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兰美词中秋月:碧海年年,冰轮为谁圆缺
“碧海年年,试问取、冰轮为谁圆缺?吹到一片秋香,清辉了如雪。愁中看好天良夜,知道尽成悲咽。只影而今,那堪重对,旧时明月。
花径里、戏捉迷藏,曾惹下萧萧井梧叶。记否轻纨小扇,又几番凉热。只落得、填膺百感,总茫茫、不关离别。一任紫玉无情,夜寒吹裂。”纳兰性德《琵琶仙 中秋》
这这首词是需要慢读的。康熙十六年五月三十日,纳兰性德发妻过世。和沉痛的心境决然相反的事,正是这年的秋天,他入选了康熙侍卫。此后数年,他不断晋升,乾清门侍卫,一等侍卫。
和许多官职不同的是,乾清门侍卫和御前侍卫是康熙直接管辖的,御前扈驾,交于重要的军事或者秘密任务,虽然不是主政一方那种大吏,但是天子近卫,远在人臣之上,从这些岗位走出去的人,往往称为封疆大吏,朝廷重臣,被称为权贵的孵化器。但似乎纳兰性德并不快乐。
或者,他也有不快乐的原因。满清的贵族,实际也相当可怜,一举一动受到严格的监控,作为征服者中的一群,他们被告知和被征服者分开,不能一起生活,通婚,每个人要求绝对效忠皇帝。个人的志愿服从皇帝的要求。包括贵族的女子,在生活上有优越的保障,却没有太多个人婚姻的自由。
作为纳兰性德来讲,其实读书,做翰林,在严密的尚武压力下,他选择一种冷静而边缘的生活方式,是他最愿望的有限的自由。但是两考进士之后,翰林馆落选,他被要求从侍卫做起。这是康熙对效忠皇权的贵族子弟,一种相当高恩惠。但是这种官职指向的未来,和纳兰性德内心有落差。或者读过太多的历史书,王朝的兴衰,历史的悲感,让他不愿意身处其中。但是他和他的家族为体制所挟持,他无可选择。
纳兰性德有过最为幸福的婚姻。这在贵族中是不可想象的。对方是已故汉旗官员的女儿,以纳兰性德的门庭,这种汉旗,且没落的家庭是无法和纳兰性德结婚的。他们的婚姻是如何成就的,是一个谜。
这婚姻最大限度的满足了纳兰性德年轻的爱情,对方没有家族带来的世俗压力,而这个女子温柔又灵动,让纳兰性德有家和安稳的感觉,同样此女子激起纳兰性德有保护和交流的欲望,很多年后,他都不能忘怀她的一举一动,随意在闺阁里和他联诗,将茶水洒在他身上。纳兰性德努力在其他女子身上去找到前妻这种感觉,但让他最终失落。
其实这也很好解释,他们的青春带着青春蓬勃气,无论是先有爱情还是先有婚姻,都是在最合适的时候遇到了最合适的人。最初的伴随成长永远最无猜测和美。哪怕打破水杯这件事,这是夫妻恋情的小插曲,但是换一个场景,或者是东施效颦,或者有妾妇之忧,总不及当初。
但是这短暂的幸福注定不会长久。虽然纳兰性德的妻子是死于产后的寒症,他们婚姻不长,留下一个子女。但我说的这种幸福不可长久,是放在满清婚姻的大制度下,这种门楣不高的女子,所依赖的不止是丈夫的疼爱,更要面对贵族家庭种种矛盾和约束,这种甜蜜期,并不会维持终生。但这个女子的死亡,将青春和美好全部都固化了,成为了纳兰性德永恒的无法跨越的悲伤。
而纳兰性德的仕途的压力不再有发妻分担和缓解。纳兰性德的仕途,无论多高,多贵重,也无论多么艰辛和坎坷,他的前妻是缺席的。但这样的缺席,会造成一种心理上的永恒和现实的孤独。
实际纳兰性德是有续弦的。第二任很有意思,瓜尔佳氏。从婚姻的现实基础,这才是真正门当户对的贵族联姻。但是纳兰性德对她的感情从来没有超过前妻。
中秋节是重要现实日子,它主要是亲人夫妻之间联系感情。对于故去的人,清明,中元,忌日都是极好的纪念。有了后妻的纳兰性德,也曾经对瓜尔佳氏有着现实的温柔和体恤,在七夕节为她写诗,在塞外给她寄信。但这首中秋,很有意思,他是在有现任妻子的前提下纪念前妻。
第一:他和现任妻子出现了感情隔阂。
第二:他的妻子看不懂这些。但是这种可能性不大。
第三:他遇见了无法解脱的现实困境,只能对前妻倾诉。
不管哪一种,都证实了纳兰性德在妻子死后的数年,过得并不开心。哪怕他前程似锦。
这首诗有慢读之美。在别人热闹的中秋节,纳兰性德却有着冰雪之感。他的庭院,不管他是否愿意,此刻一定妆点得热闹璀璨。但在热闹的人群里,他走到前妻住的院落。天上一轮属于他和她的明月。无论世上的纳兰属于谁,但今夜,是他和她的。
“碧海年年,试问取,冰轮为谁圆缺?”
