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读书 / 为了复仇,陪葬一生值得吗?《13级台阶》上,“死刑”皆正义?

为了复仇,陪葬一生值得吗?《13级台阶》上,“死刑”皆正义?

为了复仇,陪葬一生值得吗?《13级台阶》上,“死刑”皆正义?

“犯罪所破坏的并不仅仅是眼睛看得到的东西,而是深深地侵入人们心中,破坏了人们心中最根本的东西。而且,人们将被这个根本性的伤害长久地困扰。”

——高野和明

可能是因为亲眼目睹了一场惯犯的“意外”,所以特别有感触。

想想看,有时候所谓的“犯罪”后,得到应有的惩罚(用“报应”或许更能被安慰),总是大快人心的,但似乎很少人,或者大部分人容易忽略这个惩罚的“度”是否合理。

要知道,法律的存在意义,在我看来应该更多的起到一种震慑的作用,且是一种建构在社会共同利益上,牺牲个人利益的“为大局”的强制约束,所以它所体现出来的“结果”,往往不会完美,甚至有时候的结果,对于个人来说是非正义,不公正的。

比如,诸多新闻上那些骇人听闻的恶性事件等,即使被法律裁决了,大多数的结果都不那么尽如人意。

这让我想起很早翻江户乱步奖(可以算日本推理小说的最高奖项。)时,看到的一部非常惊才艳艳的社会推理小说《十三级台阶》里,关于“死刑”制度、法律的正义与公正性的一些探讨时的余味深长。

为了复仇,陪葬一生值得吗?《13级台阶》上,“死刑”皆正义?

一般来说,社会派的推理作品,主要聚焦在犯罪动机和背后的成因,搭配挖掘社会矛盾对个人的影响。主要分两类,一类是重社会历史进程时,突变的大环境对个人的影响,比如擅长此类的松本清张的作品。

另一类则是如这本《十三级台阶》一般的,重点剖析各种制度对社会和个人行为的影响,这类聚焦的一般是比较突出的,有着尖锐社会矛盾的制度,虽然显得比较吸引人,但处理不好就容易落入俗套,邪恶终究被正义打倒的标准故事,意义正面,但未免乏味。

小说的原标题是很直白的《13階段》,近来的中文新版标题加入了“悬疑”式的《消失的十三级台阶》,会感到有点刻意。

故事其实不算太复杂,用尽量不剧透的方式介绍就是:

一位监狱所教官和一个在保释期的“凶手”,赌上自己的一生,联手帮助一名“关键记忆消失”的死刑犯洗脱罪名(复仇)的故事。

用了明、暗两条线,相互千丝万缕地发展故事,看似“故事结局早已写在开头”,实际上却是一环套一环地松紧得当地意料之外的刺激逆转,这种似信手拈来的棋高一着,读来十分淋漓,对我而言,算是历来江户乱步奖中“福尔摩斯像”最实至名归的作品(之一)。

为了复仇,陪葬一生值得吗?《13级台阶》上,“死刑”皆正义?

为了复仇,陪葬一生值得吗?《13级台阶》上,“死刑”皆正义?

故事的一开始,就是一个极为不合理的“翻案旅程”。

有杀人前科,刑满两年出狱的纯一,立刻被监狱教官南乡指定为助理,踏上为另一个杀人案“凶手”树原亮的翻案之旅。(1、杀人=判刑两年;2、监狱教官需要犯人帮助。)

而之所以要“翻案”,是因为树原亮因为失忆了,唯一勉强恢复的一点记忆只是自己出事前正在上台阶,其他整个“杀人过程”他是没有丝毫记忆的。

于是他坚决不接受和承认自己杀了人,因此被法院认定无悔改之心,即使他长达几年坚持上诉,依然维持他死刑的原判。

既然是推理故事,那么过程就不剧透了,这个故事的价值在我看来,更多的应该是案件本身引发人性与社会,法律与正义(公正)的思考部分。

为了复仇,陪葬一生值得吗?《13级台阶》上,“死刑”皆正义?

回到案件本身,“杀人犯”助理纯一,当年之所以杀人,是因为那个人侮辱了他的女朋友,直到如今患有重度抑郁的她数次自杀未遂。

而“犯人”树原亮的案件里,其实被害人算是罪有应得的,作为监护观察官的被害人,竟然向“假释者”们敲诈勒索。

那么其实这两个案件都直指一个最核心的问题——被害者如果“罪有应得”时,“有理由”杀人者是否应该被量刑轻判?

亦或如“公平”的法律一般,按照杀人者死刑的判例,让正义得到不偏不倚的伸张。

为了复仇,陪葬一生值得吗?《13级台阶》上,“死刑”皆正义?

