盘磁带。
可是风光无量的背后早就被命运标注了价格,很快王朔就将遭遇文学圈,影视圈,情感圈一系列磨难的洗礼了。
最先发难的是华东师范大学的教授王晓明,继《王朔文集》发表后第二年,他组织了一场学术大讨论。大会上,学者们批评王朔的文章是“玩弄语言”、“虚无主义”、“没有信仰”、“消解崇高”,只能给失败者带来一丝快慰。
王朔的书籍虽然畅销无阻,但始终不能获得主流文学的认可。
传统文化圈的排斥加上这几年拼命创作对才气的消耗,让王朔疲惫不堪。
他封笔七年,直到2004年才推出了另一部小说《看上去很美》。
这部小说文风大变,暴露了王朔努力跻身主流文学圈的意图,只可惜读者不再买账,销量惨淡。
在影视圈王朔的日子同样不好过,他和冯小刚的蜜月期结束了。
冯小刚接接连翻拍了王朔的两部小说,《我是你爸爸》和《过着狼狈不堪的日子》,效果都不理想。
前者由于父权主义色彩浓厚,因此在国内压根没有公映,后者腰斩,损失惨重,急得冯小刚一夜之间掉了大块头发。
冯小刚痛定思痛,决定转战商业片。
1997年《甲方乙方》上映,成为国产商业片的里程碑,不仅让冯小刚跻身一线导演行业,也让他彻底和王朔分道扬镳。
王朔事后谈到,如果挂了自己的名,冯小刚的电影就总被毙,两人只好分开做。
同时,冯小刚希望进入主流,而王朔只希望做个边缘人。
人各有志,不能强求。
此时,王朔这个边缘人赌场失意,却情场得意。
早在1984年,王朔就认识了妻子沈佳旭,当时沈佳旭是北京舞蹈学院有名的美女,官二代富二代追求者一大堆。
王朔靠着坚持不懈,又是带沈佳旭去玉潭渊游泳,又是磨嘴皮,终于俘获了女神的芳心。沈佳旭不仅是一个美女,更是一个才女,恋爱期间她和王朔共同完成了小说《浮出海面》,发表在《当代》上。
王朔对沈佳旭的爱也是溢于言表,据说他把《顽主》这么快卖给米家山,就是为了尽快拿到3000块钱给沈佳旭买点好的。
1988年,二人爱情的结晶,女儿王咪出生,一家人的幸福达到了顶点。
多少人以为这样的模范夫妻能持续恩爱下去,可一个女人的出现,让一切都化为泡影。
徐静蕾,一个地地道道的北京大妞走进了王朔的生活。
1994年,王朔和徐静蕾在一场饭局上相识,当时的徐静蕾长得好看,懂书法,会表演,又迷上了摇滚,一身不修边幅的酷女孩打扮,瞬间吸引了王朔的眼球。
王朔开始捧徐静蕾,让她出演了《同桌的你》,在《一场风花雪夜的事》中担任女一号,通过《开往春天的地铁》拿下百花奖最佳女主角。
徐静蕾开始登堂入室,对沈佳旭说,“你看我在你家自由地进进出出,不如你痛快地把王朔让给我吧!”
王朔也为了徐静蕾,索性不回家,二人住起了小旅馆。
有一次女儿王咪问王朔为什么不回家,王朔含糊地说在旅馆方便创作。
沈佳旭忍不下这口气,和王朔离了婚,带着女儿远走高飞到美国。
恢复了自由身的王朔却没有和徐静蕾走到一起。
2004年徐静蕾和黄觉在拍摄《一个陌生女人的来信》时因戏生情,出入相伴。
陪伴了王朔10年的徐静蕾就这样走散了。
少了一个徐静蕾,王朔的日子也不会空虚。2006年,他帮年仅19岁的小演员王子文打官司,一时闹得沸沸扬扬。
王朔比王子文大24岁,和王子文爸爸也是老相识。
曾经盛赞王子文,“这孩子是我见过的最聪明伶俐的姑娘,特别懂事,一学就会,我准备以后给她写歌词,让她爸爸写曲,让她唱歌,我没见过这么聪明的女孩,那些说她潜规则的人都不叫东西。”
在王朔的帮助下,王子文出演了《唐山大地震》、《男人帮》、《一九四二》,终于近几年靠着《欢乐颂》大火。
之后和贾乃亮谈恋爱离开王朔。
这些情缘也许能给王朔带来生活的小乐趣,却不能抹去他对妻女的悔恨。
王朔曾找沈佳旭复婚,可沈佳旭拒绝了。
写了《致女儿书》,坦言自己错过了女儿人生中很多重要的时刻,亏待了女儿。
王朔少年不顺,父亲失职,母亲冷漠。
很多年来他对母亲的不是爱,而是憎恨。
青年得志,洛阳纸贵,凡有饮水处,皆能读王朔作品。
那时候的王朔天资聪颖,胆大心细。
当大部分人都认为剧作家不体面时,他却义无反顾地投身了这一行业,写出《渴望》这样轰动的剧本。
当作家都采用稿费制时,王朔却提出我的文集要采用分成制,每卖出一本给10%的利润。
青年的王朔是自信的,骄傲的。
他怎么能不自信,能不骄傲呢?
他拥有一帮志同道合的伙伴,
拥有一位美丽贤惠的妻子,
拥有一个乖巧可人的女儿。
但人到中年,王朔累了。
他停下了文学的脚步,淡出了影视圈子,与冯小刚越走越远,和徐静蕾、王子文的爱情长跑也跑不动了。
王朔说,道不同不相为谋。
冯小刚说,他是我的北斗星。
王朔说,我们做不成恋人,但还是朋友。
徐静蕾说,我给他买房,落难时我给他张罗剧本挣钱。
王子文说,他是她这辈子的精神枕头。
也许,他们真的是朋友,但并不是亲人。
也许,午夜梦回的时候,还会想起身在异国他乡和前妻和女儿?
王朔老了。
他曾经是那么遥遥领先,冲在一代人的前头。
王朔没有老去。
如今他仍然活跃在我们对90年代的回忆中,操着他的北京口音,摇旗呐喊,永不停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