我相信这是纳兰性德饱经塞上风月之后的作品。因为这个“试问”,已经有了苏东坡的沉稳和大气。而曾经的纳兰性德,面对妻子新丧的悲恸,是不可接受和忍受那种痛苦的,“若是冰轮终皎洁,不辞辛苦为卿热。”
尖锐的痛苦随着时间内化和钝化,所以才有了沧桑的敢于去问。
“吹到一片秋香,清辉了如雪。”
这是心境空阔的作品。他站在庭院高台空阔处,有微风吹来桂花之香,但如何不是月色去纱如风,清辉如雪,历历分明。此时的他抬头看月,好个寂静无人雪月秋。
绝美的意境,但我相信是写实。因为富贵纳兰家还真不缺玉宇琼楼。所以他的语气是淡然也是断然的。
“愁中相看,好天良夜,知道尽成悲咽。”
纳兰性德今夜心中有事。明明知道这样的景色属于好天良夜,但是触心所及的是,过去才子佳人那种玲珑无隔之美,再也回不来了。
“只影而今,那堪重对,旧时明月。”
物是而人非。也恐怕是纳兰新任的妻子和家庭多事吧。从前中秋,前妻家里无多事,两个人白天大抵忙完应酬,晚上在月光下有一瞬迥然尘世的清欢。但到底那样的女子,再也没有了。
“花径里,戏捉迷藏,曾惹下萧萧井梧叶。”
这里画了一个前妻的侧影,这不是大观园的湘云和黛玉吗?何等不受干扰的灵动,才能在院子里月光下捉迷藏,那笑声只怕也孩子气吧。
“记否轻纨小扇,又几番凉热。”
我还记得你那的时候拿着夏天的小扇子,这一说,这过了多少年啊。
纳兰性德的词其实很贴合一个人离殇的心境。当妻子刚刚离开的时候,他的词不涉及这些具体的形象,只是一种炸裂开的疼痛和失落。
但是经过了岁月,伤口结痂,记忆开始复苏,可以勾画一些细节。而这些细节非常珍贵。
“只落得,填膺百感,总茫茫,不关离别。一任紫玉无情,夜寒吹裂。”
实际这首诗的核心在这里,悼亡伤逝,更是伤的似水华年。这么多年,我这些不如意,不止是和你的人天两隔,你可知道,我经历多少不如意的事,只有我一个人,处处的不能如意啊。
我怎么不回忆起我和你无拘束的从前?我又怎么能忘怀?
这是对妻子的倾述。开头我也写了,纳兰性德所读的书,他的想法是和他的时代背离的。他可以当个历史学家,做个诗人,唯独从武,这不是他的志愿。虽然他做得很好,也会在一瞬间热血沸腾而忘我,但是他读过太多的古书,影响了他的世界观。
这个世界观和他从事的工作和地位是有隔差的。木兰狩猎,塞外扈驾,按道理是帝国年轻优秀的帝王亲军,有着将军气质,但是他的冷眼贯穿了历史,这种热血往往消磨成压力和无趣。
妻子是最了解他的人,就象黛玉之于宝玉,无拘束的家庭氛围,他可以牢骚,甚至私下说些过激的话,前妻不会背叛他,且是他的盟友,可以化解不适应和压力。但是这样的妻子失去后,他无法对任何一个人开口说委屈。
妻子的死亡,也葬送了他的青春。新的门当户对的婚姻,固然维系了家庭的运转,但是有些世事带来的沉重的窒息感,只能一个人扛着。
这也是纳兰性德悼亡词多的缘故。他并没有更多的出口。这些追忆前妻的悼亡,无一不他自己现实的困境。
纳兰性德死在妻子离世七年之后。或者他实在是面对这样一个极端皇权下的富贵家庭和所担待的事,感到不胜疲劳和厌倦。
他诗词中的孤独感其实是那个时代共有的。无论贫穷和富贵,在人生和精神上都没有太多可以自主的出路。祭的是别人,哭的是自己。
初衣胜雪为你解读诗词中的爱和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