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初,在俄罗斯的大地上活跃着一些由中国人组成的部队,还有不少中国人分散在苏俄的部队中,苏联人称他们为“中国战士同志”,但是国人很少知道他们的故事。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时候,中国属于“协约国”一方,于是有大批中国工人(华工)到欧洲去为战争服务,主要是工程建筑,伐木、修路、挖战壕等。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爆发,建立了苏维埃政权,滞留在俄国的华工们大批投入到保卫苏维埃政权的战斗中,他们有的分散在各个红军部队中,有的则组成了“中国连”、“中国营”和“中国团”。
这些由中国人组成的部队在广泛活跃在俄国的土地上,在伏尔加河沿岸、在基辅、在乌拉尔、在顿河、在高加索、在捷列克作战,并且还在捷列夫建立了一个“苏维埃共和国”。
这些中国战士中,有张福荣的”中国军团”,中国团(红鹰团)团长任辅臣(有译为任夫成的)、伏龙芝中国独立团、桑富阳中国营、德萨中国独立支队、比里侈诺夫中国支队、别尔米中国支队,还有列宁的卫兵李富清、中国营营长包清山和孙福元、中国红色哥萨克常杨青、中国连长刘法亮等等。一共6万名中国人参加了苏俄内战。
本文主要介绍的是中国营营长包清山。
包清山是赫赫有名的中国营营长,最多的时候他手下有800名中国战士。副营长兼1连连长是刘希,2连连长是刘发。包清山和他的战士们称呼基洛夫为“老基”(后被暗杀),他和奥尔忠尼启则(后与斯大林不和,自杀身亡)也熟悉,他的俄国名字叫“考斯嘉”,他和他的中国营以勇敢善战而享誉红军。但他来自哪里有多种说法,有人说是一个沙皇军官把他从中国带来的,也有说他曾跟着旅行家和水手走了许多国家。唯一可知的是,包清山是沈阳人。因为他的警卫员不是中国人,而是高加索人卡尔普宁。包清山经常对他说:“你既然是中国营的战士,那就应该到中国去。跟我一起回中国,到沈阳去吧。”
刚开始的时候弗拉季高加索有一支中国国际支队,只有80多人,随着华工的纷纷加入,很快就达到了800多人。于是,这支部队被编为一个中国独立营,包清山被派往担任营长。
1918年7月,克拉斯诺夫哥萨克白卫军开始围攻察里津(即斯大林格勒,现名伏尔加格勒),而邓尼金的叛军也在北高加索积极活动。
邓尼金的叛军正是包清山和中国营的主要对手。年纪大的中国人很多都知道列宁那封著名的公开信《大家都去与邓尼金作斗争!》。
从一开始的战斗就非常艰苦,因为红军在北高加索的部队完全和主力隔离,只能孤军奋战。经过几个月的坚持后,白俄突破了佛拉季高加索市区的城防,经过多日激烈的巷战,红军终于坚持不住了,准备放弃佛拉季高加索。
然而,就在红军准备撤退的时候,在一座大楼里,一面红旗升起。这正是中国营坚守的广场大楼,后来这座楼被称为“中国楼”。
大楼十分坚固,要用要塞炮才能摧毁。愚蠢的白俄不知道被包围的是中国人,他们在外围吆喝着:“楼里的布尔什维克听着,我们不为难俄罗斯人、奥塞梯人、印古什人、车臣人……我们只是要吊死所有中国人,让我们一起来吊死他们吧!“ 包清山指挥部队在二楼的墙壁上凿开了一个洞,楼外的白俄紧张地注视着这个洞,不知道楼里的红军想干什么。很快,一张小纸条被绳子拴着放了下来,白俄们围上去观看,只见纸条上画着高大威猛的中国战士在暴揍矮小猥琐的白俄。白匪们大怒,这时,一枚手榴弹落了下来……可怜的白匪,好奇心害了他们。
中国营的出色表现让白俄极为忌惮,他们纷纷传言“列宁派来了一个中国师”。经过苦战,中国营等来了援军,赢得了佛拉季高加索保卫战。
随后,包清山又率领中国营赶赴格罗兹尼。这场战斗就是著名的“格罗兹尼百日大战”。
当时格罗兹尼的白俄图谋暴动,而保卫城市的只有中国营,包清山让大部分部队夜间开到城外,城里只留一个连队,然后白天让城外的部队乘火车返回,战士们都站在每节车厢的车门口,其实里边都是空的。白俄看见,以为来了大量的军队。而包清山自己呢,整个白天都骑着骏马在城市里招摇过市。他的俄国政委巴维尔·柯巴依则不解地问道:为何要这样做?包清山神秘地笑笑,没有回答。后来,白俄没敢轻举妄动。这是古老的中国谋略。
在格罗兹尼,白俄和中国营隔河对峙,白俄准备炸毁松查河上的铁路桥梁,于是他们找来一辆油罐车,在车后横绑着一根铁轨,然后推动它,让油罐车靠惯性驶向桥梁,这样横绑着的铁轨就会卡在桥栏杆上。然后点燃装满油料的油罐车,这样油罐车就会在桥上燃烧。包清山识破了白俄的企图,到了晚上偷偷带着小分队渗透过去把那根铁轨锯了一点点。结果,第二天当油罐车通过桥梁时,那根横绑在后面的铁轨撞在栏杆上断掉了,油罐车顺利通过大桥。包青山马上指挥部队扑灭了火焰。然后,白俄在望远镜里看到,中国营的战士们在给老百姓分发油料。
一计不成,白俄又生一计。他们弄来成吨的原油倒入河中,同时从上游漂下大批圆木放火点燃,企图用火攻夺取桥梁。2连连长刘发手下有很多战士原来是松花江上的木排工。三个战士跳进河中,把着火的圆木一根根拨过桥洞。后来这座桥被格罗兹尼的老百姓称为“中国桥”。
当时的白俄特别恨中国人,他们经常拿着喇叭喊话:“我说中国先生,您回扬子江边闹革命吧!别到我们这来!”被俘的中国战士会受尽酷刑,这些被俘的中国战士一旦被解救,不顾遍体鳞伤:“枪在哪里?给我枪!”