大概在2019年底时,日本内阁府以全国18岁以上的人为调查对象,进行了一次关于死刑制度的问卷调查,其中有一条是对“死刑制度是否应该废除”的提问,统计结果表明,回答“不应该废除死刑”的人约占80.8%,而回答“应该废除死刑”的人占9%。

虽然只是抽样,结果必然不会那么绝对公正,但至少在如今社会上,我想这大概代表了大部分的人心声,因为用“废除死刑”理由里的:

死刑对恶性犯罪抑制效果不明显;

终身监禁比死刑更能起到震慑作用;

如果有冤假错案,还有补救机会等等考虑来“讲道理”,真的有点事不关己的XX。

在这个故事里,作者高野和明几乎用“灌水”般,絮叨去细细为大众讲述的日本司法机构与法律上,针对“死刑”等的一切鞭辟入里的探讨中,那一次次一问一答之间的思考,比如:

法律规定,被判无期徒刑的人,十年后就可以成为假释审查的对象,而平均十八年,这些人就可以回归社会……

如此等等,作者用巧妙的手法,把“死刑”制度的两面性都直白地摆在台上,只为让大众有一个更加客观和中立的视角,去用不同职业的人物视角,尽量丰富的、全面地看待这个问题。

为了复仇,陪葬一生值得吗?《13级台阶》上,“死刑”皆正义?

为了复仇,陪葬一生值得吗?《13级台阶》上,“死刑”皆正义?

然后反转就来了:

当纯一找到了证明树原亮的清白的证物时,却发现证物上的指纹居然是纯一的;

当南乡找到了树原亮案件背后真正的黑手时,却一不小心在抓捕时正当防卫地把凶手杀死了……

(PS:“复仇”版剧透:真正的“凶手”就是纯一案被害人的父亲,为儿子复仇,葬送一生。)

如此就完成了一个推理故事的精髓,以跌宕起伏的情节搭配巧妙的心里对白和剖析演绎,让整个故事成全一个逻辑上和道德情理与法律上的合理“闭环”。

打破了以往很多推理作品,在结局上以巨大反差手法,好以增添整个作品的层次处理,只直白地用“总结性”的独白去引发大众在叹息中反思。

为了复仇,陪葬一生值得吗?《13级台阶》上,“死刑”皆正义?

也是一种揭开事事不如人意现实的一角“真相”,真实的司法制度,是理性到极尽的“蒙眼”下的“公正”,而想要达到这个结果的过程,却又是复杂人性,带着个人各自不同思考与“中立”行动共同努力下促成的。

照应现实的话,就像那些始终让人意难平的“迟来的正义”,好人得不到好报,坏人得不到恶报,苦尽最终并非会甘来,所谓真相的意义、公平、正义到底为何?

树原亮因为失忆所以不认错,被认为死不悔改,在证据不足和疑点重重之下,依然被重判死刑;

南乡教官在历经多年的“监狱管教”中,因为对“内部管理”产生质疑(思考),所以借由树原亮案件,尝试走一条与现有司法机构截然不同之路;

纯一因为想尽快出狱,于是答应高额赔偿,以及在监狱“表现”的良好(认错)态度,由此换来了“杀人犯”才坐两年牢就被释放的“好结果”……

为了复仇,陪葬一生值得吗?《13级台阶》上,“死刑”皆正义?

看似“正常”的结果,细思起来却令人深思,因为通常代表“绝对公平理性”的法律与代表“大众偏好”的舆论,在判定(评价)一个人犯罪的轻重时,通常都会按照犯人本身对被害人(家人们)的“真诚”的悔过之心来衡量。

可问题是,所谓“真诚”的标准是没有的,真的悔过还是“演”的后悔,谁能完全分辨?

于是,所谓“死刑”的威慑手段,究竟该以法官“感受”下的理性法条来判定,还是应该以“只要悔过就该给机会”的人性感受来量刑?

进一步放大了说,其实就是一个道德人性与法理铁律上的极端撕扯,对恶性犯人来说,是应该偏向给予人性化的改造教育,还是偏向重型威慑“恶有恶报”?

好像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答案”吧……


写在最后:

其实之所以喜欢这本《十三级台阶》的原因,就在于它打破了一贯的单一结因的推理故事结构,不再以所谓“正、邪”来明确区分好人和坏人之间的界限,而是站在各自不同的角度上去客观地摊开“事实”,至于大家怎么看,全看自己的观点,是很值得反复咀嚼、反思的。

就像从前我是绝对反对死刑制度的,觉得一死了之太过便宜,终身监禁可以让他们一辈子赎罪,但看了这本《十三级台阶》之后,又会觉得死刑制度其实是一个解决的好办法,因为在现今的司法制度下,哪有什么“终身监禁”……

最后,还是推荐大家看看这本《十三级台阶》,真的太还好看了,值得反复品尝。

免责声明:本文来自网络,不代表爱读书立场,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dushu263.com/328822.html
上一篇
下一篇

为您推荐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在线咨询: QQ交谈

邮箱: 200768998@qq.com

工作时间:周一至周五,9:00-17:30,节假日休息
返回顶部