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有一个非常重要的主题,就是通过讲家族的兴衰来讲社会的兴衰,可以这么说,从小说一开篇,贾府中人凡有些见识的,都明白一个客观现实,就是家族正在走下坡路,如何扭转时局,如何复兴祖业,贾府里许多人都做出过努力。
比如说贾政,尽管他糊涂,也明白家族迫切地需要实现从武荫之家到书香之族的转型,他付出的行动并不少,比如为大儿子贾珠联姻书香门第的李家,比如送女儿元春入宫,比如逼迫着贾宝玉读书以求从科举入仕。贾政道理是懂得,可惜他天资愚钝,自己学问上就不行,许多事情上不开窍,家族转型的具体操作路线他相当的迷糊。
曹雪芹开篇就说“我等须眉诚不若彼裙钗哉!”无论是立意、见识还是举措,《红楼梦》里的男人都是不如女性的,这众多的女性里,金陵十二钗又是最优秀的一群。具体到真知灼见和具体措施,贾府里就有两个现成的高人,不但贾政不识,基本上贾族都是有眼不识金镶玉。此二人就是秦可卿和林黛玉。
整部《红楼梦》,真正能挽贾府大厦将倾者,就是排金陵十二钗第一位的林黛玉和最后一位的秦可卿。
在曹雪芹的笔下,秦可卿的私生活是令人不齿的,而林黛玉质本洁来还洁去,哪里有可比性呢?其实,秦可卿和林黛玉不但有着千丝万缕深刻的联系,也是能力和见识最高的两个代表。
首先,为迎元春省亲,宁荣二府将东西府邸往北丈量了三里半地,宁国府会芳园并入大观园,秦可卿死后停灵会芳园,以及她自杀的天香楼,就是潇湘馆的位置,十七回试才题对额,贾政带着众人进入大观园大门,是按照逆时针游览的,过曲径通幽处向右方向走,就是向东走,第一处就是潇湘馆,宝玉说这是第一处应该颂圣,于是为这个地方题了“有凤来仪”。这个位置就位于宁府府邸之后,是会芳园的旧址。甚至可以说就是天香楼原址。
潇湘馆内最重要的植物是湘妃竹,其实读者往往不注意,在潇湘馆的后院,还有大株的梨花。竹子取正直高洁之意,寓意林黛玉的品格,而湘妃斑竹用了舜妃之典,暗指黛玉为爱情泪尽而逝的结局。梨花就不仅仅是黛玉了,它暗示了两个人的命运,一是林黛玉,还有一人就是此址的旧主人秦可卿。
《红楼梦》里梨花只出现在两处,一处是梨香院,再就是潇湘馆的后院了。梨的谐音为“离”,在小说独特的语境中,就是暗示别离离散之意,是非常不吉利的一种花。
其次,秦可卿兼黛玉风流袅娜和宝钗妩媚鲜艳之美,黛玉和宝钗是矛盾的,一个是现实,一个是理想。一个是形而下,一个形而上。可是,看似一对儿矛盾却完美地集中在了秦可卿的身上。秦可卿行事做人无可挑剔,左右逢源无人能比,在这个方面,秦可卿甚至比薛宝钗还要周到。在精神需求方面,在思考的深度和宽度,甚至是家族前途方面,秦可卿在给王熙凤托梦中,极为要害地提出了家族应该立刻筹划子弟读书和大量置买祭祀田土的问题,秦可卿托梦凤姐的一大番话可以浓缩成两个字:耕、读。秦可卿出身小门户之家,她这样的见识恰恰是钟鸣鼎食书香之族出身的林黛玉所具备的。
两个极其美丽的女性,看似毫无联系,但二人住所的重叠,以及潇湘馆后院那大株的梨花,每至盛放。清风徐来,洁白之蕊摇曳,都似这两位薄命女子之哀怨,也似在怀想它的旧主人吧。
我是屏山,欢迎点评、关注。为您研读《红楼梦》里的真故事。
参考原著:甲戌、庚辰本《脂砚斋重评石头记》,人民文学出版社120回《红楼梦》
图片来源:清 孙温《绘全本<红楼梦>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