最恨中国人的是哥萨克。有一支中国部队就遭遇了不幸,他们根据《布列斯特和约》从乌克兰前往俄罗斯,在边界上放下武器。可没想到刚放下武器,就遭到哥萨克骑兵砍杀。哥萨克为什么这么恨中国人?可能是他们听信了谣言,说中国人是德国人的间谍。
不光白俄中的哥萨克恨中国人。红军中的哥萨克骑兵对中国营的态度也很恶劣。有一次,包清山带着手下的军官前往苏维埃开会。会上,哥萨克辱骂中国人是黄狗。包清山冷静分析了形势和哥萨克习惯充当狗腿子的心理。认为既然哥萨克们企图动武,那就先下手为强,于是包清山一个眼色,他的部下纷纷掏枪。在苏维埃开会的其他人筑起了人墙,才把双方隔开。
1919年7月,邓尼金发起第二次进攻。8月,苏俄红军南方面军就开始了反击。包清山率领中国营跟随南方面军横扫了整个高加索,彻底击溃了邓尼金。后来,包清山又率部在罗斯托夫、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地区执行任务,在每个地方都留下了赫赫威名。
1923年5月初,包清山接到新的任命,前往塔什干市(今乌兹别克斯坦首府),之后去了莫斯科。当时中国营有很多机枪,这些机枪是之前随大部队艰苦转移过程中,拾取了大量兄弟部队扔掉的机枪。司令部严令他们上缴,罗列了一大堆“否则就严惩不贷”。包清山找到基洛夫说情,说俄国革命成功了,要回去中国干革命,步枪就不要了,但机枪是用得着的,后来就让他们留下了。
包清山告别了苏俄战友以后,报刊和档案文献中再也没有出现过关于他的任何记载了,这位转战苏俄国内各条战线并建立了伟大功勋的传奇式英雄突然消失了。他在苏俄危难之际飘然而来,又在人民欢庆胜利之时悄然而去了……有人说包清山在1924年回到祖国,在祖国的解放事业中牺牲了,但是国内找不到关于他的记载。有人说,包清山又名包其三,后来在基辅联合指挥员学校担任翻译,1926年4月23日被“格别乌”(即之前的“契卡”,后来的“克格勃”)枪决了。另外有种说法,包清山就是被张作霖杀害的杨卓。不管哪种说法是正确的,包清山作为中国营营长的记忆留在了苏联人那边。
包清山的妻子是俄国姑娘,生下一个女儿,以他的名字作为父名,叫做爱列奥诺娜·康斯坦丁诺芙娜·包清山。
包清山的女儿嫁给了一个苏联海军军官,经常跟随丈夫辗转各地。有一次,他们乘坐的火车在一个小站上短暂停留了一分钟。当她向窗外望去时,她看到站台上有一个白发苍苍的上校正看着她。上校对她说:“您很像我所认识的一位红军战士,他的名字叫包清山,您是不是他的女儿?”她只回答了一句:“是的。”列车就开动了,她还来不及询问上校的姓名,但她很欣慰,因为苏联人还记着他的父亲。
是的,很多苏联人记得包清山。他们说:“包清山,这个人当年可是威震俄罗斯中亚和高加索地区的名人。他指挥的几百名中国红军,曾经在高加索各地转战,今天的车臣、达吉斯坦、南奥塞梯等地区,都曾留下他的威名。以至于当时高加索一带盛传列宁派出了一个中国师来作战。当时著名的车臣格罗兹尼百日大战,红军就是以这个营的部队作为骨干。”
后来,在中国战士战斗过的地方,苏联人民建立了很多纪念碑,在上世纪60年代中苏交恶时,有的纪念碑被损坏,当时《人民日报》还发表了长篇通讯《英雄的鲜血与叛徒的恐惧》。
我觉得,苏维埃的中国红色战士们在那个“东亚病夫”和“华人与狗不得入内”的年代,在遥远的异国他乡,给中国人长脸了!
应该记住他们。
本文作者:故乡的云,“这才是战争”加盟作者 ,未经作者本人及“这才是战争”允许,任何媒体、自媒体不得转载,违者必追究法律责任,读者欢迎转发。
公众号作者简介:王正兴,原解放军某野战部队军官,曾在步兵分队、司令部、后勤部等单位任职,致力于战史学和战术学研究,对军队战术及非战争行动有个人独到的理解。其著作《这才是战争》于2014年5月、6月,凤凰卫视“开卷八分钟”栏目分两期推荐。他的公众号名亦为“这才是战争”,欢迎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